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受赏(1 / 1)溪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宫,箭亭。

正值午后,咸临帝听锦衣校尉来报,言众皇子俱已执弓待命,于是走出亭外去看。

只见太子同众皇子皆身穿劲装,左手执弓,背负箭筒,整装待命。见咸临帝来,齐开口朗声道:“请父皇发矢!”

咸临帝听了,命锦衣统领将弓拿来。那统领捧出一把弓奉上,只见那弓端起飞龙,身被雕花,色若银霜,真是一把宝弓。

咸临帝左手擎弓,道:“此弓乃是太宗皇帝御弓。太宗善射,昔日太祖坐镇荆南,乃以太宗为帅,北征群雄。

时敌在前,太宗持弓搭箭,八十步内闻声必中,敌皆溃逃。如今朕继大统,在位八年,北虏屡犯边境,定要承继祖志,一扫寰宇。今日朕一箭明志,众子谨记!”

言罢,从边上箭筒内抽出一只三棱白羽箭,搭在弦上,屏息凝神。

只听一声弦响,那羽箭已破空而出,立时钉在场中一靶上,立刻便有锦衣校尉奔去查看,高声叫道:“七十步,正中靶心!”

众皇子并侍从太监卫士,皆躬身行礼,高呼“陛下神射!”

咸临帝往日七十步靶十中二三,今次谈及祖宗功业,不禁豪气顿生。本要射六十步靶,却将手一转,屏息片刻,直一箭向远处飞去,方一松手,心下便知此箭必中,又听卫士高喊中了,一时间慷慨激昂,仰天长啸。

待众人高声恭贺之后,咸临帝便命众子齐射。因诸皇子年岁尚小,太子九岁,齐王、魏王八岁,赵王、燕王七岁,皆气力未成,只在三十步内打靶,多中二十步靶。

只众人皆心有计较,专选自信之靶来射,于是虽则距离不远,但少有脱靶的。

三轮射罢,太子第一,赵王第二,齐王魏王分居三四,最幼的燕王居末。

咸临帝听了计分的卫士说了名次,一时也高兴起来,各赏银绢、书墨。

众皇子因太子年长,平日又有教习教射,皆不服他夺魁。

有赵王刘栎迈一步站出来,躬身道:“启禀父皇,今次父皇考校儿臣们射术,儿臣上感祖宗之勇烈高志,下明父皇之良苦用心,往后定当日益进取,待长大学成,好替父皇分忧!”

这赵王乃冯妃之子,冯妃之父乃前朝名将,曾平西北边患,因功受封临城侯,前几年因病去世。

冯老将军只有一子一女,其子名唤冯恩,袭爵一等伯,官居神机营指挥使,因冯恩之妹托他寻人陪侍赵王,乃命其子冯仁殿前护卫。

那冯仁颇有几分武勇,尤以箭法为傲,故平日多教赵王射箭,故而赵王年岁虽轻,射术已小成,方能于此大比取了第二的名次。

却说咸临帝听了赵王一番话,心中正自欣慰,又听赵王道:

“儿臣见父皇尚且兴致高昂,况儿臣等此次皆有亲随相陪,此刻时候尚早,不若让彼等再较量一番,父皇也可尽兴而归。”

赵王心想其余皇子不同自己,母家皆是文臣,又见太子携的那人身形不展,年岁更轻,况身披麒麟袍,脸白目秀,定是勋贵纨绔,想来不通武事。此番扈从相比,想来定无能胜自己的。

咸临帝听罢,也起了兴致,因问太子同其余诸皇子之意。

众人皆是心有计较的,那齐王、魏王、燕王也想着自家亲从可以胜过太子那头,纷纷答应了。

咸临帝见众人同意,故召众子随从前来。

李瑜一干人等本在亭外候着,见太子并众皇子分了胜负,神情各不相同。正有戴权奉命前来唤他们入亭面君,于是众人低头趋步来见。

方一进了亭里,先齐向咸临帝拜见了,只听皇帝说道:“今次赵王提议,要试一试尔等的箭法,朕知尔等父辈皆是朝中肱骨,故而也想看看尔等平日里学了几分本领。此次比试,朕以宝库中落雁弓一把为彩头,五十步上,各发十矢,以中靶心最多者为胜。望尔等奋力,各展英豪!”

众人听后,行礼高声应下,退出亭外各做准备去了。

待李瑜等准备完毕,咸临帝站在亭中传令开始,于是众人皆弯弓搭箭,不消片刻,十矢已过。

众人射箭之时皆是凝神屏气,无心去看他人打靶,故而也不知对手成绩。只见一干人都信心满满,乃令卫士唱靶。

齐王亲随吴继,乃齐王之母吴妃幼弟,其父右副都御史吴天佑,三十有余乃有此子,对其宠爱非凡,因其小有勇力,平日里乃与齐王为伴,读书射箭,走马摘花。今次打靶,五十步中靶心七次。

魏王外祖乃吏部左侍郎周启明,有一子一女,女即魏王之母周妃,另有一子乃周妃之兄周游,幼即纨绔,长大后更是耽溺享乐。

周游倒有一子名唤周步的,生得比旁人勇猛些。今次诸皇子比试,魏王遂召来这表兄相助。周步打五十步靶,十射十中。

燕王带的是小舅沈如,工部左侍郎沈思道之子,亦是箭术不凡之辈,五十步靶十有九中。

那赵王表兄冯仁仗着射术高强,则只打六十步靶,倒中了六发靶心。

卫士将四人成绩一一报上,独不见那验李瑜靶的卫士来见。一时那四人皆以为李瑜不中一矢,故而卫士多验了几遭,未及复命。

此刻众人都在亭中等候,便都纷纷打量着李瑜。因见他年纪轻轻,面皮白净,只道他此次比试恐怕是败了。

昭阳公主刘襄儿正站在太子身边,原本充满笑意的脸上不免露出担忧,向一边的太子问道:

“大兄,这次比试,你怎的也不带个厉害的来?若是输了一阵,赵王兄他们恐怕又要猖獗起来了。我最是烦他,老是目中无人的样子。”

太子转头看着双颊鼓鼓的小妹,煞是可爱。不禁笑了,说道:

“昭阳莫慌,李瑜乃为兄至交好友,他的本事万中无一,些许凡人哪是他的对手。你且瞧好了吧。”

昭阳听兄长说了,不由得好奇起来。眼前这个麒麟勋袍在身的,身材倒是匀称,只是稍矮了些。虽则相貌不凡,只是年纪轻轻的,能有多大的本事?

正想了一会,有卫士忙来复命,只听他语气激动,昂声说道:

“一等子李瑜八十步靶上仅有羽箭一枚,其余九箭皆从中破开落在靶下,靶上并无多余箭孔,只那一孔似因多箭齐中,故而开口更宽更深!”

众人听了,一时不敢置信。赵王忙上前问道:“你可确定?非是看错了么?怎有这样的射术?”

难怪赵王反应如此激烈,旁人不知武事,他倒从表兄冯仁那里知晓一二。

军中善**卒,只得射四五十步,尚且不敢说每箭必能打中。若是寻常武将,打靶也不过五十至六十步,善射之将能中七十步。

凡能中八十步外靶心,即可称神射,更遑论十箭连射,后矢将前矢钉碎两半,更是无从听说。

一时皇帝同众皇子,各公子并侍卫,皆是呆滞良久。

片刻,则有咸临帝眼怀惆怅,对李瑜道:“不想以往李謇将军之子,竟也这般大了。真可谓是青出于蓝啊,卿之射术,闻所未闻,但请再施神技,叫朕同众人一观。”

咸临帝看着眼前英武非凡的少年,神情刚毅,却又不骄不躁。独自站在那里,恍若芝兰玉树,不受外物所扰,心中暗暗称奇。

李瑜听了,见还有施展身手的机会,心下正喜,道:“陛下谬赞,既然陛下有命,臣且一试,若不能成,望求勿怪。”

于是李瑜退出亭外,取弓负箭,又要一试。咸临帝领众人出亭看,眼只盯着李瑜手中弓矢。

昭阳跟在太子身旁,面色绯红,只因先前小觑了他,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来。

只是此刻见李瑜受人瞩目,虽则不懂射术,只见众人方才的神情,况且父皇又请他演练一番,心中可知其如何不凡。

昭阳常年居于深宫,难遇见这样的武事,更难遇李瑜这样的勇将,又兼其相助兄长,折了赵王算计,因此不禁兴奋起来。便在一旁暗暗给他打气。

只见李瑜弯弓搭箭,弦如满月,一息之间已将手中羽箭送出,破空钉在八十步外的一面靶子上,正中红心。

众人方要再挪眼睛去看他,只见又是一箭过来,箭头穿过箭尾,将前矢裂成两半,如此十箭,正如先前卫士所言一般无二。

于是众人尽皆叹服,唯咸临帝又问道:“朕见李卿双手平稳,气息悠长,似乎未尽全力,然否?”

李瑜听了,道:“不敢欺瞒陛下,手中铁胎弓虽也做工精良,实不能再用全力了。”

咸临帝扫了一眼李瑜手中的铁胎弓,见其弦已有松动,不禁慨叹其神射神力,因问:“未知卿可开几力弓,中几步远?”

李瑜想了答道:“禀陛下,宝弓难遇,臣如今只开过一百二十斤强弓,百二十步,凡矢必中!”

众人听了,相对默然,心道你李瑜面色谦逊,想来说的也并非虚言,只是这谦虚的话说出来,却又显得颇为豪壮英迈,倒显得奇怪。

咸临帝听了,命戴权将先前自己所用白龙宝雕弓取来,拿弓递与李瑜道:“此弓拉满有百一十斤,卿可一试!”

李瑜领命,双手捧过宝雕弓,颠了颠重量,约有十五六斤重,以上好的牛筋为弦。

于是将羽箭取了一支搭在弦上,因见场中并无八十步之上的靶子,于是环望四周。只见靶场之外立有一排杏红大旗迎风飞舞,红缨下有白羽装饰,也在轻轻摆动。

李瑜双手发力,将弓弦拉成一轮满月,口中说道:“臣射场外左起第三杆大旗顶上白羽!”

李瑜话音刚落,箭如流星,疾如旋踵,直刺中那片白羽,飞落在地。众人望去,心中一估,怕已有百二十步之远,纷纷惊叹不已。

咸临帝赞道:“真乃神射!因知百步穿杨所言非虚矣,卿之射术,天下无双!”

又命戴权道:“将朕库中所藏落雁弓取来,赏于李卿,望卿勤于武事,来日为大汉拓土开疆!”

李瑜听了咸临帝评价,又得赐御宝落雁弓,心知此番比试已得圣上青眼,想来往后必有说法。因此暗暗高兴,朗声答道:“臣多谢陛下赏赐,愿以身许国,为大汉竭尽心力!”

彼时雁高飞过青天,一阵秋风扫过箭亭,红日在远处垂落,君臣相顾无言,一股豪情跌宕,扶摇九天。

片刻后,戴权领着个锦衣卫士过来。那卫士捧了一个托盘,上盛着一把宝弓,以红布覆盖了。

咸临帝将红布揭开,只见那弓通体玄黑,上雕雁纹,握把处裹了一块皮革,弦用上好的鹿筋。

李瑜见了此弓,顿觉寒气凛凛,神华内敛,心中喜爱非凡。

咸临帝道:“此弓乃库中珍藏,比之朕所用的,还要更重许多,寻常勇将尚且开不得,方使宝物蒙尘。想来以卿之神力,不在话下,卿可一试。”

李瑜领命,乃以左手去握,微一用力,便将它抓在手中。心中估了一下,通体精铁锻铸,恐怕有三十斤左右。

又拿右手磨了磨弦,果真是上等的好弦。于是用力拉开至满,当有二百来斤,非有神力者如何能够使得?

待试了一试,李瑜向咸临帝行礼拜谢。咸临帝笑道:“如此方不使宝弓蒙尘,望卿勉力,来日为国建功。”

说罢,又夸赞了其余四人的箭术,各自赏赐了些钱帛,咸临帝乃命众人各自回去,牵着昭阳公主往西北内廷坤宁宫去了。

太子并众皇子请安告退,各领着人退出校场。其余四位皇子神情恹恹,各自带人走了。

一路上太子只在那赞叹李瑜的射术,佩服之情溢于言表,又返回文华殿中坐下说了一会话,李瑜辞过太子,从东华门外骑马回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