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泽这才开口说道:“陈师傅,你是第一次见朕,有些拘束也是正常,不过从现在开始,朕希望你不必再拘礼,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毕竟这一次朕把十八叔和你召来京城,就是想与你们商议一下赈灾的对策!”
陈万里听闻此言,虽然不明就里,但是也只好行礼应道:“草民遵命!”
周平泽看向了周祐祖继续说道:“十八叔,你在奏折中提到,赈济灾民,不能一味地投入钱粮,应该尽可能以工代赈,还要尽快想办法让灾民们回到家乡去,可否详细叙说一下。”
周祐祖赶忙回答说:“回禀陛下,据臣所知,现如今灾民大多以燕辽二州之民为主,如今他们都背井离乡,涌入冀州、青州等地,一来是如此多的百姓流动迁徙,对我大晋各州的稳定大有危害;
二是这些灾民离开家乡之后,大多不事生产,变成了只会吃饭的一张嘴巴,现在才刚刚入冬,若是想要把这几百万的灾民养到来年开春,朝廷哪里能找到这么多粮食?
而且就算朝廷能够把他们养到开春,等天气转暖,他们再赶回家乡,岂不是误了农时,来年又将颗粒无收!
故臣认为,当下首要之事,便是先把灾民迁回原籍,然后将赈灾的粮食物资直接发往燕辽二州,在当地开展赈济工作,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哪里灾民多,就往哪里发钱粮,灾民们也是追着钱粮多的州县跑,劳民伤财,却没有成效。
其次,朝廷保证了受灾百姓的温饱之后,便要百姓们参与到生产工作中去,或整修水利,或修整田地,如此以工代赈,才能更好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等灾情过去,也能更快地恢复元气。”
周平泽缓缓地点了点头,十分认同地说道:“十八叔言之有理啊,只是有一点,这几百万的灾民,所需钱粮之巨,不是现在国库可以承受得起的啊!”
周祐祖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说:“至于粮食,只能朝廷尽量筹集,同时尽可能号召各地乡绅富商捐献善款,多多襄助了。”
陈万里本不是一个喜欢掺和事的人,可是这一次他是亲自参与了赈灾工作的,灾民的生存状况对他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所以此时他忍不住开口了。
“陛下,草民倒是有个法子,只是不知当不当讲!”
周平泽闻言顿时眼前一亮,回过身来道:“有什么法子,快说出来听听!”
陈万里还是有些犹豫,担心祸从口出。“只是……此法可能有违国法,草民……”
事到如今了,周平泽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当即便说:“今日我君臣三人议事,百无禁忌,畅所欲言便是!”
陈万里听了皇帝此话,这才放心,开口说道:“陛下,我大晋本就是少粮之国,历来都是依靠从南楚购入粮食,如今南楚趁着我大晋国难当头,故意提高粮价,限制粮食出口,这才导致我大晋陷入如今这般境地。
可是我大晋虽然离不开南楚的粮食,那南楚也同样离不开我大晋的丹药啊!我们用钱买粮食他南楚不愿意,若是用丹药换呢?”
周平泽听了这话,并没有感觉惊喜,因为这么浅显的事情,他怎么会没有想到过?他当然知道自己如果用丹药去跟南楚换粮食的话,南楚肯定十分乐意与自己交换的,而且比起用银子购买,还能便宜好几倍,可是说到底,不是他想不到这样做的好处,而是他不能这么做!
周平泽脸上阴晴不定地沉默不语,周祐祖怕是陈万里触怒天威,赶忙假意斥责陈万里道:“大胆,我大晋国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将丹药随意售与南楚,那南楚一直对我大晋虎视眈眈,如今我大晋逢此国难,他南楚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们若是再让他们得到大量的丹药,岂不是养虎为患?”
周平泽摆了摆手,说道:“十八叔不必气恼,刚才朕已经说过了,今天是畅所欲言,百无禁忌,陈师傅毕竟年轻,而且他是炼丹师,不通政务也很正常,能想到这些,已是不易了!”
说完此话,周平泽走到了陈万里的身前,轻拍了拍陈万里的肩膀,开口说道:“陈师傅,其实朕之所以想要见你,是想让你帮朕完成一件大事,朕,要伐楚!”
陈万里听闻此言,顿时十分震惊,如今大晋这个冬天都不知道该怎么过呢,这皇帝竟然还想着伐楚?
周平泽看陈万里一脸惊异地看着自己,不由一笑,继续说道:“朕想伐楚,当然不是说现在,是要等到我大晋积蓄够足够力量之后,再举兵吞并楚国,到了那时,我大晋坐拥楚地鱼米之乡,将再也不必为粮食而发愁了,我大晋百姓也不用再受饥饿之苦!”
周平泽后面这话,还真是说到陈万里的心坎儿里去了,若是真如周平泽所说,吞并了南楚,以后南楚鱼米之乡所产粮食便可供应北方各州的粮食,即便再遇上今年这样的寒冬,也不必再死这么多人了!
可是换言之,两国交战,难道苦得就不是百姓了?再者说,作为一个穿越者,陈万里本身是没有什么立场的,虽然他人在大晋,可是心还是一颗红心。
所以陈万里对大晋的国家情感并不是很强烈,在他看来,大晋的百姓是人,南楚的百姓也是人,而他经过这次灾难,已经不想再看到百姓们受苦受难,尸横遍野的惨象了!
两国一旦开战,必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是此一战似乎不可避免,抛开大晋皇帝周平泽的个人征服欲不说,就大晋国目前的处境而已,其对粮食及产粮地的强烈需求,伐楚也将是历史的必然。
而即便大晋不伐楚,南楚也一直因为对丹药的强烈渴望,想要攻晋,想要将炼丹界的圣地天柱山占为己有,以此来招揽天下炼丹师为南楚所用。
孙先生可曾说过:“天下之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则亡!”陈万里不认为自己可以改变皇帝的意志,阻拦他伐楚;更不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可以以一己之力阻拦历史的滚滚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