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6 36计(1 / 1)人形蒲公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上,夏家村的村民们对这次房屋的拆迁意见还是挺大的。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早在七八年前,镇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侯鸿发看中了东河埠这块地方,要在夏家村附近盖起一大片的厂房,建设焦化厂。

那时的夏家庄,根本不懂得征地是什么概念,村民们也没有经验,因此征地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而焦化厂也如期的开工建设,进行投产。

但是很快,村民们就开始后悔了。

首先是焦化厂污染比较厉害,虽然给不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造成的空气污染很厉害,每个人都不敢大口喘气了。

再就是他们已经明白过来,如果当初再坚持一下,土地补偿一定会更高一点,不至于每年只拿到一点青苗费之类的补偿。

而且焦化厂发展的越来越好,一辆辆的拉煤车不断的往厂区开,侯鸿发老板的座驾换了一辆又一辆,这让村民们更不平衡了!

所以这次焦化厂搬迁,改建成温泉小镇,他们虽然内心里支持,但是前些年征地的教训还在隐隐作痛。

因此在东河埠项目一有风声的时候,村民们就开始口口相传:

“既然从前征地已经吃了亏,现在拆房子就再也不能吃亏了!”

在签项目协议之前,夏明亮大包大揽,认为村民的工作很好做,无非就是许许愿,吓唬吓唬就行,可现在他撒手不管了,实际做起工作来,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镇里成立了专门的夏家村项目工作组,开展拆迁安置工作。

并且在原来的拆迁政策上,上浮了一定程度的优惠,哪家村民先签署拆迁协议,就能得到更高比例的补偿。

因为有小流域项目经费的支持,所以政策还是比较合理的,村民也能得到合适的补偿,在一些先进分子的带动下,不少村民签订了协议。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协议迟迟签不下来。

相比之下,海亚地产拿到的焦化厂地块,工作就好做多了,只做好工人的安抚工作就行了,等厂区搬迁了,工作不变,开通班车,可以说是不必费吹灰之力。

而文绣地产这边,就有些麻烦,需要等工作组把各村的拆迁安置做好,才能启动。

苗文绣在现阶段致力于不断完善温泉小镇的设计方案,同时派郑凡星和李未来盯着东河埠这边的进展。

而在东河镇层面,实际也存在着两种意见。

一把手认为应该快刀斩乱麻,态度要强硬,尽快完成自然村的拆迁安置。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毕竟他没一两年就退休了,当然希望在退休之前看到项目成果。

可是曹镇长还觉得还是稳妥推进为好,强硬拆迁容易激化矛盾,若是造成群体事件,那可就捅了大篓子了。

最后大家商量的意见是,先稳妥推进一段时间,实在不行了再上强硬手段。

郑凡星做为开发商一方的参与者,也加入到项目工作组中。

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工作组实行的是包工到户的形式,郑凡星跟随工作组的老刘,对接的是夏家村的夏文兴家,这一家,怎么做工作,就是不肯搬迁。

在第五次去夏文兴家的路上,老刘开玩笑的说:“咱们就是用尽36计,也一定要把夏文兴拿下!”

郑凡星倒是不赞成这种对老百姓用手段的做法,还是笑着问:“刘哥这次打算用什么计?”

老刘想了想,“要诱敌深入。”

郑凡星哑然失笑。

进到夏文兴家里,迎门墙上方搭了一个葡萄架,现在架子上吊着一个大冬瓜,像悬在那里的一个炸弹一样。

庭院深深,走进去,有些破败,但还算是整洁。

夏文兴正蹲在墙角抽烟,他老婆瞅了来客一眼,没有吱声,端着盆子去喂鸡,把鸡盆敲得震天响,一群鸡满院子扑棱翅膀,卷起一地鸡毛。

果然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农家妇女。

夏文兴矮矮的,瘦瘦的,有点黑,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有点瘸,走路一高一低,肩膀歪斜着,仿佛那样才能保持平衡。

“二位老板,你们来啦,抽烟,抽烟。”

他管当官的都叫老板。递过来两支劣质烟,老刘接了,夹到耳朵上,并不点燃。

倒是那婆娘生气的扔下鸡盆,大声叫道:“抽抽抽,抽什么抽!又来打我家房子的主意?告诉你们,就你们那赔偿条件,没门!没门!”

老刘倒是不恼,反而笑着说:“老嫂子,你别生气啊,我们这来了几次,不也都是为了咱们搬迁户好嘛,我们回去有研究了下文件。”

婆娘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文件算个屁!征地的时候就是给我们念文件!一进来就坐在椅子上念文件,普通话不像普通话,地瓜话不像地瓜话,阴阳怪调,都给我轰出去了,你要是念文件,赶紧走!”

老刘把掏出来的文件又放了回去。

郑凡星打圆场道:“也不是那意思啊!咱们其实是一头儿的,研究政策,不就是为了把咱们拆迁户的利益最大化嘛!当然了,大政策不能违背,但有些可以打擦边球的,还可以再挖掘挖掘啊。”

拆迁安置的资金是有保障的,能为拆迁户多争取一点,也算是尽力而为了。

婆娘果然喜欢听这话,点点头道:“嗯,这孩子说得还像是人话。那你说,我这鸡窝能不能算面积?还有,我那南屋,怎么能算新建?这都盖了三年了,还算新建?”

自从拆迁的消息传出来以后,不少村民都紧急加盖了一些房间,有的在院子里盖起平房,有的在二楼加盖一层,就是为了多算面积,多拿补偿。

夏文兴家的问题就在于南屋性质的确定,虽然建了三年,但没有证据,也没有房契,此外还有个鸡窝,婆娘非要算面积。

老刘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说:“我们发现你女儿的户口还在村里,是不是也可以在分户上做做文章?”

这话说到了婆娘的心坎上。

她有一儿一女,女儿嫁到外村,不怎么受婆家待见,她心想如果能给女儿争取一套房子,那女儿在婆家也能直起腰来了。

“行!反正不给4套楼房,我们就不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