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临重新抱起洛槐南,按照原路返回张府,再次翻进了偏院。
果然,一到里面,就又变成白天了,但苏临自己却想不起来这天色是在何时变化的。
在他的感知中,反应过来时,天色已经从黑夜变成白昼,在他的印象中,黑夜白天的变化似乎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这个变化的过程,却被他忽略了,最终变成一段只留存在记忆中的模糊印象。
“你看!刚才还是黑夜,现在有变成白天了。”苏临对洛槐南说。
洛槐南点了点头,承认了苏临的结论,表情却丝毫不显惊奇:“怎么了吗?”
“不觉得很奇怪吗?”
“天当然会亮起来,这不是很正常吗?”洛槐南疑惑地盯着苏临,仿佛想不通的是苏临。
“你觉得夜里有几個时辰?”苏临耐着性子问道。
“从傍晚算,六个时辰差不多。”洛槐南说。
“我们刚才进来多久?”
“大概,一盏茶的功夫。”
“一盏茶的功夫,天却变亮了!我们刚才进出也就两盏茶,天变黑又变亮,你想想看,这不对吧?”苏临循循善诱,将小孩都能理解的常识拆分到最细的程度,讲给洛槐南听。
洛槐南每听完一个结论,都点头表示肯定,然后到最后的结论时,她愣住了。
“你们还不走吗?你既然能杀死楚北陵,应该能从迷阵中自行离开,用不着我派人送你吧?”
莫问行突然出现在二人面前,他的常服换成了一件道袍,双颊用朱砂画着两道样式复杂的咒文,眉心用金粉印出一个火焰状花纹,浑身散发着浓郁的玄教气息,气质介乎于正宗仙门与邪教之间。
“外面还是黑夜,这里面为什么是白天?”苏临皱眉问道。
莫问行眉头微蹙:“我不清楚你在说什么,外面怎么可能是夜里?”
“我刚刚从外面进来,外面天都是黑的!你当我傻吗?”苏临严厉道。
莫问行眉头一皱:“你想对我动手?疯了吗?”
苏临观察着莫问行的表情,觉得不似作假,于是耐着性子道:“我刚才离开这去外面,天是黑的,回来这里又变成了白天,听得懂吗?”
莫问行盯着苏临沉默了一阵,似是丧失了继续交谈的意愿,半转过身,最后说了一句:“快回去把制作水泥的技艺交给神机营的工匠吧,你的时间不多了。”
说罢,莫问行头也不回地往内院走去,苏临看着对方的背影消失在眼中,转头看向天尊:“刚才你看到了吧?天突然变亮又变暗。”
“对。”
“这怎么回事?”
“反常现象的原因不是唯一的,我不但见过瞬间变幻的天色,还有像高频闪烁灯一样来回不断切换的天气,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千奇百怪多种多样,许多高维度伪神都能制造出这种反常,所以我无法给出确切原因。
而你需要的也不是原因,而是藏在背后的逻辑和动机,你其实想知道的是这种反常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满足了幕后某人的目的?对方的目的是否会与你产生矛盾?
如果你问的是这个,那我更无法给出答案了,这是逻辑分析题,在不进行破格的情况下,神也需要条件才能进行推理分析……就像确保‘逻辑’这个概念为最高优先级时,神就绝不是全知全能。”
苏临瞅了眼天尊,有些尴尬地泼了盆冷水:“……我只是随便问问。”
天尊双颊一红,攥拳怒视苏临:“所以我认真回答你就有错喽!”
“你干嘛呀?”
天尊脸上红晕迅速褪去,恢复至面无表情:“我就随便装装。”
苏临感到胸气一阵郁结,感到十分不爽。
“苏临哥哥,你是在和天尊说话?”
“不说了,我们走,去军营。”
苏临振作思绪,迈步武安城门口走去。
街道上除了来回巡视的士兵,空无一人,整个武安城透出一股腐朽老者死前的衰弱气息。
出城的路上,苏临被好几名官兵拦下,但都被苏临以秦雪夜和陆竹雨的名字给震慑住了,即便苏临没有任何凭证,但单凭那种自信与绝对力量加持下的傲慢,便让那些官兵不得不相信他的说辞。
到了城门口,他被认了出来,于是守城的官兵连夜破例打开了城门。
苏临还记得上次来武安城时,夜里是不戒严的,更不会紧闭城门。
随着两扇沉重大门缓缓洞开,城外传来一阵骚动,两侧的守城兵熟练地抄起木棍围拢在城门口,当大门敞开足够一人通过的缝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往城里探了探头,在看到一队手持长棍的官兵后,又讪讪缩了回去。
守城队长对苏临谄媚地笑道:“您跟我来,没人开路不好走。”
他在苏临前面出城,拿着木棍四处挥舞,一边怒喝一边恐吓,在几百个逃灾的难民中驱出一条路,那些人骨瘦如柴,身上散发着污垢发霉和伤口腐败的味道,人群中男女老少皆有。
苏临在官兵的拱卫下走过人群,难民避他如虎,瑟缩如病犬。
苏临看到这些人的饭锅里煮着树叶草根,混着一种不知何物的黏糊糊的膏状物,可能是稻壳或是昆虫蚯蚓之类的。
城里城外完全是两个世界,武安城里的普通百姓或许没得肉吃,米饭还是能吃饱的,但仅仅一门之隔,外头的人就只能吃树叶虫子勉强果腹。
这凄惨的一幕令人动容,但苏临也没多说什么,他打过仗,这种事看得太多,这种难民是绝对不能放进城的,他们进城就会变成一批难以管控的流窜力量,都城的治安就坏了,到处都是打人抢东西,管都管不过来。
而且,不光不能放进城,救济他们也要适度,即便城里还吃得起肉,米粮仍有余裕,却仍不能给他们太多吃的,至少不能让他们吃饱,要让他们饿着肚子没力气。
人说到底也是动物,为了活命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吃饱的人在这群饿狼面前就是待宰的羔羊,没吃饱的灾民你用棍棒两三下就揍死了,但吃饱了的灾民就不同了,你可能反过来要被他们打死。
即便最后赢了,也要死不少人,发粮的人死一批,灾民也要死一批,吃下去的粮食最后都到了死人肚子里。
苏临以前就想,为啥当好人发粮食,反过来还要被灾民抢杀?
后来这种事见得多了,就什么都明白了,说到底还是两方人想法不同。
拨粮施恩的人想的是:我给你们粮食活命,你们再去别处寻活路吧。
而受恩的灾民想的是,凭啥你们吃得饱,我们就得饿着肚子逃灾?就凭你们住的地方好?就凭你们住得靠里边,没有东瀛贼?你说这是命?那我也是你们的命。
肚子饿了,是非善恶什么的都甩到一边,那时的人就不能当人看了,如果灾民带着一儿半女,那做起事来更加无可忌惮,所有的负罪感都能用“为了亲人”这个理由去消除。
所以有经验的官员都知道,救灾民不是不可以,但绝不能让灾民吃饱,除非粮仓的米源源不绝,根本吃不完,否则吃饱了就一定会出事。
这种电车难题般的道德困局,苏临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一个非常简单也非常困难的选择题:粮食就这么点,人却多太多,那死谁才合理?
“前头就是兵寨了,您慢走,我就送到这了。”守城队长笑道。
苏临点了点头,目送对方挥舞着棍子,重新回到城里,亲眼看着那道城门在数百个灾民面前缓缓关上。
他此刻对灾民心中的怨恨感同身受,于是反过来更清楚放人进城是个错误的选择。
“真可怜啊,如果不打仗就好了。”洛槐南说。
“这种事现在没办法。”苏临扭过头,转身走进兵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