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八十二章 大明“科学”第一大儒(1 / 1)何时秋风悲画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献章懂了。

反正不管代价多么大,陛下的想法就这么简单直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且比这个更高级。

陛下的操作,俨然是我大明儿女皆为世间读书人!

陈献章想了一会儿,“微臣知晓了,那就按照陛下的圣意操作,以京畿到地方的形势,逐级下行的建立一整套的官学体系,且持有一定规模,微臣回去后便以此为规,制定个完整的体系出来,呈请户部和吏部,以定品、制俸、筑建。”

朱见济道:“没错,不过陈司长你要明确一点,所有官学都是教育司下属单位,你作为教育司长,以后责任会更重大,事务也更繁忙,如果有合适的人选,你就把北京大学校长和太学校长辞了罢,以后就总领全国的官学诸事。”

陈献章笑道:“微臣也有此事。”

倒不惊惶。

陛下并不是在打压他,而是从大局着想,想想看,全国的官学一下子要扩大到如此规模,牵扯到多少事情。

毫不夸张的说,陈献章觉得未来十年内,他会累成狗。

比杭敏还累的那种。

朱见济也知道人才的宝贵之处,像陈献章这种大儒,又有管理才能的,更是国宝一样的存在,所以继续道:“另外,教育司那边,你去看有没有自己青睐的年轻人,拔擢三个作为你的秘书,辅助你诸多事宜,就如工部杭敏一样。”

工部杭敏,是众所周知的劳累。

才不到五十,已经满头华发了,所以之前朱见济给杭敏配备了三个秘书——工部的左右侍郎名义上是尚书的副手,但实际上也要负责诸多事务,相当于副部长。

不算秘书。

陈献章闻言大感暖心,陛下还是心有群臣的。

朱见济继续道:“此事……朕稍后会和吏部那边商讨,今后国家诸部的尚书,皆要配备三名秘书,侍郎、诸司、寺、监诸事,地方上的承宣布政使司,配备两名秘书,州府知州、知府,甚至知县,亦需配备秘书,为汝等安排工作、生活、出行等诸多琐碎事务。”

这些秘书都是官员!

只要能力出众,也可以从秘书岗位调任要职。

陈献章笑道:“这又能消化不少读书人啊。”

朱见济哈哈一笑,“人尽其才,总不能让我大明的读书人十年寒窗之后,继续回去种田罢,所以陈司长你不用担心教育改革后读书人没地方去,以后国家的各行各业,甚至就连种田,也需要大量的读书人,现在农部那边研发各种农作物,以后可是要有知识文化,才能种出更多的粮食的!”

一句话,科学治国。

陈献章也哈哈大笑,不着痕迹的拍了一记,“陛下之眼光,微臣不及万一也!”

朱见济乐了,“陈司长,别掉了你大儒的格了!”

大儒就应该清高一点,不落俗套。

陈献章摇头,“在陛下面前,什么大儒都是虚的,以陛下之眼光、思想,微臣甚至以为,陛下已经在大明将格物致知发扬光大,甚至算是独创了一门学术……倒不知如何命名?所以陛下才是大明的第一大儒!”

朱见济哈哈一乐,“到也不算独创,这确实是一门学术,各行各科之理大成之集的学问,是格物致知,是追求万事万物的本相原理,简化下来,大概可以叫‘科学’?”

陈献章点点头,“所以才会有东风系列火器的问世,所以才会有大明京畿的不夜之辉煌,所以才会有蒸汽坦克、蒸汽运输车的钢铁洪流,如此看来,那陛下就是我大明科学创始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儒。”

朱见济心里顿时就飘了。

好像是这样?

一般人拍马屁,朱见济是能清醒的,但陈献章这个马屁拍得那叫一个周正,关键也是事实,朱见济确实在大明推动科学,所以他也自认为是大明科学的创始、发扬者。

第一大儒,好像当之无愧啊!

自然就飘了。

君臣之间气氛又融洽了许多,陈献章心里也高兴,便顺口道了一句,“陛下,关于土地兼并问题,微臣也上了章折提了些许建策,可否撤回?根据教育司这次改革的操作和对未来的影响、意义,微臣现在明白了陛下土地改革的苦心了,所以只要有需要,陛下只管开口,微臣愿全力支持!”

朱见济大喜,“你现在支持朕进行土地改革了?”

听这话,陈献章之前是不支持的,所以他要想撤回章折,但是他现在思想觉醒了,被自己这个教育体制的改革给来了个思想启蒙!

所以说,大儒就是大儒。

接受新鲜事物就是快。

此事陈献章也支持的话,他的力量可不是一个教育司司长那么简单,他是国内当今第一大儒,而且在教育司也工作好几年了,门生遍天下,在天下读书人眼中的分量,如今已经超过了礼部尚书,是国内读书人中,地位仅次于衍圣公的存在。

他振臂一呼,天下读书人很可能就更容易站到自己这一边来。

而各大世家、士族、乡绅、权贵、富贾的家族中,大把的读书人,在陈献章的呼吁下,这些读书人的思想,就极有可能跟着觉醒。

大好事!

陈献章笑道:“陛下的苦心孤诣,微臣今日方始知晓,再想想我大明现在的强大,哪一项不是陛下的改革带来的,微臣今后,愿意全力在教育司推行陛下的‘科学’之学问!”

朱见济喜道:“善!”

又道:“当年王安石变法,区区一个青苗法,能在大宋掀起一场滔天巨浪,如今朕要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根除土地兼并的存在可能性,换言之,今后不论国家形势怎么发展,在朕改革制定下的土地政策上,都不可能再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了,换言之,地主将成为历史名词,不再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是断了一大堆人的利益,所以这一场改革,不像其他,朕以为,少不得要死不少人,是大明走向新时代的阵痛,到时候,还希望陈司长多加支持。”

陈献章收敛笑意,凝重的道:“自古变革,无有不流血者,只要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大明万民,对冥顽不灵者予以刀戈之语,臣以为,此为正理斩逆浪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