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洵耸了耸肩道:“他们两房就算再斗也得在陛下的眼皮底下,柔然有变,宇文玥此行乃是国事,宇文怀不敢乱来。”
柔然,黄河以北的草原民族,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北朝的碑志、杂曲中,往往泛称之为“鬼方”、“猃狁”、“北虏”、“北狄”等。
擅长牧马,战力极强,可以说是东魏还有西魏的心腹大患,两国之所以没有渡过长江进攻南梁,就是因为被柔然给牵制。
不过根据历史记载,要不了多久这个民族就会被另外一个草原民族给灭掉,也就是突厥。
唐朝时期的那个突厥。
一度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
不过目前时期柔然依然是一个极为强大的草原民族,还没有衰败,不然也不能成为东魏和西魏的心腹大患。
对了,燕洵他爹的封号镇北侯,镇的就是柔然。
“柔然?柔然能有什么大事?”张旭光随口问道。
“据说北方崛起一个名为黑神军的势力,占据了契丹,大肆收拢流民,现在正对柔然出手,陛下担心柔然会借此机会南下黄河,故派宇文玥前去查看。”燕洵道。
张旭光点了点头,燕洵口中所说的契丹就是天龙八部中那个辽国契丹的前身,不过此时还没有后世那么嚣张,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狭小,位于东魏和柔然的交界处,也就是现在的辽宁一带,是作为缓冲地带的存在,不管是东魏和柔然谁都能欺负他一下,跟小媳妇儿一样。
契丹打柔然?开什么玩笑,柔然不打他都谢天谢地了,怪不得皇帝会担心这是柔然的阴谋。
张旭光深深的看了燕洵一眼,道:“陛下为何不派镇北侯府,反而让宇文玥前去?”
“我爹还得防备东魏呢!岂能轻动。”
“陛下说的?”
“嗯。”
“这话你信?”
燕洵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面露担忧之色,不过很快又被没心没肺的笑容取代。
“陛下这么做自然有深意,而且我爹也给我来信让我不用想这么多,过些时日就会派人接我返回燕北,到时候就没人来烦你了。”
看着还没有黑化的燕洵世子了张旭光心中暗自叹息,好好的一个娃一夜之间变成孤儿,要是不黑化才说不过去。
“你心中有数就好,注意安全,以我看来此事绝不简单。”
燕洵毫不在意的说道:“有什么不简单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就是担心陛下对我爹出手吗,放心好了,先不说我爹和陛下乃是结拜兄弟,更是西北兵马大元帅,坐镇一方,抵抗北方异族,陛下又岂会自断手臂?”
“呵呵,你喜欢就好。”
张旭光心中冷笑一声,就是因为你爹是兵马大元帅才会被皇帝忌惮,功高震主这句话可不是说说的,当你有能力造反时不管会不会造反皇帝都容不下你,因为你有这个能力,古今多少豪杰都因此而被杀。
想想也是,此时的燕洵还太过于单纯,哪里会懂得这其中的蝇营狗苟,孤身一人生活在长安城做质子,也没有人教他这些东西,要是懂得才怪呢。
“公子,茶。”
早有奴婢端上来茶水,张旭光喜欢喝茶,不过不是这个时候的茶,这个时候的茶除了有茶叶之外还有各种调料,比如红枣、香料之类的什么都往里放,说是茶还不如说是汤,就差往里面放葱姜蒜了,当时张旭光喝第一口时差点喷出来,最后找人炒了一些茶叶,勉强有现代茶水的口味儿。
燕洵看了一眼张旭光的清茶根本不碰,用他的话说太过于清淡,喝起来没味儿。
你懂个锤子。
“对了,你不是说我经常来你这里打秋风吗?来我也送你一个宝贝。”
“你有什么宝贝?还能比得过我的瀛洲阁?”
“此物价值千金,你的那些东西也就是只能把玩把玩,我这可是千金不换。”燕洵不满道。
张旭光也来了兴趣,一脸好奇的看着燕洵。
在张旭光的支持下燕洵从袖筒中掏出一个小木盒,木盒打开,一块生铁出现在眼前。
张旭光看着那U型的铁片脱口而出道:“马蹄铁。”
“你认识?”
张旭光脸色瞬间变得狂喜,伸手抓过木盒仔细打量。
铁片成U型,看起来像是三块铁条组合而成,中间还带有孔洞。
实锤了,就是马蹄铁。
在华夏历史上马蹄铁最早出现于元朝,马蹄铁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当时的蒙古人能够纵横亚欧大陆此物发挥了极大的功效。
“燕洵,你从何处得来此物?”张旭光急切道。
谁不知张旭光为何如此急切,燕洵还是回答道:“宇文玥送给我的。”
“他怎么会有?”
“好像是从黑神军得来的。”
“黑神军?快细细说来。”
“张兄,到底怎么回……”
“别废话,赶紧说,若是我满意了瀛洲阁中随便你挑一件东西。”
燕洵眼前一亮:“当真?”
“嗯。”
“好,嘿嘿,我也是从宇文玥寄来了一些手书中知晓,他说黑神军是一个名为党迎新的人组建而成。”
“党?”
“对,很少见的姓氏,此人的出身查无可询,据说是契丹的逃奴,落草为寇,组建黑神军,打着华夏正统的旗号吸收流民,不过半年时间便攻占了契丹,对了,他在契丹还建国了,国号为明,连年号都有,称洪武,真是夜郎自大,区区弹丸之地还敢建国。”燕洵嘲讽道。
狗日的,这狗东西绝逼穿越者。
马蹄铁还不敢确信,马蹄铁正式普及是在宋末元初时期,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早就已经出现,南宋人赵汝适在其著作《诸蕃志》中记载大食国的马“用铁为鞋”,吉林集安高句丽好太王陵中发现的蹄铁,时间对比过来也差不多是这个时期,只是那时的马蹄铁没有像现在这么规范成U型。
但明和洪武就已经可以确认这货绝逼是穿越者。
我大明朱元璋的年号,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得国之正莫过于明,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