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贾家的热闹,附近许多人家都炸了,:“没想到,平时看着老老实实的贾东旭居然是这种人。”
“你没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我告诉你啊,他不只招惹了这一个,还有好几个。”李顺说着神秘一笑,引来众人好奇的询问。
“快说还有谁?”周围的人拉着他的胳膊一脸好奇的问。
李顺看着周围人眼睛眨都不眨的盯着自己,瞬间满足了显摆的欲望。
“我告诉你呀,那个……还有……”压低声音说出几个名字。
“没想到啊,他玩的挺花的,花了不少钱吧?”
“那可不一定,我告诉你呀,半个月前我还见他跟一个40多岁的女人进了一个供销社呢,买了不少东西,就是那女的付的钱,东西最后都是他提走了。”描述的那叫一个像模像样。然后接着说:“从供销社出来以后,他俩进了一座独院,出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腰包鼓鼓的,肯定是那女人给了他不少钱,那女人还满脸通红地送他。”说着还一脸羡慕,不知道是羡慕人还是羡慕钱。
“哇,贾东旭长得不怎么样,居然还有这本事,莫非……”说着一脸坏笑。
另一个邻居将话引到秦淮茹身上:“不过这贾家媳妇儿也倒霉,不知道会不会闹起来?”说着好像觉得自己这样子幸灾乐祸不太好,又闭上了嘴。
“我看啊,不会闹大,毕竟两人还有孩子,秦淮茹又没个工作,真闹大离了,她还不得回农村啊!”
“也对呀,不过平时没注意贾家挺富的,以前老是哭穷,现在才发现居然有那么多钱,一口气拿出了300,连眼睛都不眨,。别说让我一口气拿出300了,拿出30我下个月都没法过了。”李顺羡慕没有嫉妒的说。
“谁说不是呢,他男的出事时厂里估计赔了不少,不过藏的挺严的,居然没传出一点风声。”
“那他上个月还借我两块钱呢,也没说要还。”李顺突然想起来。
听到他这话,很多人张口,这个说借我8毛,那个说借我5毛,又一个说借我十斤玉米面,两根大白菜……
说着说着都生气了,这个时代谁家都不容易,贾家明明有钱却装穷到处占便宜,每次借上一点,让人不好意思追着他要。
张宇听了直呼贾家可真行,原来装穷占便宜的传统,从这个时候就有了,怪不得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秦淮茹和贾张氏到处占便宜。
听完感兴趣的之后,张宇在他们开始抱怨的时候,悄悄挪着小碎步从人群溜了出来。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呢,看看热闹就得了,他可没有要参与进去的意思。
现在市面上的月饼,他感觉有些吃不惯,前两天就学着以前看的视频博主那样做了一个土制烤炉,准备用来烤一些月饼和糕点。
这不他准备了不少的材料呢,看到他这些材料小姑估计会肉疼。
为了做符合自己的口味的月饼,他还提前两天炒好了馅儿,系统
签到得来的永和条枣,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在唐代的时候就被列为贡品。
红枣冲洗干净,提前浸泡四个小时后,放入加水的锅中煮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关火再次浸泡四个,这样浸泡过的红枣,更加容易脱皮,脱核。
然后用擀面杖的一头将红枣肉捣碎,然后放入平底锅中全程用小火翻炒。
炒到枣泥没有了多余的水分,变得有粘性,颜色红润油亮就可以凉后盛入碗中了。
枣泥非常好吃,这两天他做了不少馒头,用来夹着吃,味道绝了。
满满的一小罐,两天让他吃掉了近一半,再不过中秋,估计就没了。
张宇把提前把准备好的馅料团成团,分好的馅料盖好,放一旁备用。
在面粉中掺入雪白的猪油,正好前段时间熬的猪油还有不少,再加入些白糖。
开水活面,揉面后盖上白布醒一会儿面,趁着醒面的功夫去做油皮。
在干净的碗,倒入面粉,再加入多一些的猪油,揉成油面。
水面和油面,分别分成多个相同大小的剂子,然后把油皮滚成圆球,水面按扁,把油面像包包子一样包入水面,收口朝下,然后滚圆。
把包好的面团,第一次擀开擀成长条状,然后再从一头卷起来,重复数次。按扁擀成皮,包入一勺枣泥馅,像包包子一样包好,往案板上再滚几下,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放入土制烤炉烘烤了,先在烤炉里生起炭火,待里面热了以后,将木炭挪出来,只留下边上一点,擦干净底部,将做好的月饼放进去。
一个小时后,美味的酥的掉渣的枣泥馅月饼就做好了,这就是他喜欢吃的,老式的酥皮月饼。
烤好之后,稍微凉了一点,张宇拿出一个塞进嘴巴,感觉到嘴巴里,根本用不到牙齿,用舌头轻轻一抿就全部化掉了。
烤月饼的味道很诱人,弥漫在整个院子里,把周围的孩子们都吸引过来。
看着孩子们眼馋的样子,张宇从中拿出一炉个来,一人分了一个。在旁边的张桂芳看了看,想要说什么,又咽了下去,只是回房中,眼不开心不烦,看不见,一点也不心疼。
周围的邻居对于张宇给了孩子们送月饼一事很开心,纷纷送来了东西,这个送来自家厂子里发的糕点,那个送了两个苹果,这家送把菜,那家送了家里摊的饼……基本上没有空手去的。
而张宇则盛了六个酥皮月饼去了孙太爷家,“孙太爷在家吗?我给你送月饼了。”
“在家在家,小宇,快进来,送什么月饼,你们自己吃就行了。”孙太爷连忙摆了下手让他拿回去。
“我刚烤好的,您尝尝,不是硬的,是酥皮的,您一定能咬得动。”张宇说着将盘子递到孙太爷手旁。
孙太爷拿了一个尝尝,一边吃一边用手接着酥皮,咽下去一口后说道:“不错不错,你这酥皮做的地道,馅用的枣也不错吧,有以前老师傅的六成手艺了。”
孙老太夸赞道,要知道解放前孙老太爷可是出生在富贵人家,从小锦衣玉食,什么好吃的没吃过,能得到这个评价,就证明他的手艺确实不错了。
得到孙太爷的夸张后,张宇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其实他知道这次酥皮月饼做的好吃,主要是后世各类小视频的兴起,对于知识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再加上,系统签到得来的奖励,品质都是最上层的。
从昨天开始,小姑就提醒张宇了好几回,今天是中秋节,中午的时候,要糊窗户。
这是北京有的老习俗,因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太阳光都糊在屋里,一冬不冷。
虽然小姑父找人给他买到了玻璃,窗户上现在装的都是玻璃。但是趁着刚考好月饼,太阳正在正中的时候,张宇还是找来窗户纸象征性的糊了一下,应个习俗。
院子里的人特别多今天,原因自然是从前天开始就连放了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许多工厂也放了假。
院里的邻居见他正在糊窗户,都看了看天色,纷纷找出窗户纸重新糊上。
纵使今年供应紧张,1958年中秋来临之前,北京市食品市场,也全部都热闹了起来。
全市的各个供销社、食品店,肉铺为顾客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节日食品,供人们采购,用来欢度佳节。
为了让人们过好中秋,这几天的供应特别充足,所以许多人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多给家里添置些东西。
这不,小姑帮自己糊完窗户,又挎着篮子出去了,去各处转一转,看一看,能不能买些平时买不到的东西。
时间说过的快也是很快的,太阳在不知不觉中便下了山,八月十五的夜间到了。
八月十五的夜晚,满升起来了,宁静随着银雾般的光洒在地上。
今天月亮,特别的明净透彻,轻洒着素洁如水的银辉,带着几颗小星星,盘旋在夜中,给人们的团圆时节增添了一抹亮色。
不过很多人都顾不上赏月,因为为了过节家中准备了许多平时舍不得吃的菜,孩子们早就围着灶台转悠了,盼望着做饭的大人不时夹块出来,让他们尝尝咸淡。
今天除了过各种习俗以外,还有丰富的美食,这不小姑也早早的做好了饭,摆了一桌子,这不包括张宇在内的一家人对着桂花鸭直咽口水。
桂花鸭是小姑在一个老师傅那买的,每年中秋左右的鸭子正是最好的时候,肉嫩又肥,正好这个时节桂花刚下来,所以每年老师傅这个时候都会做一批桂花鸭,今年张桂芳好不容易才抢到了一只。
不得不说老师傅手艺真不错,桂花鸭那叫一个绝,外焦里嫩、肉质肥而不腻。
另外还杀了只鸡,做了芋头烧鸡,炸了藕饼,爆炒了前几天摸回来的田螺,炖了他捉回来养在太平缸里的鱼,另外还有……
看着桌上一堆美食,赵文卓忍不住从橱柜下方拿出了他去年泡好的桂花酒对着一家人说:“尝尝我去年泡的桂花酒,泡了一年了,桂花的味道完全融入到酒里面了,口感绵密,一点儿也不刺激。”
打开桂花酒,倒在杯子里,发现果然如说的那样。
桂花酒是那种浅浅的琥珀色,伴有桂花的清淡馨香,张桂芳忍不住尝了一口,口感醇厚绵柔,回味悠长,不情愿地夸赞:“还不错,配得上我今天这一桌好菜。”
“那当然,也不看是谁泡的。”赵文卓得意洋洋,不过他也知道见好就收,真得罪了张桂芳以后就有的受,然后一边扭头夹菜,送入张桂芳碗里,一边还招呼着孩子。“快吃!今天你妈做的菜味道都特别好。”
听到这话,底下的孩子暗戳戳的笑着,为赵文卓的“识趣”。
“笑什么笑?快吃,那么多好东西,还堵不上你们的嘴。”赵文卓有些恼怒成羞。
见他真的有些急了,底下的孩子赶紧满头扒拉着饭,装着一副我什么都没有看见的模样。
不过今天的饭菜确实好吃,张宇吃的心满意足。桂花鸭外焦里嫩自然是不用说了,芋头烧鸡,芋头绵软吸收了鸡肉的香味儿,吃上一口那叫一个绝。藕饼双面金黄,一口咬下去,很是酥脆,他连吃了两个,才换下一道菜。
等吃了个七八成饱后,就盯上了爆炒田螺,用力一吸,肥美的田螺肉加上浓浓的酱料香味便入了嘴,忍不住吃了一个又一个。
吃完晚饭以后,准备起了拜月的东西,除了月饼外,又准备了石榴和柚子。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的时候,四合院里正好栽种了六颗硕大的石榴树,今年都结了不少,所以每家都分了好几个。石榴的品种特别好,又大又圆不说,里面的石榴子红红的,好像玛瑙,尝一口,酸酸甜甜的。
将桌子移入院子里,摆好贡品,因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所以只有家里的女人拜月,拜完月之后,和院中邻居聊了会儿天,便开始吃着月饼赏月。
中秋节院子里尤为热闹,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只要能跑的,都在在院子里嬉戏打闹,家里大人在今天这个团圆的时节对孩子特别纵容,不会像平时一样,因为一点小事,就对着孩子们发火。
住在四合院的人家,院子里有很多以前用来防止着火的太平缸,白天的时候,院子里的长辈们便招呼着年轻人把缸刷洗干净,在太阳底下晒干水分,然后再盛满水,看月亮在缸里的倒影。
这不几个顽皮的孩子,趁着大人不注意,向太平缸中扔出几个石子,打乱了缸中月亮的影子。对此,大人们也只是摆摆手:“去去去,一边玩去,别在这捣乱。”
孩子们则嘻笑着像四周跑去,从后院跑到前院,再从前面跑跑进胡同,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大喊大叫,旁边的大人们也不像往日一样闲孩子们吵闹,他们把孩子们的举动叫做“追月”。
孩子们玩闹着,大人们看着,气氛一片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