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卫,明军驻扎地
此时整个大营弥补这一种压抑的气息,天空不知不觉间变得乌云密布,让所有人不免觉得紧张,烦躁。整个怀来卫大军中都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气息
此刻中军大营军帐中,张辅满脸忧以及愤怒的看着眼前座于帅位的朱祁镇。
直到今天朱祁镇才告诉了他自己原有计划以及那从山东备倭兵暗中调精兵前往大同和宣府的消息。
忧虑的是,但凡前往云州的大军慢几步或者稍有不慎将全军覆灭,在这怀来卫的七万大军以及文武百官,将面临灭顶之灾。
而愤怒的是皇帝将两万大军,活生生的两万人的人命当成诱饵前去前线送死,只为引瓦剌也先九万大军南下,这可是两万多活生生的人命啊。
直到今日张辅才知道皇帝计划,更为重要的是此刻大军中的精兵已经被樊忠选走,不知道是前往哪里。
而皇帝只是将计划的一部分告诉了自己,就是云州的大军和派出去充当诱饵的两万大军,至于樊忠所部具体去干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反正肯定不是去前往宣府支援。
此刻张辅大概可以猜到皇帝的计划但是也很愤怒皇帝如此不顾后果的行事,如此时机但凡有点差错,怀来卫所在的七万大军以及文武百官将全军覆没,从此大明勋贵便是落寞,并且大明将再无精兵可用。
更严重的是,终大明一朝也许直至灭亡,将在无缘踏入草原,情况若是再严重些,将再现两晋南北朝及两宋南北分立之局面,或许北方及中原将再被异族统领。
想到此刻,张辅不由得再度陷入绝望。
而此刻坐在帅位的朱祁镇也是各种情绪五味杂交,有忧虑,有恐惧,亦有紧张,还有一种煎熬,然而朱祁镇不管内心是什么样的情绪.。
但是整个人在张辅面前是始终是平静如水,仿佛一切尽在掌控的感觉。
就在大帐中两人都怀着不同的心情默契的保持着安静的气氛。这时,忽然一锦衣卫小将突然闯入大帐。
“报,陛下,宁阳侯陈懋传来军报”
“讲”
“回禀陛下,宁阳侯陈懋大军已至云州境内,但是兀良哈脱脱不花亲率三万大军至云州占领独石,马营堡两地,而陈懋大军只占据龙门卫,云州堡两地与敌人形成对峙之势。”
“另,宁阳侯单独启奏陛下,此时之战局,云州境内若短时间拖住敌人无法南下无碍,若是时间一长那云州境内两万大军恐有覆灭之危”
“告诉宁阳侯,此战朕只要他守住云州半月,不让敌人南下,便有结果,让宁阳侯便宜行事”
“末将谨遵御令”
随后朱祁镇边对张辅说到:“老将军,此战半月内我军不会有前后包围之险局,这半月就看老将军如何排兵布阵了”
“记住朕要的每战都让也先有种我军将破灭的局面,引诱也先持续围困我大军。”
“并且令三千营派遣骑兵营前往大同方向侦查,那……两万人,能救回来一点是一点吧”
“末将领旨”
朱祁镇语气中略带愧疚的对张辅说到。随后朱祁镇就让张辅下去排兵布阵了。
待张辅下去之后,朱祁镇才暴露自己原本忧虑,迷茫,紧张等各种杂交的情绪。忧虑的责是陈懋若是无法守住半月,让敌人南下前后包抄自己,自己这九万大军将会被敌人前后包抄。
而迷茫的责是,若也先不按照计划,进入大同腹地,自己又该当如何,难不成真的就在边境转一圈就班师回京?
紧张责是自己初临战场的紧张,哪怕此战大军皆是张辅指挥也是一样,然而在这紧张中还有一丝丝期待的情绪。毕竟身为一个男人,谁没有想象过率领几万大军在战场之上打败敌军,并且名垂千古呢。
然而与此同,在怀来卫大约百里的地方,薛绶所率领的两万大军刚受到也先埋伏,遭受的敌人的屠杀。
“杀……”
“将军,吾等中了敌人的埋伏”
“传令个所有人想本将靠齐,且战且退”
“将军,这……”
“传令……”
“所以人向勿生慌乱,向薛将军处靠齐,且战且退”
此刻传令兵在大军各处呼喊着,而此刻整个大军慌不择路,鲜血横飞,有经验老卒,听到传令后,且战且退。
而那些没上过战场新兵或是慌不择路的在逃跑,或是一脸无谓的向前冲去,整个战场千奇百怪,混乱不堪。
同是看着这些一个个倒下的兵卒,薛绶心中说不出来的难受。此刻薛绶心中暗暗起誓,若是此战能够有幸活着回去,必定照顾此战中亡故兵丁的家小,若是活着跟自己回去的兵丁,必定在以后路途上为他们照拂。
此刻薛绶在努力的维持着撤退的阵营,心中仍是想着能多带回去一些是一些。总比死在战场上家小哭泣好点。
同一时刻,瓦剌也先处
“报,太师,敌人已进入我军埋伏,此刻正在且战且退。”
“阵形松散些,且放些明军回去”
“太师……这是为何?”
“呵呵~放些残兵回去只为打击明军士气”
“岂不知,南人有句老好叫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可是太师,属下还是觉得有些不妥,这股明军似乎早有预料一般,遇见埋伏,便即可且战且退,似乎再引诱我等南下”
“伯颜,你想太多了,你以为那小皇帝和老太监真有这等谋略?呵呵~只不过是此次带军将领太过谨慎罢了”
此刻也先似乎心中也感觉到了不对劲,但是这场仗胜利之后巨大利益让他暂时性的忽略了这点问题,此刻也先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打败那小皇帝,而后带兵南下,复兴大元。
或许在场唯一清醒的也只有伯颜了,然而这种情况他也无法做什么,也只有听令行事了。
同时在一百里外的宣化城,杨洪在焦急的等待着皇帝派来支援大军的消息。而此刻他的哨兵在在宣化到怀来卫五十里处巡视了一上午,没有看到一兵一卒。
此刻杨洪暗暗思索着,皇帝是察觉到什么了?还是没有派大军,又或者是那群官员扯皮,派兵派慢了?自己可是将宣府情况往最严重了给皇帝禀报了,如同皇帝再不派兵来支援,宣化城就要沦陷了一样,不应该到现在还没有兵卒啊。
本来按着杨洪对皇帝大军的估算,若是大同宣府同时请求派兵支援,最多三万会派向宣府,若是皇帝派兵前来,用计谋将那军中大将给谋杀,在顺势接管大军,将大军并入自己麾下,来弥补宣府这几年缺少的兵丁。
这样就算皇帝侥幸回京,来彻查宣府军册时也不会有所差错,至少不会存在将领吃空饷的状况,可如今已过两日了,还不见援军一兵一卒,杨洪着实有点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