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形势好转(1 / 1)伸伸懒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万里听了顿时十分震惊:“武大人,您是说,这邓光在灾民里挑选年轻女子,找人贩子把她们卖去行院?这个畜生,怎么做得出这等事来?”

武知府没想到陈万里会这么激动,只好干笑着劝慰道:“陈师傅您且放心,我已经派人按照邓光的供状,想办法去捉拿涉事的人牙子和各个行院的行首,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女子救出来的!”

陈万里感觉自己这次真的是涨了见识,如此国难当头之际,城外哀鸿遍野,竟还有这般泯灭人性之人做出这等禽兽不如之事。

不过想想也是,那邓光是城外负责赈灾的一把手,只手遮天,灾民就是他的板上鱼肉,这抓人卖钱对他来说更是无本买卖,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对于邓光这种禽兽来说,良心算什么?

武知府似乎是看透了陈万里的心思,摇着头叹息道:“其实不光是这邓光,每逢这种时候,各种发国难财的人便都涌现了出来,无所不用其极,像邓光这种做贩卖人口的无本买卖之人,多不胜数。

并非我们不想管,只是灾民数量太多,我们实在是管不过来啊,而且别说人贩子抓人去卖了,那些走投无路的灾民,还主动要卖儿卖女,我们也无法鉴别哪些是自愿卖身,哪些是被人贩子逼迫,哎,百姓苦啊……”

陈万里听了这一番话,虽不知道这武知府是发自真心,还是在自己面前逢场作戏,但不得不说武知府所说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在这时代,没什么人权,买卖人口都是合法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官府也没法管。

剩下的事情陈万里不想再掺和下去了,这个时代的弊端不是他可以改变的,而且他相信武知府为了洗白自己,与邓光之事划清界限,也定会将案子严查到底的。

陈万里回到家里,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赵花楹已经让后厨备好了晚饭,见他回来,便赶紧让下人端上饭菜,准备开饭,自己也过来帮陈万里脱去外套。

“跑了一天了,累坏了吧?你这一天也没好好吃饭,快先来吃点东西再说!”

陈万里洗了洗手,在饭桌旁坐下,拿起筷子边吃边说:“事情调查清楚了,是那个班头邓光,勾结城里的人牙子,在灾民里物色年轻女子,专门卖去行院里赚钱!”

赵花楹给陈万里盛了碗小米粥,放在了他面前的桌上,坐下说道:“今天下午的时候,然然已经告诉我了,因为她的家人都已经死了,只剩她孤身一人,所以被这邓光给盯上了,她还听见邓光跟人牙子讨价还价,最后把她卖了二十两,这帮禽兽!”

赵花楹作为女人,更是恨透了这些为了一己私利,把这么多女子推入火坑的人贩子!

陈万里不由冷哼一声,说道:“说他们是禽兽都是侮辱了禽兽,为了二十两银子,就把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推进火坑,一辈子都给毁了,简直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不过二十两银子现在连斗小米都买不出来,那左杭山说得还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真是拿着一斗小米出城去,都能换个黄花大闺女回来!

陈万里不想再继续讨论这些,一想到这些人渣,就有些怒不可遏,实在是太影响家里的和谐氛围,便抑制住怒火,问道:“那个穆然然呢,没什么事吧?”

赵花楹点了点头,说道:“嗯,没事,就是饿坏了,我没敢让她多吃,怕撑坏了,就让厨房给她做了两碗烂肉面,都吃完了,刚刚已经睡下了。”

“嗯,没事就好,等过几天她恢复过来了,再想办法送她回老家去吧。”陈万里听说穆然然没什么事,便放下了心,随口说道。

却没想到他这随口一句话,赵花楹竟然急了:“送她回老家?她可是辽州人,远在天边不说,现在她家人都不在了,咱们把她送回辽州去,不等于逼她去死?”

“我没说要逼她去死啊?”陈万里顿感有些冤枉,不由说道:“可是辽州好歹是她的家乡,等灾情过去了,她在那边好歹还能有些熟人,若是在冀州,人生地不熟的,她一个小姑娘怎么过活?”

赵花楹却是说道:“在冀州当然是跟我们一起生活啊,我们总不至于养不起她一个小姑娘吧?”

陈万里听了这话顿时脑袋摇成了拨浪鼓:“不行,不行,这事不妥,她一个小姑娘留在我家算怎么回事?而且你也得问问人家自己的想法儿啊,不能瞎给人家安排!”

赵花楹看着陈万里没有再说话,不过陈万里看她那神情,应该是在琢磨什么鬼主意了。

后面这几天官府便借着邓光的案子,开始大力抓捕冀州城内外的人牙子了,凡是把主意打到灾民头上,逼良为娼的,都被拿去判了刑,涉事的勾栏和行院也没能跑得了,该抓抓,该罚罚,一时间那些想发国难财的都消停了不少。

灾民们的情况也比之前好了许多,陈万里和尤掌柜买来的这五十万石粮食目前来说是非常充裕的,足以保证冀州城附近这十几万的灾民不被饿死。

同时有了邓光的前车之鉴,这次在城外负责赈济工作的官差是武知府亲自挑选的亲信,足以保证不会再出现之前的种种问题。

而且按照陈万里的吩咐,现在粥棚煮粥都会少放些盐进去,灾民们既能吃得饱一些,也比之前有气力了。

陈万里又向官府提议,组织灾民们在城外空地上修建长木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现在这种四面透风的草棚已经不解决问题,每天冻伤冻死的人也有很多,住所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解决十几万人的住所问题不是官府有能力做到的,所以必须得让灾民们动起来,以工代赈,比单纯的赈济会更加有效。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冀州的赈灾工作,形势一片大好,灾民们也重新燃起了希望,大家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未来,而给予他们生的希望之人,就是冀州城的大善人——陈万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