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朱标也回过神,他则更加简单直接,深深一鞠躬道:
“多谢刘先生指点,本宫受教了。”
仅先生两个字,就表明朱标此时已经被折服了。
先生: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在他眼中,刘士端的眼光学识,丝毫不逊色与太子师,甚至,更甚!
刘士端也稍感惊讶,朱标果然不愧是太子,这气度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太子客气了,既然你能想通,也不枉我一番口舌。”
“那依先生所言,儒学该当如何处理?”
这次朱标学聪明了,与其回去自己头疼,索性就先问清楚对策。
毕竟儒学影响深远,这事可不好处理啊。
一旁朱橚咬着牙道:“既然祸害这么大,干脆就灭了算了!”
这话把刘士端都吓了一跳。
乖乖。
都说这小子是憨憨,感情不是说着玩的啊。
“五弟休得胡言!”
朱标呵斥道:“儒学牵连甚广,要是按你说的都灭了,那大明还能剩下几个人?”
“呃……”朱橚挠挠头,不好意思道:“我就随口那么一说,你们继续。”
刘士端笑道:“其实没有那么难办,只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可。”
精华?
朱棣面色古怪,儒学都被你说成这样了,还有精华呢?
看到他的眼神,刘士端不以为意道:“像太子所言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确是好的。”
“但这些只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而已,根本就不需要绑在儒学的身,而且只能针对大明境内的自己人。”
“面对敌寇,何须讲究仁义二字?”
“至于儒学所讲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此六艺是儒学中的精髓,当稍加改动后全国推行。”
“凡一品官员,必须精通其六艺。”
“二品官员,精其五。”
“三品官员,精其四。”
“三品之下,也就不需要如此了。”
“儒学的精华,也就这六艺,至于其他的皆可抛弃。”
如今大明的读书人只懂得钻研四书五经,这样学出来的也都是书呆子。
而君子六艺就不同了。
其中的御可不是骑马那么简单,而是驾驶战车。
六艺有其二是和打仗相关的,可见儒学创建之初,就是本着文武双全去的。
只是到了唐末和两宋时期,被那些腐儒曲解了其中的含义。
加曲解后的儒学更符合皇帝掌握皇权,所以才被大肆推广。
掌握六艺,不敢说治国平天下,却也能让大明朝堂焕然一新。
“这么下去,只怕儒学名存实亡了吧。”
朱标感慨着说道。
当今儒学最重要的就是等级,天地君亲师。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主为仆纲……
只留下了君子六艺,这样的儒学,还是儒学么?
但此刻的朱标已然被刘士端说的心悦诚服。
他尊儒不假,但更能分得清江山和儒学哪个更重要。
只不过,这些已经不是自己能考虑的问题了。
头疼的事还是交给父皇来做决定吧。
“对了!”
朱标这才想起来过来的目的:“那科举之事该如何处理?”
听到这话,刘士端把提前写好的一张纸递了过去:
“科举事关大明未来的人才选拔,这是真正的立国之本。”
“这张纸有未来科举的各种计划。”
这一举动,再次令朱标瞠目结舌。
【原来刘先生早就想到本宫会再来请教了啊。】
“多谢刘先生。”
朱标恭敬的接过纸张,赶忙打开看了过去。
纸条只有短短几行字:
【朝廷以乡为单位修筑学堂,无论身份贵贱皆可免费就学。】
【增立多种科目,数术、医术、农业、匠术等……】
【科目全优者可入仕,单项优异者,根据其才学分派六部。】
短短三行字。
却令朱标双手都在颤抖。
朱棣有些好奇,忍不住伸头看了两眼,顿时瞪大了双眼:
“这是——这是要彻底颠覆如今的科举制啊!”
说是颠覆丝毫不为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新科举却把那些奇淫巧技给搬了台面。
按照这个意思,哪怕种地种的好也能进入户部谋个差事。
工匠做得好,也能进入工部任职。
如此一来,士农工商的等级就彻底消失。
再加儒学的改动,两者联合推出,必然会引起骂声一片。
单纯只是挨骂还算轻的,搞不好江山都要易手。
朱标和朱棣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两位一个是太子,一个是未来的永乐大帝,自然不会被所谓的士农工商等级困缚。
在他们看来,此举虽然风险很大,可带来的利益也是毋庸置疑的。
新科举一旦推行开来,各行各业的人才必然如同雨后竹笋涌出。
届时,恐怕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无法比拟。
“不对啊。”
一旁朱橚看了一眼,好奇道:“你们问的不是科举会造成文官独大,对抗皇权吗,这里面也没写啊。”
暑期三天优惠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13日到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