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六章 重拾手段(1 / 1)一梦三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面的兖州城街道上的热闹已经渐渐消停,府衙大牢里的这一处屋子里却依然冰冷阴森。

四周早已布满了看守的衙役,将大牢封锁得严严实实,李九州来到门口,发现所有衙役都显得有些无来由的紧张。

估计他们大概是第一次看守这样重要的犯人,如此紧张的气氛中,李九州不由皱起了眉头,想起了牢中的老和尚,便疾步走了进去。

老和尚站在阴暗的角落处,胸口微微起伏,屋子很冷,他能感觉到,冰冷在飞快侵蚀着所剩无几的生命。

沉重的铁门缓缓被拉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李九州微微低着头,铁索的声音有些刺耳。

抬起头来,满脸平静的看着那房大铁门,阳光温柔的穿过大牢外的高树,洒向那房铁门。

在门上烙下斑驳的光痕,同时也轻印在那张苍老的容颜上,铁链拖地的声音嘎然而止,一声苍老的叹息声响了起来。

老和尚枯老的唇中发出叹息之后,幽幽说道:“你不必再费心思了,我是什么都不会说的。”

李九州却像是没有感觉到什么,缓缓抬头看着他,轻轻吐了口气,说道:“我有的是时间查明真相。”

老和尚缓缓闭上眼晴,用力呼吸了两声,稳住心神,微微一笑相应。

“那座小庙我去查看过来。”李九州淡淡说到。

“发现了什么?”老和尚依旧闭着眼睛。

李九州面无表情:“没有。”

老和尚有些意外,微一摇头说道:“此事是我一人所为,你查不到什么的。”

李九州也是摇了摇头,缓步出门。

道旁花飞蝶舞,天空中挂着低低树枝,李九州脚上张老头,再次朝那座小庙去了。

想来庙里早已没了人影,也不会留下任何线索。

李九州的脚步停在了一户农家院子前。

“请问,山上的这座小庙里,是何时来的和尚?”李九州客气的跟农夫打听着。

农夫从他的衣着和外地口音已经听出来,这必定是京城来的贵人,不敢丝毫怠慢,躬着身回道:“山上庙里原本没有和尚,这些和尚是去年才来的。”

“可知是从何处而来?”

“听说是从蓬莱来的高僧。”

,!

蓬莱,海上来的。

李九州闭眼思考着。

“你在想什么?”张老头见他一脸愁眉,轻轻问到。

“我看过了府衙里的度牒,并没有那个老和尚的。”

度牒,是由祠部颁发是古代封建政府为控制佛教寺院僧尼数量而设的一种制度,即经政府甄别或试经合格而颁发允许出家者剃度为僧尼之证明书,僧尼也以此牒为身份凭证,可免徭役。

老和尚没有度牒,说明他没有官方认证。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张老头不解的问到。

“这群和尚的来历有问题,必须查明。”李九州转头看着张老头,“此间到蓬莱,你多久能赶回来?”

张老头已经知道了,他是要让自己去蓬莱查明老和尚的来历,眯眼想了想,“若是准备一匹上好的马,一日便可回来。”

“你就骑我那匹马,这便回去出发,我还要再到山上去看看。”李九州说到。

张老头也不多话,转身便走。

李九州并没有去那座小庙,而是去了另一座庙。

这里庙宇不少。

泰山紧邻,有座不高但秀美灵透的小山,当地人称卧虎山。

传说,当年初成财神的赵公明登天履任的时候,特意留下他的坐骑黑虎,为其看管他的静修福地,黑虎常卧于此,历经数千年,化作一块巨石,便是卧虎山的由来。

山上的却不是庙,而是一座道观。

一个老道士坐在雾霭之外,不言不语,落地生根而坐。

香客络绎不绝,终年绵延不绝的香火融入雾霭,衬托得愈发人间仙境。

顺着主路,李九州来到了老道士面前。

老道士安详端坐,只是眼角微微一动。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

“我想打听一下那座山上庙里和尚的事情。”李九州指着远处的那座小山包。

半旬过后,老道士开口了,轻声道:“阁下便是李九州吧?”

李九州并不惊诧,微笑道:“大师早就料到我会来了?”

老道士嗯了一声,抬眼望向远方,说道:“卧虎山离那里最近,你要打听消息,自然会找到这来。”

李九州平静道:“正如大师所言,那庙里的和尚行刺圣人,我此来便是想探听些消息。”

老道士轻声笑道:“我知道的也不多。”

李九州摇头道:“你们互为邻居,多少总会知道一些。”

老道士似乎不想隐瞒什么,收回视线,缓缓道:“我只知道那群和尚是去年从蓬莱来到这里的。”

这番话,先前已经从农夫口中得知了,李九州进一步问道:“然后呢?”

老道士言语一如既往的素淡,“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

李九州皱了皱眉,依照自己的经验判断,老道士应该是知道些什么,刻意隐瞒了,作了个辑道:“事关重大,还望大师告知。”

老道士似乎不谙人情世故,说道:“查案是你的事,为何非要牵扯上我。”

李九州哑然失笑,“我也只是随便问问。”

见他不肯告知,李九州挪动脚步。

刚走出几步,忽然听得后面老道士叫住了他:“都到了用膳时分,既然来了,何不用些斋饭再走。”

李九州爽朗大笑,恭敬不如从命。

道观里香客甚多,都是来烧香求财,可不是真心向道信神仙的善人,李九州也懒得多看,随着老道士进了屋,老道士命人做了一碗素面,与李九州相对而坐,看着他用膳。

李九州吸尽一根劲道十足的面条入嘴,含糊不清问道:“不知大师为何留我?”

老道士叹了口气:“方外之人,最忌杀生,不能帮你杀人,请你吃碗面还是可以的。”

李九州抬头白了他一眼:“妄你还是修道之人,怎么连是非轻重都分不清,那和尚刺杀皇帝,若是让他成功了,不知要牵扯天下多少苍生的性命,你就为了保他一条命,便将天下百姓的死活置之不顾,这哪算什么大道。”

老道小心翼翼递过一本泛黄的书籍,抚须笑道:“阁下果然有匡扶天下之心,这本书送你吧。”

李九州接过一看,惊道:“这不是老和尚的度牒吗,怎么会在你这里?”

老道士显出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说道:“他先前让我帮他保管的。”

见他卖关子,李九州笑嗔道:“你怎么不早说。”

老道士眯眼说道:“现在说了也不迟。”

李九州忙翻开度牒看了起来。

度牒大致与朝廷的诏令文告相类似,牒上详载僧尼道士的籍贯、俗名、年龄、所属寺院、传戒师等十师署名以及官署,其格式起首为颁发者的官衔称谓,次为出度者姓名、出度意愿、同意出度的理由,末为年月日及颁发度牒者署衔签名或钤印。

看完度牒,李九州微微吃惊,那老和尚竟然是东瀛人。

老道士已经把该给的东西给了,对李九州语重心长说道:“人生在世,就如一杯晃动浊水,静置以后,方见杯底污垢。”

李九州略作思索,点头道:“多谢大师开导。”

,。

起身谢过老道之后,李九州顺着山路,匆匆赶回大营。

老和尚既然是东瀛人,为什么要行刺皇帝,难道皇帝死了对其有什么好处?

李九州一想到这,越发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老和尚打死不开口,看来也是想要隐瞒些什么东西。

难道东瀛这个区区藩国,也敢打起大唐的主意?

眼下胡思乱想也不是办法,最好张老头此去能查到些什么回来。

张老头的动作也极其之快,次日便已归来,脸上带着欣喜的神情。

“可是打听到了什么?”李九州迫不及待的问他。

“那老和尚是东瀛来的。”

这点,李九州已经知道了,忙问:“其他的呢?”

“去年的时候,东瀛有一队商人到了蓬莱,一直就住在海边,也不知道是要做些什么,只是听得蓬莱百姓说,这群东瀛人行事甚是隐秘,虽说是商人,却也不见其来往东瀛和大唐,一年多了,一直就在海边不动,似乎要在那里安营扎寨一般。”

听完张老头的汇报,李九州皱起了眉头。

他努力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和那刺杀皇帝的和尚有什么关系。

可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头绪,于是问张老头:“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你觉得这伙东瀛人会不会和那群和尚是一伙的?”

“有很大可能,看样子他们应该是在图谋什么事。”张老头经验丰富,脱口便说。

李九州又道:“那群东瀛人大概有多少人?”

张老头眉头皱了皱,“城中百姓看见的,据说有百来人,没露面的,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海边的船只挺多。”

李九州嗯了一声,心想这群东瀛人来者不善,没理由无缘无故在海边停留一年之久。

既然不是商人,那会是什么人呢?

看来,又要重拾自己查案的手段了。

求各种票,求收藏追读,在下拜谢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