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金陵书院(1 / 1)伊斯坦布尔的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贾府前院。

贾璘持枪而立,在他对面站着的是包家父子,他们皆是一身短打装扮,精神奕奕。

包勇看着贾璘道“如今你的弓马骑射已经入门,南方不比北方,待你入了神京,便有更多机会练习弓马骑射了。”

“今日,我是想看一看,这段时间以来,你的枪法学得如何呢?”

贾璘闻言颔首,笑道“那我就在包师傅面前献丑了。”

包勇闻言,失笑道“无妨,难道我这个做师傅的,还会取笑弟子不成?”

贾璘见状,便收敛笑意,随着他持枪在手,他的气质陡然一变,之前言笑晏晏之时,他如三月春风般温暖,此时却如腊九寒冬般肃杀。

随着贾璘动起来,那柄仿制的沥泉枪犹如长龙般在院中游荡开来,贾璘左脚先向右侧反拧跨步,再进右脚,一枪刺出,恍若惊龙一般。

“好!”

一旁的包勇见状,不由抚掌笑道“璘大爷对于这套岳家枪,已经算得上炉火纯青了,尤其是最后那招’骑龙势’的进攻招式,端的是寒气逼人。”

贾璘闻言不由谦虚道“还是包师傅教得好。”

随即贾璘听到一直有些寡言少语的包胜今日难得开口赞道“璘大爷的确是个练武的天才。”

贾璘闻言不由目光闪烁,他一直以来便有些顾虑包勇与甄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所以比起包勇他更愿意在包胜身上花时间,毕竟包胜还年轻,受甄家的影响小,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

但是包胜此人不善言辞,虽然平日里贾璘会主动与他交谈,并且不时送他些喜欢的东西,但是包胜依旧不温不火的,这也颇让贾璘气馁了一阵子。

没想到今日他会主动开口,贾璘见状不由对包胜笑道“一直看你配刀,我还从未见识过你的刀法了。”

包胜闻言,笑道“那我今日便也在璘大爷面前献丑了。”

不待贾璘言语,包胜瞥了一眼一旁的木桩,然后快若闪电般抽出腰刀,向着海碗粗细的木桩砍去。

随即,贾璘震惊的看见海碗粗细的木桩,被从中斩断,断面如镜,光可鉴人。

“了不得,真的是好刀法。”贾璘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不由大声赞道。

包胜闻言只是微微颔首,但贾璘依旧从他的眼中看到自得之色。

“终究还是少年郎,我如今无人可用,他又有如此武艺,看来是需要好好笼络住他了。”贾璘看着包胜不由在心中暗道。

一旁的包勇见状,虽然脸有欣慰之色,却还是故作严肃道“你们俩如今只是小有成就,万万不可得意自满,还需勤加苦练才是。”

贾璘与包胜闻言不由相视一笑,两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刻,拉近了不少。

.........

贾璘练武完毕,便通过垂花门,径直向后院走去,迎面便见到香菱与秋菊两人手挽着手笑语盈盈的走来。

“看你们俩高兴得忘乎所以的样子,是有什么喜事吗?”贾璘笑着问道。

香菱闻言不由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向贾璘,笑道“刚刚夫人说,铺子卖了后府中宽裕了不少,要给我们加月钱了。”

贾璘见香菱笑颜如花,心情不由跟着欢快起来。

他随即上下打量香菱,见少女肌肤胜雪,眉中藏珠,双目犹似一泓清水,经过在贾府这段时日的休养,她早已没了往日的消瘦,白皙的脸颊上难得有点婴儿肥来。

按说香菱从小被拐,又在拐子手中被磋磨了几年,换做其他人,难免心思阴沉,可红楼之中,虽然定义她“憨香菱”,但何曾不是说这个少女心思清澈,乐观开朗了。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贾璘从原有的出于红楼金钗的猎奇心态,开始真的喜欢香菱了,换谁身边有个总是笑灼颜开的少女,他的心情也会好不少吧!

“没看出你还是个小财迷呀!”贾璘伸出手指在香菱眉心中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上点了点,取笑道。

香菱退后一步,伸手捂住了眉心,她心中疑惑,为何璘大爷总是对她眉心的胭脂颇感兴趣的样子。

“我才不是爱财了,只是见府中兴旺,夫人高兴,我才高兴嘞!”香菱笑道。

一旁的秋菊看着两人笑谈,心中难掩失落,她自然是对贾璘有过想法的,只是香菱来了之后,她又重新回去伺候薛婉了,她便没了与贾璘朝夕相处的机会了。

“早膳已经准备好了,璘大爷也快些过去,我也要去服侍夫人用餐了。”秋菊不想再待了,说完后行了一礼便匆匆走了。

香菱望着秋菊远去的背影,不由疑惑的看着贾璘道“璘大爷,秋菊姐姐是不是有些不高兴呀!”

贾璘闻言失笑道“不要瞎猜了,那与你无关,我练武后又是一身汗,你赶紧服侍我沐浴才是首要之事。”

香菱闻言瞧了眼贾璘,脑海中回忆起贾璘那阳刚强壮的身体,不由羞红了脸,随即低头轻声应了一声。

待沐浴完毕,香菱服侍贾璘穿衣,见他今日选了一件儒衫不由好奇问道“我虽知道璘大爷是个秀才,可今天还是第一次见你穿儒衫了。”

贾璘闻言不由笑道“我们马上就要北上了,今日我需要去金陵书院见老师,自然需得换一身儒衫了。”

香菱闻言笑道“璘大爷,如此年轻便中了秀才,那你的老师定是个很厉害的人了。”

贾璘闻言不由轻笑出声。

实际上原主的老师,那个金陵书院的山长的确不一般。

15年前,贾璘的老师顾怀石便入阁拜相,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太上皇天禧30年,他因为不忿太上皇修道,不问苍生问鬼神,愤而辞官归隐,然后在金陵城外的清凉山建了座书院。

随之从书院中不知走出多少举人进士,为大周朝输送了不少的人才,再加上他以前在朝中的门生故友,可以说,他虽然隐居金陵,但依旧可以影响大周朝政。

贾璘收敛思绪,穿戴齐整后便径直出了府,乘坐马车向金陵城外的清凉山而去。

........

清凉山乃是金陵的发源地,历经六朝风雨,到唐朝后,江水改道西移,清凉山不再与长江相接,遂转而成为金陵士民踏青觅翠、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

其以“石城霁雪”、“清凉问佛”二景而名闻天下。

此外,自从十五年前,以阁老之身致仕的一代大儒顾怀石隐居清凉山,随后在此建立冠绝江南的金陵书院,邀天下俊才以教之。

随着从金陵书院走出的举人进士越来越多,顾怀石的声望更胜往昔,他虽人不在朝堂,但朝中高官显贵无一人真的可以无视他的存在。

而清凉山也凭着金陵书院,引得无数士人纷至沓来。

“唏律律......”

马车停了下来,坐在马车中的贾璘随即掀开车帘,下了马车。

他抬头看着那层层台阶延伸而上,直到那座闻言天下的书院门前方才止住。

贾璘眯眼看着沿着台阶而上的书生士人,不由眯了眯眼,他其实心中一直有个疑惑,那便是为何闻名天下的怀石先生会收原主为弟子。

要知道,原主虽然是个读书种了,但是有些书呆子气,对于历经官场沉浮的顾怀石而言,根本不会动收徒的心思。

“那么到底原主身上有哪点入了他的眼了?”

贾璘此来除了临行前的道别外,也存了一探究竟的心思。

........

沿着台阶而上,贾璘终于抵达了金陵书院门前,便见石板铺地,白墙瓦屋,马鞍式的曲线山墙围成的一座书院。

贾璘看向书院门头上的牌匾,便见“金陵书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赫然在目,移开目光看向黑油大门两侧却没见到对联。

贾璘见状不由微微挑眉,他自然知道,此中缘由的。

话说顾怀石当年建金陵书院时,苦于一时寻不到心怡的对联,便将其空置,并扬言有谁能对出令他满意的对联,便将此人视为座上宾。

其后尝试者不知凡几,可却无一人能令其满意,所以金陵书院至今只有门头牌匾却无两旁对联,这也成了金陵人津津乐道的一件趣事了。

贾璘从腰间取出木制的腰牌递给守门的斋夫,斋夫查看一番,见是书院学生的腰牌,便让贾璘入内了。

沿着青石甬道,贾璘径直向书院的御书楼而去,御书楼乃是书院藏书之所,因为书院山长酷爱读书,便也将御书楼作为他休憩之所了。

贾璘来到御书楼时便见楼下有一青衣小童侍立着,不由上前笑道“老师是否在招待客人,这才让你在楼下守着的。”

青衣小童乃是顾怀石的书童,平日里伺候笔墨纸砚,自然对贾璘这个顾怀石的弟子,十分熟悉,闻言笑道“璘大爷所言不错,山长正在与国子监祭酒李大人对弈。”

贾璘闻言不由心中一动,据他所知大周仿明制,自从太祖迁都神京后,依旧保留了金陵的都城地位,并留存了一套中央机构。

金陵和神京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

而这个书童口中的李大人,便是金陵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了。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便是金陵十二钗中李纨的亲父。

……

求追读,求票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