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我大明天下无敌(1 / 1)两更八小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刚才还意气奋发的朱五转眼又颓废成了那样,崔文茹是真的有些心疼,连忙拥朱五入怀,劝慰道:“相公乃千古一帝,现在不能做那些事,将来可不一定。”

朱五闻言,眼前一亮,振作道:“确实,现在不能做,将来可不一定。”

然后话锋一转道:“娘子,以后说话小心一点,当心隔墙有耳,不过,等为夫真的是成事后,你要在我面前多说几句那种话。”

崔文茹以为是朱五担心千古一帝的说法被那些文人听了,惹来非议,也没有往其他方面多想,只是换了个说话吹朱五。

总之,不管朱五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会不会变成恶龙,现在的朱五确实是心里有屠龙的想法,

而两个小夫妻在那种情况下也情意正浓,做了夫妻该做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肚子里全是雄心壮志的朱五起了一个大早,在崔文茹的配合下,开始准备总结自己的行政方向了。

毕竟,大明耕地有七万万亩,人可能不到两万万,却真的多得离谱,结果搞成了这么一个鬼样子,起义军随便就能拉起来几万,几十万的队伍,朱五是真的看不下去。

他这崇祯三年,陕西大胜的战报叠起来能有半人高,结果起义军的规模已经破十万了。

总之,大明依旧在快速走下坡路,朱五身为姓朱的,也由不得他不着急。

“徭役,按户出人,不想干可以换成银子,这就是人头税啊。还是地方可支配收入里的大头,这地方上肯定要把百姓死里剥削啊。

而且没粮吃的百姓和周家那样的大户人家,需要服的徭役竟然没区别,不周家不需要服徭役。

难怪看户籍人那么少,数人头人那么多,碰见这种东西,肯定能隐匿人口就隐匿啊。”

“好家伙,要缴这么多税,难怪有百姓不种自己的地,连卖都不卖,直接把地一丢钻深山里去了。

果然,亏本的买卖没人干”

在知道大明百姓都有什么负担后,朱五直接对着制度开喷,将其骂了个狗血淋头,让一旁听的人满脸尴尬。

朱五说完才意识到,他刚才说的话有骂朱元璋的嫌疑,干咳一声,尽力往回圆道:“人头税,在人少地多的时候,确实是好办法,因为种的地越多,自己拿的就越多。

办法是好办法,但,后人不争气啊。”

替朱老八说了一些话后,朱五开始了自己的重要讲话。

“不过,咱们现在人多地少,像周家,明显上就那么一点人,可地占多少了,藏了多少人了?

所以,变法,必须要变法,必须要改人头税为资产税,占多少地,就应该缴多少税。”

“一个壮劳力,足够种百亩地了,不能让我大明百姓就靠几亩地熬日子。

种完那么几亩地就没事干可不行,太浪费劳动力了。

必须发展产业,让那些百姓有活干。”

“粮食,粮食一定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确保粮价稳定,让那些做工,自己不产粮的百姓可以用一两银买两石粮。”

“现在这些吴江县做工的百姓,让他们从织布做起,去做军服。”

“啥,不会做,教,或者花重金让匠人想办法,把织布的机器想办法做简单点,实在不行,让他们抗料子去。”

“后来的百姓先暂且搁置,等本王给他们找到好营生。”

朱五一边说,刘延庭一边记录,因为朱五对自己的决定还是有些不放心,之后会传信孙传庭,让孙传庭也看看。

如果可以,山西那边也会那么搞。

等将所有事嘱咐完后,朱五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看着吴江县的地图,产生一股远比看大明地图更强的野心。

因为大明将要从这小小的吴江县开始改变了,不,改变的是整个世界,因为这场变革所产生的力量,绝对足以吞没整个世界。

朱五相信,在自己的引导下,那些中小地主们肯定会竭力支持这种更有效率的赚钱办法。

他们可以放心退佃,不可能再让一家佃户去种区区十几亩,甚至几亩地了。了。

一方面是因为雇人种更赚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用担心佃户没了生计后,杀他们全家了。

哪怕退佃,他们依旧可以当他们的大善人。

等那些被土地困住的人力释放出来后,发挥出大明七万万亩耕地,两万万人口所能发挥的体量优势。

绝对可以让大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下无敌。

不过,朱五的脑子也很清醒,如果他不想因为军工产业无限膨胀,被军工产业捆绑。

或者被失业的百姓送上断头台,他就必须发展好民生,那可是个大难题。

“县尊,老奴听说那些红夷极其追捧我大明的各种东西,尤其是瓷器,丝绸,而且……”

一人计短,十人计长,朱五自己想不出来该如何发展民生,自然会向周围所有人问计。

于是,控制了无名处、东厂,锦衣卫消息灵通的魏厂公就向朱五如此建议道。

朱五不等魏二说完,就打断道:“红夷,什么红夷?”

“就是传入红夷大炮的那个红夷,他们叫自己尼德兰。”

原来是荷兰那个海上马车夫啊。

朱五点了点头后陷入了沉思。

向蛮夷之地倾销,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大明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力没有发展上去,根本没有产品没有过剩,还不到搞倾销的时候。

至于瓷器,丝绸,那可都是奢侈品,不说造得多了,会不会掉价,就现在海外贸易的规模,真把产业做大了,怎么能卖出去呢?

现在大明需要的是内循环。

所以他还是摇了摇头道:“不行,本官要的是制作简单,能让那些佃户快速上手,大规模制造后不愁销路,也就是人人都必须用的东西,瓷器、丝绸有些不合适。

但,你这个主意是个好主意,过两年提醒我。”

魏二没办法,商贾出生的崔文茹却给朱五提供了一个思路,“制造简单者,定然粗鄙,往往只有普通百姓会用,县尊不妨去看看普通百姓都需要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