返回第二十一章:变革(1 / 1)烟雨织轻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嬴政继续对李斯说道:“李爱卿,朕还准备科举制,通过科举的方式,来选拔官员。”

大秦建国,不过区区十载时间。

这十年时间之中,他们一直想要找到一个完善的,可有平衡各个阶层的官员选拔制度。

然而他们一直都没找到最为合适的方式方法。

从夏商周开始,实行的都是层层举荐,然后进行考试选拔的制度。

然而这种制度,缺陷多多。

举荐制,基本都是人为操纵。

地方官员举荐的,不是自己家族之人,便是地方望族。

普通百姓,或者是哪些真正的有才能之士,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晋升的机会。

这样选拔上来的,基本都是士族之人。

这种情况,一直到汉朝乃至以后的晋朝,都是如此。

甚至到晋朝之后达到了顶点。

晋朝已经达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地步。

士族完全掌控了晋升的阶梯,普通寒门,根本就没有丝毫进入朝堂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这里的寒门,并不是指普通百姓。

这里的寒门,其实是哪些小贵族。

普通百姓,因为士族文化封锁的缘故,他们根本就不识字,也接触不到书籍。

普通百姓根本连识字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入朝为官了。

始皇嬴政还有丞相李斯,都看出了举荐制的局限性。

他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替代之法。

然而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找到。

现在,李斯的眼睛不由一亮。

他心里有种预感,陛下怕是找到了更加合适的官员选拔制度。

想到这里,李斯不由兴奋地问道:“陛下,不知科举制,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嬴政解释道:“科举制,是通过统一的考试,来选拔人才。”

“科举制,实行从县到郡然后到京城的三级考试制度,层层选拔。”

“最终脱颖而出者,便可以做官。”

“科举制,不限出身,任何人都可以报考。”

听到这里,李斯的眼睛,顿时明亮起来。

他忍不住拍手道:“妙!妙极!这科举制,实在是妙不可言啊!”

“科举制,可谓是官员选拔制度,最伟大的变革。”

“科举制一出,一举打破士族垄断朝堂的格局,给了寒门子弟进入朝堂的机会。”

“而陛下能够想到科举制这样的选拔制度,真真是功盖三皇,智胜五帝,真乃千古一帝也!”

听着李斯的马屁,嬴政纵声长笑,十分受用。

尤其是,他能够听出,李斯并非一味拍马屁,而是真的感觉,科举制实在是太伟大,太了不起了。

科举制,的确是一次伟大的,了不起的官员选拔制度。

科举制始于隋唐,一直影响到后世一千多年的历史。

甚至于一直到了后代,采用的,仍然是科举制。

李斯的反应,完全在嬴政的预料之中。

因为嬴政第一次听到科举制的时候,也是和李斯差不多的反应。

这也让嬴政,越发的感觉到,苏仙人从天而降来到咸阳宫,真的是上天对他的恩赐。

接下来,嬴政和李斯,就科举制的各种细节,进行讨论。

其实,苏长生已经将十分完善的科举制度,提供给了嬴政。

李斯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贴合秦朝的实际情况,如何尽快的实行下去。

目前来说,科举制不论出身,不问门第,只要是读书人,人人都可参与。

其实就是一句空话。

因为目前来说,大秦的普通百姓,基本无人识字。

连字都不认识,拿什么来参加科举考试?拿什么胜出呢?

想要真正让寒门子弟可以参加科举制,首先要让穷人有读书的机会。

这就需要在大秦各处,建立官学,让所有寒门子弟,都可以入内读书。

而这,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

目前的大秦,暂时还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来。

想让大秦的寒门子弟,都能读的起书,能让他们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过,李斯同样也相信。

只需要科举制正式启用,只要让哪些百姓知道,他们也有参加考试的机会,他们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是给予他们这个希望,便是足够了。

人最怕的,是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只要能让他们看到希望,便能让他们,生起无穷的动力。

李斯和嬴政,足足商谈了一上午的时间,才初步确定了科举制的大体框架。

而接下来,这件事情,还需要在朝堂上拿出来,和其他大臣们讨论。

共同制定出详细流程,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

想要真正意义上展开,至少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不过,嬴政决定,在今年秋天,开一次恩科。

这一次恩科,可以略过前面的两级考试。

他们可以直接到都城咸阳来参与考试。

这一次,由陛下亲自出题。

只要被录取,便会成为天子门生。

下午,嬴政召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朝会。

在朝会之上,嬴政提出这两项国策。

这两项国策一经提出,便惊呆了众人。

第一项废除严苛的律法,也就罢了。

虽然也有争议,但是不至于过于强烈。

但是第二项,则是引起强烈的争议。

所谓屁股决定思维。

因为在座的所有官员,除了丞相李斯之外——

其实丞相李斯,位高权重,自己一人,便称的上是贵族豪门。

其余之人,几乎全都出自世家贵族。

而科举制的目的,就是唯才是举,提拔有才能之士,给寒门子弟晋升阶梯。

通过寒门子弟来制约和削弱世家豪门。

因此,这第二项国策,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然而却是遭受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而这,也正是嬴政提前和李斯见面商议的原因。

在陛下和丞相都同意的情况之下,其他官员反对,完全是螳臂当车,莫可抵挡。

这两项国策,最终确定下来,由众官员,商议具体的实施细节,并且尽快的在全国范围之内,推广执行。

当日,这两项国策,便在整座咸阳城中,流传开去,并且引起轩然大波。

第一项,废除苛刻律法的国策,几乎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