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情倒是都挺顺利的,王家开始联络自家人脉,为这件事打好关系。
另一方面,英国公也开始与各家勋贵沟通,说明情况。
而各家勋贵闻听此事,也都是表态会全力支持此事,答应会去联络与自家交好的文官出面支持此事。
当然,这事也不是没有波折,在官位分配上众人还是有些矛盾,毕竟谁都想得个好位置。
而且按照计划,商税改革是逐步进行,这就意味着有的官职可能得等很久才能上任,这中间会不会有变数,谁都说不清。
就在这个时候,英国公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只有他有足够的威望能镇住这帮人的闹腾。
最终众人达成的意见,按照这件事的出力程度来决定官位人选。
只是话虽这么说,可中国社会一向讲究个人情往来,可英国公那边众人不方便去找,毕竟这事是英国公出面组织的,他要作为裁判中立。
那李皓这个实际决策者,就成了一个香饽饽,一时间自家府邸是门庭若市。
李皓在问过英国公意见之后,对此也是来者不拒,只要送礼的就都收下,图的就是个雨露均沾。
当然这并不是李皓最近关注的事,现在的李皓已经出现在申府。
面对李皓的到来,申图刚还以为李皓是为了缉私衙门来的,便说道:“关于缉私衙门的事,欧阳大相公已经与我说过了,我一定会尽力帮你安排,你放心就是。”
李皓回道:“此事我已听大相公说过,大相公可是夸您是拳拳公心,让我向您多加学习的。
只是我今日前来,并非是为了此事,毕竟朝中有像您这样的有识之士在,此番有利朝廷百姓的举措绝不会被阻止。”
对于李皓的恭维,申图刚习惯性的屏蔽掉了,而是好奇问道:“哦,是嘛,那你今日前来是为了何事,若是我能帮上忙的,可尽管直说。”
李皓回道:“是这么回事,我考虑到缉私衙门若是成立之后,必然是需要大量官员充斥其中的。
而且这些官员大部分都需要到各地任职,免不得要与各州县府衙打交道,这就对相应官员的要求颇高。
不仅要熟悉地方事务,免得在做事的时候被地方官员蒙骗,二来还得保证其可靠性,不会被贪官污吏拉拢过去。
所以是不是要提前做些准备,以便在朝上通过此议之后,尽快将衙门设立起来。”
面对李皓说的,申图刚若有所思,因为他不明白李皓这是真一心为了公事,还是对官员安排有什么想法。
于是便问道:“你所说的确实有理,可朝廷之中官员虽多,但能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怕也不好找。”
低头装着沉思了一会,又问道:“那你可有什么想法。”
听到这话,李皓心中不免想到,申图刚果然不愧是久居宦海,这稍稍露个风声就能明白其中深意。
既然申图刚给了由头,李皓便接话道:“首先选择人选必须是在地方任职过的,但又不能是久居地方之人。
因为在地方任职时间长了,难免这各种牵扯就多,破绽也就出来了。
反而是那种入仕不久,只在地方上做过一两任的官员最好,您认为呢!”
话说到这里,申图刚哪里还能不明白李皓的意思,什么叫入仕不久,只在地方上做过一两任。
你直接说是和你同年的那一帮进士不就行了吗,还用这些说明词。
当然心里这么想,不影响申图刚嘴上有个另外的说法,反正是个新衙门,不需要对现有官员位置进行调动。
而且衙门还归属于三司下辖,那申图刚也愿意卖李皓个面子,便直接答应了下来。
见申图刚这边松了口,李皓自然也是与申图刚越聊越开心了,然后顺便把自己两位师兄的名字提了提。
后面宾主皆欢,李皓陪着申图刚吃了顿饭,才离开的申府。
之后在众人的不断串联中,李皓确定已经有了足以推动设立新衙门的力量,便在朝中亲自提出此议。
然后不出所料的,便是有大臣出来反对,反对理由是此举会令三司权势大涨,是李皓在争权夺利。
另外就是说官员俸禄问题,说若是增设这样一个衙门,所需官员、差役甚多,必然会令需要支出俸禄大增。
对于这些问题,李皓自然是一一驳斥,并说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可听到李皓是打算直接从各地厢军中转化成差役,只要新增各地主事的文武官员之后。
他们还是不同意,反正就是各种引经据典的要和李皓打嘴仗。
李皓自然不至于再亲自下场,否则也就不用事先拉拢那么多人一起了。
接下来李皓暂时退出了前线来看戏,让王世平他们顶了上来,和一帮台谏官员展开了对轰。
这一吵便是接连数日,直到台谏的气焰被狠狠压制住以后,欧阳修才站出来做一锤定音。
至此缉私衙门成立之事便敲定了,命名为税课司,与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并列。
其职权便是专门管理商税,所以原先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中有关商税的职权,全部移交税课司管理。
税课司下设税课使一人,下设税课副使一人、签度支部事三人,孔目官1人,都勾押官1人,勾覆官4人。
另外下面二十六路、四京府各设一司,以判司官为长官,并设兵马监掌差役兵卒。
再往下各州府设桉,以判官掌事,设孔目官,都勾押官辅左。
当然这个只是规划而已,毕竟各路及州府连衙门都没有,自然也不急着选人。
只有税课使暂时定了,由李皓兼任,然后税课副使则确定由欧阳修来定,找一个老成持重之人来。
说到底,还是对李皓不太放心,要安排个人来盯着点。
下面的位置,就是开封府和应天府两地需要尽快定下,否则不利于接下来去开展工作。
而在这一点上,李皓更倾向于提拔现有官员,毕竟人家已经把活动干的差不多了,再派人去接手,未免有抢功之嫌。
对此欧阳修他们也没意见,便就这么安排了,另外两地的兵马监事也定了下来,由袁文绍和宣宁侯家的曹石吉来当。
在安排位置的时候,李皓是特意找袁文绍谈过的,主要是因为对曹石吉不太了解,让他去独当一面怕有问题。
而且李皓还有一件事需要在应天府完成,总不好交给外人来做。
所以由袁文绍去应天府就任,而曹石吉就留在了开封府,放李皓眼皮底下看着。
另外除了定下这事,王世平的应天府尹也给确定了,顺带让康海丰也去开封府当了推官。
等这些人都走马上任之后,应天府那里的商税改革便也就正常实行了。
忙完了这些事,李皓便有时间来给颜复等人一一写信,告知要将他们调入三司衙门的事。
而在这个时候,申图刚督造的永昭陵立时六个多月,终于按时修建完成。
于是朝堂众人只能停下手中之事,一同忙碌给赵祯下葬。
不过这时就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在赵祯驾崩之时,富弼还没有回京,所以也就没有担任山陵五使之一。
可如今富弼回来了,又是当朝宰辅,如果在赵祯下葬之时没个位置,说不过去的。
其中欧阳修和英国公不能动,这两人都是赵祯钦点的顾命大臣,而且就算本身地位也不能让这两人屈居于富弼之下,所以只能委屈下曾公亮了,让富弼接了仪仗使的位置。
解决了这事之后,在选定下葬的那天,朝中百官、皇亲国戚就浩浩荡荡的从皇宫出发,扶着赵祯的灵柩前往永昭陵下葬。
而汴京城里的百姓,也是齐齐跪在了御道两侧,送赵祯这位仁君最后一程。
看着两侧男女老少痛哭失声的场景,李皓不由心生感概,赵祯执政这几十年,不是白忙活的。
等大部队离开汴京城后,仍然有一部分百姓自发跟随,一路追到了永昭陵外。
当然,他们肯定是进不来的,甚至以后也是不能进的,否则是要被问罪的,毕竟这里是皇陵所在。
李皓等人跟着礼部所派官员做,一步一步将各种礼仪流程完成,直到棺椁被送进永昭陵地下,封死陵门,至此这场送葬活动就告一段落。
随后在众人便一同返回汴京,各项事务也就可以继续开展了。
不过显然,在这个时候,宫里有些人等待结果已经坐不住了。
于是便把李皓又给召进宫中,要问问具体情况。
李皓面对苗太妃的追问,回道:“太妃不要着急,如今李韦也只是初步站稳了脚跟,想要有所动作还需要多些时间。
反正现在李韦在外为官,福康公主已经入宫修养,这事也无需太过着急,以免有所破绽让李韦警觉就不好了。
反正此事我一定帮您办好,您只要安心等我消息便是。”
闻听这话,苗太妃回道:“我也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只是我看着我儿徽柔那副失落的样子,作为父母实在是有些难受。
此事我便全权交托与你,我对你还是有信心的,你放心去办就行。
另外我找你来还有一事,自上任提举皇城司曹景休死后,官家一直未曾任命新的人选。
原先我与官家也没有在意此事,结果在忙着官家下葬之事时,皇城司没人管着差点就出了乱子。
我与官家有意定个人选出来,但你也知道,我与官家终究对外朝之事不熟,不如你来帮着想想,若是有合适人选,可以报上来。”
这话听得李皓一激灵,要知道皇城司可太重要了,毕竟宫中的很多事物皇城司可都是能插上手的,比殿前司管用的多。
因此每任提举皇城司都是官家亲自选人,外朝是不能插手的,否则指不定皇帝会怎么想。
所以面对苗太妃的话,李皓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道:“提举皇城司素来都是官家钦定,如今既然是太妃临朝称制,还是由太妃定下个人吧,我实在不好开口。”
面对李皓的推辞,苗太妃说道:“我自然明白你的顾虑,只是我对外朝之人实在不清楚,所以要你帮着推荐人选。
此时只有你我两人知道,具体任命等你报上人来,我在看看是否合适再定。”
既然苗太妃都这么说了,李皓便也顺势答应下来。
等出了宫后,李皓对于整治李韦的事情更有动力了,毕竟苗太妃给的太多,这要不多办点事,李皓都觉得拿着不踏实。
所以在离开皇宫之后,李皓特意找到欧阳修,告假了几日,亲自去了趟应天府。
找到袁文绍和韩判官,也就是现在的韩判司官,一起商量该怎么给李韦挖坑合适。
要是李韦知道这事,估计应该能感到庆幸,毕竟能让李皓这个三司使追到应天府来特意针对的,应该也没谁了。
而事实上,李韦也确实没有那么清正廉明,在李皓等人的可以放纵之下,最终还是忍不住把手伸向了税银,然后很顺理成章的就被李皓给拿下了。
当然,李韦自然是没有那么容易放弃的,虽然他知道苗太妃看他不顺眼已久。
但心中还是抱有了一丝侥幸,认为苗太妃看在福康公主的份上,怎么也会拉他一把的。
可事实上,要不是李皓劝阻,让苗太妃在这件事上装装样子,估计在李韦被抓的第一时间,就已经被下旨绝婚问罪了。
不过在听了李皓的劝说之后,苗太妃也是想着不好在百官面前把脸面扯破。
再加上李皓想用李韦这只鸡来儆猴,所以两人配合在朝堂上演了一出岳母护女婿,忠臣严执法的把戏。
在朝会上狠狠拉锯了几次,即树立了苗太妃宽仁的形象,也把李皓强项令的形象刻画了出来。
虽然可能瞒不住一些聪明人,但湖弄湖弄一般人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最后的结局是苗太妃被李皓用国法严明劝服,最终下旨将李韦贬官去职,流放岭南。
另外以李韦不尊国法,危害皇室名声令李韦与福康公主绝婚,至此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
但李韦却不甘心就自己一人倒霉,在流放之前又给了李皓一个意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