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三章 曲解雅意(1 / 1)火影判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翊听他这么一说,不由得暗暗摇头。

这个犟老头儿,这么大年纪了,还是一副争强好胜之心,这寄人篱下之事,看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了。

不过,他既然在京城有两个事业有成的弟弟,对于自己在京城的实业发展,想来也会有所助益的。正愁没人拓展京城商路,何不借助于他们兄弟,把生意做到京城里去呢!

想到这里,李翊慨叹一声道“老先生乃是至性至情之人,难道就不念手足亲情吗?这么多年没见,就算是到京城里看看也是好的,何必拘泥于什么人情世故。”

“不知道老先生的两位弟弟,在京城里过的怎样,我在京城里也有些人脉,若是多些联系,彼此间也好有些照应,岂不是更好。”

梁叔通白眉一扬,不由得微微一笑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这兄弟俩和我一个臭脾气,都是耿直憨厚之人,却不懂得圆滑处世。老三梁仲达,在京城里经营珠宝玉器,绸缎皮货生意,字号明萃轩。”

“老四梁季远,也经营珠宝玉器,兼营粮食海货生意,字号荟萃楼。虽然他们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但是也得罪了不少的人。再加上京城里痞弁横行,他们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

“李大帅的为人我最是佩服了,若能得到李家在京城里的照应,岂不是就少了很多麻烦!不过,那样一来,就会给你们李家添了不少麻烦,老朽兄弟们怎么过意得去啊!”

李翊微微一笑道“那有什么可麻烦的,家父在京城里好歹还说的上话,京里的不管三教九流的,多少还能给些面子。说不得李翊还有麻烦贤昆仲的时候,老先生何必客气呢!”

梁叔通喟然长叹道“李大帅说笑了,以你们李家在京城的名声,和大帅的为人处世,朋友还不是遍天下吗?谁敢不给您三分面子,在大帅这里还能有什么困难呢?”

“而老朽兄弟操持的乃是下九流的贱役,又怎能谈得上有惠于李家,在下可是有心无力啊!”

李翊又是微微摇着头,晒然一笑道“唉!老先生有所不知啊!京城里且先不去管它,即便云南这一块,我就有些焦头烂额了。王川这个刚刚平灭,洪水这个天灾又至,我实在是有些为难啊!”

梁叔通目光一瞬,愀然道“原来大帅是为此着急。嗨!天灾固然可畏,但我升斗小民,自来生长于这片土地,又怎能舍此不顾。老朽以为,我们云南各方百姓,只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上下同心协力,又何愁灾患不除呢。”

“老朽虽不敢夸富,但三五万缗还是拿得出来的,愿意全部献出来用于治理水患,多少的为大帅分一下忧愁,还请大帅莫要谦辞啊!”

梁叔通说完,李翊不由得暗自惭愧。

好吗?你看自己这话说的,不明不白的就让梁叔通误会了,还以为是上门逼捐的呢!这可怎么是好。

李翊正满脸尴尬之色,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旁边的林易早已瞧出他的为难之情。

连忙插言道“哎!梁老先生误会大帅的意思了。说实话,大帅本意是想请梁老先生出山,担任云南商行的总管,没想到老先生病体未愈,这才感到有些为难。”

“要知道现在水患频仍,已经到了必须根治的地步了,大帅琢磨着想把云南商行做大做强,以便用云南商行所获之利投入到治水工程中去,也省的再骚扰百姓了。”

“唉!大帅本来想到的这总管人选,定是非梁老先生莫属的,谁承想,老先生正在病中,大帅才为此一筹莫展,还请老先生多多见谅啊!”

梁叔通闻言脸色一变,眼睛一瞬不瞬的瞧着李翊,看的李翊心里微微有些发毛。

良久他才长叹一声,动情道“唉!小老儿真是愚鲁,大帅胸怀如此宽广,世间又有几人能及。大帅此高瞻远瞩之举,一般人是想也想不到的,即便想到也不屑于此。大帅悲天悯人,做的可是利国利民、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啊!”

“只不过,唉!只不过,小老儿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要想经营管理好这么一大摊子事务,老朽可是力不从心了啊!”

“老朽也是深知,既是治水,所用必大。云南商行若是一个经营不善致使亏欠,恐怕会耽误了大帅生财兴利的大事,到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非是老朽藏拙养懒,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啊。”

李翊连忙劝止道“老先生不必自伤,您老这微恙杨博士自有妙手,想来将养一段时间就会痊可。老先生安心养病就是,都是在下多嘴,惹得老先生平添忧虑,李翊实在是汗颜啊!”

梁叔通微微一笑道“哎!大帅的为人我怎能不清楚?不过,老朽虽然不敢担当重任,但是我愿推荐一人,定能不负大帅所望。此人于我相交已久,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善于标新立异,而且长袖善舞,是一个驰骋商道的不二人选。”

“若能在商行这块辅佐大帅,定能有所建树。此人主理商行,我觉得是最有把握的,若是有什么差池,老朽愿负全部责任。不知道大帅意下如何?”

李翊心中一喜,连忙追问道“不知道老先生所荐何人呢?”

梁叔通悠然一笑,没有正面回答,反而堂皇铺陈道“大帅来到云南,大概也有七八个月的时间了,转眼间就要到元旦佳节,却对咱们云南还是了解的不够啊!”

李翊面色一红,正要谦逊求教,梁叔通却像没有察觉般继续道“想我云南,历来被中原人士认为是蛮荒不毛之地,思维钝化之所,向来瞧不起咱们云南。”

“殊不知,有弊必有其利,自从黄贼称反,国本动摇之时,早有一批远见卓识之辈,洞观天下大势,觉察世事乱象,而抛却世间显爵富贵,携家带口,遁入岭南、云南之地。此中人才为朝廷所用者众,如大帅之父辈,杨洞潜、王定保等,真是煌煌不可胜数啊!”

“虽说岭南更是人才鼎盛一些,但我云南之地,名士也不在少数。盖因离朝廷或远,名不彰显而已。且本地名流,俱都不慕高官显禄,隐世遁名,飘渺如出世苍鸿,难得一瞥啊!”精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