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弘农王整治贪腐 酷小吏满宠登场(1 / 1)长安归故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昏暗的牢房里面。

董越看着潮湿的墙壁,那砖砖瓦瓦的缝隙之间满是霉菌。

只需要一抹寒风,便可凋落。

他似乎预料到了自己的下场,可是却依旧饱含着一股侥幸等待着最后的答案。

牢房墙壁上一个小窗户泼进来的一缕阳光告诉他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随着日出日落,他的牢房已经换了好几次光亮,显然他已经在这里被关了好几天了。

可是答案依旧没有到来。

直至一道清瘦的身影走进来,目光如炬的瞧着蹲在墙角发呆失神的董越。

董越也看向他......

“相国他怎么说?”

“你伯父他很生气!”

来人名叫李儒,和牛辅一样是董卓的女婿。

不同的是牛辅的妻子是正妻所生,而李儒的媳妇是董卓不知道从哪里捡回来的养女罢了。

但两人之间好歹也算是半个亲戚。

“他不明白,也不理解你为什么会参与进来......”

李儒语气中带着董卓的质问。

董越不答话。

“你可是相国最看重的继承人啊.....”

李儒感叹道。

可是听到“继承人”这三个字的时候,董越却是一声冷笑。

没错。

在董卓之前继承人的范围当中......董旻、董璜、还有董越显然排在最前面的三个。

毕竟那个时候谁都清楚董卓无后,最后挑起担子的只能是他们三个。

可显然,董旻这个董卓的亲弟弟是排在第一位的,毋庸置疑,然后是董璜这个亲侄子,最后才是自己这个堂侄子。

但如果只是这样,董越的机会依旧是很大的。

身为五大中郎将的他抛开了董旻这个亲弟弟,在小一辈当中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若不然,董卓也不会将洛阳城内城的守卫交给他来负责。

甚至将原本属于牛辅军的胡车儿安排到了董越座下。

显然是有意的帮助董卓稳固力量,毕竟牛辅军帐下有张绣那样的猛将,而董越那边能站出来立抗张绣的,显然没有几个。

好在胡车儿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胡车儿在进入董越的阵营之后,官职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跃成为了和张绣叔叔张济那样级别的校尉。

这一点是胡车儿乐意接受的。

所以胡车儿跟董越很快也混到了一起。

可仅仅是这些是无法满足这些西凉人士的贪心的。

董越对董卓继承人的那个位置,一直都觊觎已久。

但觊觎已久不代表就会冒然行动,董越也明白董卓在西凉军中的威望。

但是随着华佗的出现这一切都被改变了。

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了。

尤其是在读之画图很奇妙的医术之后,做人不禁开始怀疑,董卓是否会在将来用一个新的子嗣。

到那时候无论是董旻还是董越,都将失去这个继承人的机会。

哪怕这个机会曾经近在咫尺的摆在他们的面前,但眼下却又悄然被人夺去,这种不甘心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谁先动手看性格如何。

所以董旻在等、董磺在等。

唯独董越已经等不了。

李儒又看出来了。

李儒一眼看穿了董越的心思。

可是他还是不明白,西凉军的军中最具权力,西凉军中权力的核心人物。

董家竟然会跟汉室的那些囊括勾连在一起。

这一点是所有人都想不明白,完全想不到的。

李儒放弃了从董越嘴里面能继续瞧出来信息的想法,而是转身离开了大牢。

即使宫中,董卓已经大发雷霆,要杀了董越。

可是随着董家几人出面,还有李儒也好心相劝,暂时不能杀董越。

尤其是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

董卓压制着怒火。

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在这个时候想起了弘农王刘辩。

“那小子怎么样了?”

“所行穿了护心镜,只是受了一些皮肉伤。”

李儒回答道。

闻言如此,董卓坐在案前,不由得感叹:

“有子如此,我还用这么劳累吗?”

可是弘农王却始终不是自己孩子,还是自己的仇人。

这一点,董卓是再清楚不过的。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催促着神医华佗去给弘农王刘辩检查一下身体。

数日后。

弘农王刘辩主动前来求见,还带着此次祸端源头的史阿。

一看到史阿,董卓就是来气。

“要不是你这个贼人,洛阳城会出这么大的乱子吗?”

李儒急忙拦足道:

“若非这位兄弟,恐怕洛阳城这个乱子,以后爆发,会伤到相国的根本啊!”

再三询问之后......

方才得知史阿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想着凭借自己的本事足可以扬名立万,却不料,竟然翻出来洛阳城中这么隐晦的阴谋权斗。

作为小人物的他显然是不敢再轻易妄为了。

但因为有了弘农王之前立下仁义木之事,李儒借机说道:

“弘农王立仁义木,也是趁机为相国施以仁义啊......”

这一点,董卓也能看出来。

可是......

背后的事情怎么算。

董卓问向了一声不吭的弘农王刘辩。

弘农王刘辩一脸冷漠的说道:

“以小王所见,凡有嫌疑者,可杀。”

这句话可惊住了场上所有人。

此时此刻,董家几个关键人物也赶到了这里。

他们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是弘农王刘辩想要铲除董家,当即就要拆穿他的阴谋。

却不料弘农王刘辩言道:

“除了董越,凡是嫌疑人,皆可斩杀。”

董卓惊讶的看着弘农王刘辩:

“你可知道此次涉案的有多少官员吗?”

弘农王刘辩露出一脸的不屑,缓缓挽起了袖子,露出了还带着血渍的包扎处。

“尚父可知道当时出现了多少杀手,不下一百个啊?难道尚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董卓看着那血淋漓的伤口,心头立刻如同雷击一般。

没错。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今天不是弘农王刘辩受伤,明天就是自己遇到袭击。

“更何况这些人贪赃枉法,所贪墨的钱财无数,竟是民脂民膏,就是因为这位史阿兄弟无意间翻找出了他们的证据,所以他们才会痛下杀手,想要杀人灭口。然而这些都是小事情。”

弘农王刘辩拱手,义正言辞的说道:

“他们最可恶的地方就是,竟然豢养死士,数量之多,足可以给整个洛阳城造成极大的威胁。这才是咱们真正关注的地方。”

弘农王刘辩看向董家派来的代表,然后继续说道:

“至于董越,那是尚父的家事,我不便插手。但也要好心提醒一句尚父,这些人把手都伸到了尚父的后院了,难道这些人还能留着吗?”

弘农王刘辩不断的将问题的严重性,朝着董卓最在乎的地方引导过去。

董卓在乎那些人是不是贪官吗?

不。

他不在乎。

董卓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了威胁。

他只在乎自己的安危是否受到了威胁。

他在乎他的权利是否受到了威胁。

他在乎自己所信任的人是否背叛了自己。

就如同当年背叛他的曹孟德一样。

他为何记恨曹操曹孟德。

每每想起自己对曹孟德掏心掏肺,让他可以随意出入自己的相府,不仅不同通报,甚至把他当做了自家人看来。

结果换来的却是对方要行刺自己。

就如同现在董越又狠狠的背刺了他一下。

虽然董卓暂时不清楚董越在这件事情上面到底掺和到了什么地步的。

可眼下随着弘农王刘辩的一席话。

每一字,每一句都让他想起了当年被曹操背叛的感觉。他或许暂时念及自家亲情,没有想着立刻要杀了董越。

但是眼下弘农王刘辩口中的那一些贪官,他是绝对不会留情面了。

毕竟那些人对他来说仅仅只是一个稳固朝堂的弃子,仅仅是无关所所谓的人,重点是他们的贪的钱,又不是给自己送来的。

最终还是人家弘农王刘辩抄家的时候,顺带着给自己分来了一部分。

所以,杀了他们,董卓不在乎。

而弘农王刘辩的意图也是很明显。

他想杀这些贪官,很想很想很想很想杀那些贪官。

两个各怀心思的人再度就一件事,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很快弘农王刘辩奉旨调查此案的消息被传播了出去。

洛阳城中又有一堆人睡不安稳,站不住脚了。

有的人开始连夜举家搬迁,迟官告老,妄图在这场浩劫到来之前,避开这场祸事。

殊不知弘农王刘辩早已在城门口布下了重兵。

领头张牧之可是一个专吃硬饭的家伙,他对弘农王的命令,一致言听计从,任由那些官员如何贿赂,始终对其无法说动。

有人冒死想要闯门,张牧之当即搭弓射箭,在连射死了几人之后,终于平定了这些。

逼得这些想要提前逃走的官员,一个两个的,只得再度退回到各自府院当中,另谋他路。

随着事情愈演愈烈。

朝堂上下不少文武臣,人心惶惶。

董卓看着这些人不屑笑道:哼,平日让你们没干好事儿,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满朝文武皆是这种心怀不轨之人,还整天讲着儒家大道理,却个个都是贪财好色,贪赃枉法之人这样的朝堂,汉室朝堂搞成这样,当真是没救了。

作为后来人的朱棣,自然了解这些前后因果。回顾东汉末年的腐败现象极其严重既有人性使然的因素在里面,也有汉室政策的失当的原因,其中也少不了有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

首先,从人性角度分析:为官治国的官员其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是否能够超越人类生存第一和希望自己过上更好生活以及趋利避害本性?

纵观历史记载,每个人都能够很明显的给出答案——不能。

东汉的官员也是普通人,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一点这是完全体现人的本性的想法。而“贪污”对当时以及历代官员来说这都是一条可以迅速过上自己梦想生活以及满足自己物质/精神欲望的捷径——它的问题只在于“值”还是“不值”。

其次,东汉末年的朝廷施行的官员俸禄政策要为当时贪污的滋生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后事有不少史官,将这一问题,归结于东汉后期官员的俸禄情况。

至于当时的俸禄,就一个字——“低”。

东汉末年外部胡族叛乱加上内部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了国家机构极大的财政困难。而当朝统治者为了减少开支施行了“百官减俸”的政策,这在汉安帝、顺帝、桓帝时尤其严重。在这样的薪俸制度下一般官员如果不想点其它办法搞点钱就会面临被饿死的窘境。这样一来就逼得那些对自己要求相对比较严格的官员也不得不走上“贪污”这条路上来,更不用说那些真正的贪官了。据史书记载:

“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

“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殓”。“长安孙晨,家贫,为郡功曹,十日一炊,无被,有蒿一束,暮卧其中,旦则收之。”

再次,东汉末年长期的外戚宦官专权造成了各种利益圈子。而利益共同体内历来都是滋养贪污腐败的沃土。权利即利益,在权利庇护下的贪污腐败往往更加的肆无忌惮,更加的有恃无恐。尤其是东汉末年朝廷竟然开始公开的卖官鬻爵。上行下效,这也就使得“腐败”这风险不大但是产出极高的“生意”在当时官场野蛮生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腐败的滋生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直至所有人都习以为常时,方才没人再敢站出来调查这些。

曾经曹操试图做过,可结果却得罪了不少权贵,差点丢了性命。

这也就导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对这种贪赃枉法之事,尤为严苛。

此时此刻,这件事情落在了弘农王刘辩的身上。

而弘农王刘辩那边的清算也正式开始。

先是从太库令那里开始。

一家老小有犯罪者皆被押入大理市牢中看押,跟着一个两个的官员也相继被抓了进去。,

整个朝堂在没几日间的功夫便少了足足三分之一的官员。

作为百官领导者之一的司徒王允,太尉黄琬等人。

此刻也是心思复杂,他们不知该如何处置眼前的情况,尤其是司徒王允和这些人大部分关系还比较密切。

不救吧,被人说见利忘义。

救吧,却又怕被牵连进去。

他们心底里面是觉得这些人虽有罪,但却好歹是朝中重臣,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被抓了,被杀了,实在是说不过去。

然而在想到弘农王刘辩那里的时候,尤其是那些铁证如山的罪证时,他们也的的确确是犯了法的,实在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徇私枉法不成。

想到这里王允越发头疼起来。

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小贪怡情,大贪没命啊!

这些官员平日里不见收敛,殊不知此刻正落了报应。想来他们也没有想过,西凉军入城时他们还沾沾自喜,终于不再有人调查他们贪赃枉法的事情,然而却却没想到此时此刻正在调查他们贪赃枉法的弘农王背后给撑给撑腰的恰恰就是西凉军。

弘农王调查此案的第二天,左庶长一家除左庶长一人被杀之外,全家被流放。

第三日,某位御史,因贪污重大,同样被流放。

紧跟着,一而再再而三的官员被处罚。

终于朝中一众老臣终于还是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这一次,他们直接上书给了陛下。

也就是毫无实权的刘协。

那个刘协在目睹了一封封的上书,一封封的奏折之后,最终选择去与董卓据理力争。

董卓只当刘协又开始盘算着去陷害弘农王了。

毕竟之前就有过,一些暗中派去的杀手去刺杀弘农王。

虽然这件事情最终因为没有抓到证人,而导致成了一个悬案。

但董卓心中已认定,在弘农王从运城返回洛阳的途中,刺杀幕后的主谋正是刘协。

眼下刘协主动为那些被抄家被处刑的贪官辩护,显然是另有所图,说不得这些贪官背后的主人就是刘协。

董卓想到这里更加的不屑,身为君王纵容属下贪利。

纵使是非常时期,也因不当为之。可见刘协也不过如此,董卓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看错了这个孩子。

刘协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城府远远超出了董卓的想象,他无法想象,当年他第一眼看见是解决这睿智机敏,伶俐的孩子,此时此刻仅仅不到一年的光景便已经成就了变成了一个身怀城府,阴谋诡策之人。

这种变化超出了董卓的想象。

尤其是刘协为了拉拢势力,竟然完全忽略那些贪官的所作所为。

当真是不折手段啊。

可事情真的如此嘛?

显然不会......

甚至连弘农王刘辩,也不敢轻易往下定论。

即使这件事真正的幕后操手实则是自己。

此时此刻,在廷尉那里,弘农王刘辩那边的审讯依旧在日夜不歇的进行着。

然而这次的审讯当中,弘农王刘辩却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

在面对这朝中文武大臣,各个比自己官职要很多的要员时......

大理寺,也就是所谓廷尉这里,上下官员皆是不敢出手。生怕这些官员一旦翻身,势必会伺机报复他们。

然而让朱棣意外的是......

一个小吏不仅不惧怕这些官员。

而且审讯的手法极其严苛,各种刑罚也是层出不穷。

所以在这个小吏的酷刑之下,自然而然使得审讯的进程异常的顺利并且迅速。

在得知这位小吏名满宠,字伯宁。

弘农王刘辩合不拢嘴了笑了。

杨修,钟毓等人从审讯开始就一直给弘农王打着下手。

已然一副弘农王私臣的姿态。

对此,董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眼下需要借助弘农王刘辩来削弱刘协收拢起来的那些势力。

所以,也不多说什么。

更何况其中还有自己的密探在.....再加上杨修和钟毓不过是两个少年郎,太学院的学子,想来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此刻,见弘农王刘辩得知眼前这小吏的身份之后。

大笑不止。

众人不知何故,却见弘农王刘辩大手一挥,让这个叫满宠的小吏全权负责审讯事项。

并言明:

“他的命令就是本王的命令,谁若是敢不遵从,那就是与本王作对......”

就这样,一个手段狠辣的小吏,以极其难以想象的手段开始替弘农王刘辩开始了审讯。

很多年后,世人在回忆起来这个小吏的时候。

‘满宠’这个名字,成为了整个朝堂之上,但凡官员,都人人谈之色变的存在。

满宠作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酷吏、将领。

要知道,当得起“酷吏”二字的官员,一般都没能落得个好下场。

虽然以严刑峻法著称,而且是曹魏阵营中把酷吏风头尽抢的人物,但满宠并未有一日失势,不仅因为严苛执法得到曹操的赏识,更是化身刚毅悍将镇守曹魏南境抵御东吴,“及镇淮南,吴人惮之”。从令功勋贵胄瑟瑟发抖的酷吏,再到抗击东吴第一人。

而这一切从他少年为官时,便已经有所见了。

在东汉末年,督邮可谓是“高危”职业,不仅有刘备杖督邮,还有满宠杀督邮,只不过满宠的名气被刘皇叔给掩盖了。满宠未及及冠就出任家乡山阳郡的督邮,曾纠察郡内拥兵自重的乡人而得到赏识。或是有担任督邮的经历,在满宠代理高平县令一职时,不仅迅速发现了县中督邮的贪污受贿,将其严刑拷打致死,满宠不得已弃官而归。

初平三年(,入主衮州的曹操求贤若渴,听闻辖区内有个曾经有勇有谋行事果决的青年,于是征辟满宠为从事。

建安元年,曹操迎立汉献帝,听从建议将汉献帝带到许县去,而留守汉帝和后方的正是担任许县县令的满宠。

迎立汉献帝是把双刃剑,为了尽量消除负面影响,曹操把皇帝放在了自己的后方,为了不让皇帝搞事,避免自己阵容的人与保皇派起冲突,曹操想起了严苛执法不徇私情的满宠,满宠只做了两件事便稳定了自己的位置。曹洪有献马之恩,又是曹操的族弟,其宾客仗着曹洪的名号在许县内狐假虎威,被满宠抓住,不日将要受刑。

曹洪得知后向满宠求饶,满宠非但没有理会,还在曹洪向曹操告状之前就把犯事的宾客提前杀了,曹操不仅没有责怪,还赞扬满宠的对事不对人。

当时,太尉杨彪尽节护主,几乎到差点身死的地步,曹操挟献帝定都许县,害怕杨彪的名望想要杀了他,由满宠负责审问。面对荀彧和孔融的“威胁”,满宠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对杨彪进行拷打诘问,引起二人的不满。

然而打完骂完,估摸着曹操应该气消后悔了,于是满宠劝说曹操及时停手,“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满宠此举不仅换得了荀彧与孔融的友善,还因为对曹操族人曹洪和保皇派中坚杨彪各捅了一刀,得以成功入了曹操的眼。

为了应对之后与袁绍的战争,避免后方有失,曹操派满宠担任汝南太守前去治理。汝南是袁绍的故乡,“汝南袁氏”在此地的影响非常大,门生故吏更是遍布此地,然而满宠只身上任,暗自招募五百勇士,攻下二十余壁垒,设计诱杀不降的渠帅,汝南遂平。赤壁战败后,考虑到孙权数次的侵扰,曹操又把满宠调回汝南任太守,从此开始了满宠死磕东吴北伐的后半生,“宠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余年,有勋方岳”。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就连善守的曹仁都有暂避锋芒的想法。满宠不仅劝说曹仁据城死守,还亲自淹死自己的白马以示不退,终于撑到援军的到来,关羽败退。

曹丕继位后,满宠数次因功受封,进封南乡侯,假节钺,拜前将军。

满宠的酷吏之名广为流传,虽然比不上酷吏第一人郅都,但执法之严酷,没有人敢在他面前犯事。然而满宠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因此得罪能将自己陷入死地的人,反而因为执法不避贵,主动帮曹操背锅救下名士杨彪,缓和曹操与皇帝的矛盾而得到曹操、荀彧一二把手的认可。同时,后半生坐镇合肥的满宠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成功打退了东吴几乎每年必来一次的攻势,甚至还能反攻获得战果,最后也没有同其他酷吏那般不得好死,前后食邑更是高达九千六百户。“立志刚毅,勇而有谋”,这样的酷吏能不“酷”吗?

......

然而真正让弘农王刘辩,也就是朱棣能对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则是......

作为一个酷吏,他在朝堂行走,可谓是如履薄冰。

每一步走得都十分的艰险。

所以更要以自己为表率。

所以满宠为官一生清廉,这也就导致那些想要诬陷他,报复他的官员,始终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这样的人,若是放在大明。

朱棣脑海中不由得响起了自己临死前,留给孙子朱瞻基的那个叫于谦的年轻人。

“那可是大才啊!是个好苗子啊!真真正正,清清白白,为国为民的人在史书上都是极少的。”

朱棣看着眼前这个叫满宠的小吏。

虽然不知道按照历史原本应该已经辞官的他此刻怎么会在这里甘心当一个小吏。

但眼下,他既然送上门来。

朱棣又如何能放过呢。

这一次,自己还年轻。

比满宠还年轻。

所以,就不留给自己的子孙。

留给自己用了。

尤其是眼下,正是需要这等酷吏站出来,义正汉室已经近乎失效的王法时。

满宠的作用便自然而然的更大了。

只是他的处刑方式,在杨修,钟毓几人看来,着实是太过残暴。

“这家伙不怕以后被人挟私报复吗?”

王凌和黄贺问道。

这话传到了满宠耳边,满宠手上正在审讯犯人的鞭子,稍稍松了一下。

这时候,弘农王刘辩的声音响起:

“莫怕!以后谁要是敢挟私报复你,本王第一个不乐意。”

说罢,从满宠手中接过鞭子。

看了看上面的血渍,不屑的笑了一声。

鞭子一挥。

旁边摆着各种刑具的桌子,瞬间被劈成了两半,刑具散落了一地。

满宠得到了弘农王刘辩的支持之后,自然干劲更足了。

弘农王刘辩,转身......

从那些正在被审讯,以及即将被审讯的官员前走过时,轻飘飘的念叨了一句诗词:

“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

杨修,钟毓,王凌,黄贺几人跟上。

看着弘农王刘辩的背影,不由的感叹一声:

“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吟诗,也就弘农王能做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