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此!看来,西王母是想从人界开始,慢慢的侵袭极坤大陆。等到所有人都惊觉的时候,已经晚了。”龙鼎冷然道。
雷邦想着龙鼎的话,再想起自己在人界看到的场景,急声道:“还等什么?咱们赶紧去吧。”
龙鼎摆手道:“不要着急。”
雷邦伸手拉住龙鼎朝洞府外走,急声道:“怎么不着急?时间就是人命啊大哥。”
龙鼎甩开雷邦,无奈的说:“咱们去人界,总不能说什么都不带吧?还有,咱们还得预计要是去了人界后,我也没有法力怎么办?还有,人界都那样了,你就别指望那里还有可以用的药材了!”
雷邦震了一下,道:“对对对,你说的对。但是法力的事情,你完全不必担心,我可以用我的人格保证。至于药材的话,咱们需要带些什么药?辟毒丸还是隔毒丹?”
龙鼎摇摇头,道:“从医学上来说,瘴气属于疟疾。你这什么辟毒丸和隔毒丹都没用。”
“什么是疟疾?”雷邦茫然问。
龙鼎朝宗门的西侧看去,道:“疟疾由感受疟邪,邪正交争所致,是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在我那里,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
远在殷虚甲骨文中已有“疟”字的记载。
而且,传染病在古代医籍中记载最详者首推疟疾。
早在素问就有疟论刺疟论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讨论。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的功效。
金匮要略疟疾脉证并治篇以蜀漆治疟,并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了疟母这一病症。
其治疟的白虎加桂枝汤和治疟母的鳖甲煎丸,沿用至今。
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首先提出了瘴疟的名称,并最先采用青蒿治疟。
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明确提出间白疟的病证名称,在劳疟候里补充了劳疟这一证候。
千金要方除制订以常山、蜀漆为主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治指明了疫疟的特点:“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
脉因症治疟提出了传染的概念。
证治要诀将疟疾与其他表现往来寒热的疾病作了鉴别。
证治准绳疟对疟疾的易感性、免疫力及南北地域的差异,有所记载。
景岳全书疟疾进一步肯定疟疾因感受疟邪所致,并非痰、食引起。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对瘴疟的症状及病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将间二日而发之疟疾称为三日疟。疟疾论将三日疟称为三阴疟,指出其特点是患病时间较长,病情相对较轻,“无骤死之理”。
引起疟疾的病因是感受疟邪,在内经亦称为疟气。
疟邪具有的特点是:1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如素问疟论说:疟气“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医门法律,疟疾论说:“外邪得以人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2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3盛虚更替。4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
感受疟邪之后,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疟邪与卫气相集,人与阴争,阴实阳虚,以致恶寒战栗出与阳争,阳盛阴虚,内外皆热,以致壮热,头痛,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发作停止。当疟邪再次与卫气相集而邪正交争时,则再一次引起疟疾发作。
因疟邪具有虚实更替的特性,疟气之浅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从而表现为病以时作的特点。
疟疾以间日一作者最为多见,正如素问疟论所说:“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疟气深而行更迟者,则间二日而发,形成三阴疟,或称三日疟。”
雷邦听龙鼎说了这么一大堆,完全不知其所以然,再顺着龙鼎的眼光看去,欣然道:“那里就是宗门栽种药草的地方,咱们是不是要去带一点?”
龙鼎点点头,道:“当然是要去带的,希望有用吧!这里人杰地灵,药材自然也能事半功倍。如果你所说的属实的话,那里的锅具、柴火,甚至水都不能用。你看到的那些人的症状是什么?”
雷邦想了想,道:“就像你说的那样,寒战、高热、出汗,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人。”
龙鼎颔首道:“没错,这倒是符合疟疾的症状。那,咱们先去跟师兄说一下吧!”
雷邦急不可耐的说:“现在是救人为主,哪里顾得上那么多啊。先去采药,然后去救人。先斩后奏!”
龙鼎是真的没想到雷邦还是这么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暗自感到好笑,果然是姓雷。
一边走一边说:“疟邪舍于营气,内搏五脏,横连募原,与卫气相集则病作,邪正交争,阴阳相移,阴盛阳虚则恶寒战栗,阳盛阴虚则壮热口渴。疟邪与卫气相离,汗出身冷,疟病暂休。复集则病复作。
根据证候之轻重,寒热的偏盛,正气之盛衰,疟疾分为正疟、温疟、寒疟、瘴疟含热瘴、冷瘴、劳疟、疟母等证型。
治疗以祛邪截疟为基本原则,热偏甚者结合清热保津,寒偏甚者结合辛温芳化热瘴尚应清心开窍,冷瘴芳香开窍劳疟结合补益气血。疟母治应软坚散结,祛瘀化痰,除兼有疟疾发作者外,对疟母的治疗毋需使用截疟药。”
雷邦头也不回的说:“你这囊天戒可以囊括万物,咱们把所有的药材都带上,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管他什么正疟、温疟、寒疟的。”
龙鼎一怔,笑道:“你这话说的倒是好,行吧,咱们先去禀报师兄,然后再去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