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满朝文武皆上奏 蔡文姬海纳百川(1 / 1)长安归故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你也是来状告弘农王的?”

“你也是?”

“再加上我......”

宫门前,众文武已经围坐了一团。

即使今天是休沐的日子,这些文武官员却还是早早的来到了宫门前准备告御状。

因为实在没办法......去了各个衙门,都没人敢受理这件事情。

京兆府尹不管,大理寺不管,廷尉也不管......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找到这件事情最终源头董卓去算账。

就在这群文武准备在宫门前,聚众去状告弘农王罪行的时候。

一匹烈马的嘶鸣声打破了所有人的喧闹和嘈杂。

众文武回头一看,只见一黑甲少年将军,带着手下一众少年文武将。

正朝宫门大步而来,而身后这是一箱接着一箱的金银珠宝,毫不吝啬的展露在众人的面前。

只见那黑甲少年将军昂首挺胸,高头大马,好生洋气的姿态。

一脸不屑地扫过那些文武群臣。

“哎哟,这也不是太库令吗?”

“这不是中丞大人吗?”

“这不是左长吗?”

少年将军脸上竟是笑容,也竟是不屑。

和一众人打过一声招呼之后,便大摇大摆的率兵带着珠宝跨过了宫门。

显然谁都知道他这是要去干嘛?

然而却也没人敢站出来说个一二。

想到几个月前,他们还敢去弘农王府前痛骂一二的时候,如今的弘农王已经不是他们敢轻易得罪的了。

然后少年将军刚刚进了皇宫。

这时候黄门令吉安就从里面走出来。

作为董卓代表的他,一脸笑呵呵跟众人说道:

“今日休沐啊!相国呢,就在宫里面正在休息,不见任何人!”

众人知道这个事情只能...只能...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就有人看到了司徒王允,还有太尉黄琬以及司徒杨彪,钟繇等人。

顿时想起了当时跟在黑甲少年将军,也就是弘农王刘辩身后的四个小将,杨修,钟毓,王凌,黄贺。

立刻将四人当做了群攻的目标,纷纷指责。

但四人呢?

却又立刻表明自己的立场。

说自己与此事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但显然在四人心中是非常庆幸的。

因为他们家的孩子跟弘农王刘辩的关系比较好,所以免去了被扫荡的危机。

看着那些被扫荡的朝官满脸怒意,心中那份侥幸更加的浓郁了。

这一日,朝会退去。

没有去太学院教课的蔡大儒,便回到了自己家中。

只见自家花园当中,一个十四五岁左右的少女正坐在秋千上,一边荡着,一边读着手中的书简,甚是入神。

“文姬,今日读了什么?”

蔡邕上前,询问道。

那少女方才走下秋千,笑呵呵的说道:

“正在读了老子幼年的故事。“

蔡邕听着,便坐在一旁的石桌旁,想要考究蔡文姬一二:

“哦?为父讲讲。”

只听那蔡文姬,声音清脆,条理清晰的说道:

“一日,幼年的老子询问自己恩师。

天上有川河湖海吗?

老师答没有。

李耳又问:那雨水从哪里来?

老师答从云朵来。

李耳再问:云朵从哪里来?

老师摇摇头说自己也不知道。

李父训斥李耳不得无礼。

唯有老师一脸笑意,满脸期待的看着李耳接下来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

只觉得小李耳问得很有道理,让他继续问下去。

李耳问道:雨落为水,水为什么流向低处?

老师答曰:水入百川,百川归海,因为海在最低处。

李耳问道:海是什么?

老师答曰:海就是最广大的水。

李耳沉思片刻,却是说道:海是最聪明的水......

老师不解,反而问道:为什么?

李耳言道:因为他知道守在最低的地方,于是长得最大......

老师惊喜:继续问下去。

李耳问道:为什么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西边每天落下一个太阳,要存放多少个太阳,东边每天升起一个,还有多少个太阳等着升起来.....

老师将一盆水放在李耳眼跟前,问他看到了什么。

李耳答复:水。

老师将李耳拉出去两步,又问看到了什么。

李耳答复:盛着水的瓦盆。

老师让李耳退得再远一些,接着问看到了什么。

李耳答复:一个盛着水的瓦盆,放在了案几之上。

老师随即问道:你悟到了什么?

李耳答复:悟到了,站的越远,看到的东西就越多,想要看清楚所有的东西,要先往后退......”

蔡文姬言罢,看向了自己的父亲蔡邕。

蔡邕却不知为何失了神,被蔡文姬喊了一声,方才回过神,评价了一句:

“圣人小小年纪就能问出天道的问题,当真是天生慧根啊!”

蔡文姬乃是当世难得才女。

后世人评价,更是赞誉有加。

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文姬之才辩,不幸而失身绝域。然能传父之业,免夫之死,有足称者,君子责备以为失节过矣。

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缇萦能代父,蔡琰不宜家。玉石同焚后,芳声振海涯。

......

此时此刻,这个历史上留下了泼墨一笔的才女一眼便看穿了自己的父亲的心思,随即一脸笑意的替自己父亲说道:

“在女儿看来,咱们城中一个少年,却也丝毫不弱圣人。”

蔡邕故意摆出好奇的姿态询问道:

“哦?不知道那人是谁?”

“我觉得当今世上,弘农王便是海,满朝文武便是大大小小江川河流......迟早会入海。”

那小蔡文姬笑着言道:

“我还知道在所有人趴在瓦盆前看水浑浊清晰的时候,弘农王早已经将站在远处,将一切的一切都看得透彻无比。”

听到这话,蔡邕又沉默了。

他抬头望向了不远处的天空。

“满朝文武皆囊括,唯有弘农是丈夫!”

蔡邕不禁感叹道:

“天不亡大汉,隔着两百年,又降下一个救世奇才......”

蔡文姬也是看向天那边。

“人人向往自由,熟不知,真正的自由是在圈子里面的。”

蔡文姬道:

“心能拘束,身何拘束。真正的自由自在不是每日潇潇洒洒!而是如自己想做什么,事情便能做到什么。哪怕再潇洒,想做却无能为力,与牢狱有何区别?”

蔡邕点点头:

“显然,他是最清楚这些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