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出兵(1 / 1)墨行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咸阳城,相邦范雎府邸。

书房内,范雎正俯于案头,奋笔疾书。

自从秦王将邦交重任交于他后,他便一日没有清闲过。

先后派遣使者出使齐燕两国,之后又与春申君交割州陵事物,所幸三国都表示不会与赵魏结盟之意。

他现在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赵、魏两国之处。

此时,一名相府长史急匆匆来到了范雎的书房,施了一礼后,说道:

“禀相邦,邯郸传来一封密信!”

听到是邯郸密信,范雎当下精神一震,赶紧说道:“快拿上来。“

相府长史听后,急忙将手中装着密信的铜管奉上。

范雎拿过铜管,拆掉封盖,将管中帛书倒出,仔细观瞧。

密信不长,寥寥数行,所提内容也不过三件。

一是赵王命少府高炉炼铁,每日可得精钢五千余斤,方法不知。

二是赵王在邯郸开办官市,售铁换粮,每日可换粮万石,所得粮草陆续运往上党。

三是赵王在云中,巨鹿两郡急调二十万精锐增兵上党。

看完密信,范雎脸露惊异之色。心中暗道:

高炉炼铁竟可得精钢五千余斤!若是将这精钢制成武器铠甲,那赵军岂非难以抵挡。

又想到赵国售铁换粮,每日可得万石,如此下去,赵国粮草不缺矣。

可增兵二十万,为何?

之前情报,赵军在上党已有十万,由大将廉颇统领,且有魏军十万,如今又增二十万,所为何由?

范雎死活想不通赵国增兵二十万的原因。

他仔细回想了秦国近日的动作,只有白起陈兵楚境。

难道是陈兵楚境让赵国有所察觉!

这没道理,陈兵楚境是为了迷惑赵魏,怎会让赵国增兵,难道赵国识破了我等计谋!

范雎想到此处,心中大惊,顾不上其他,冲长史说道:“备车,去章台宫。”

不到半个时辰,范雎便来到了章台宫面见秦王。

嬴稷见范雎匆匆而来,木杖点地之声甚为急促,不由问道:“应候何事如此急迫。”

范雎施礼拜见嬴稷后,就将邯郸密信之事和自己的分析诉说了一遍。

嬴稷听后,眉头皱起,说道:“如应候所言,赵国已然洞悉我策,做好了与我军一战的准备。”

范雎回道:“物资装备,粮草给养,目前赵国俱是齐备,如今更是增兵二十万。若我国即刻发兵,又恐军备不齐,若不发兵,恐兵至上党之日,上党已是固若金汤,此事两难,臣不知如何应对?”

嬴稷思忖片刻,唤来王宫长史,说道:“速召武安君前来,有要事相商。”

白起接到王命之后,片刻不敢耽误,飞马来到章台宫。

嬴稷见白起前来,便直接将上党情况告诉白起,然后问道:“武安君可有对策?”

白起沉思良久,说道:“时也势也,敌方有变,我军亦当随机应变,固守既定方略,兵家大忌也。”

“我军粮草辎重已源源不断运往河内,大军也已集结四十万。既然赵国已然做足准备,秦军唯有以大勇应战,决而胜之。”

“请大王准我立刻前往蓝田大营,调遣兵将,不日出兵上党。”

“好!”范雎大赞了一声,再道:“既然上将军决心与赵魏一战,我将斡旋列国,全力助上将军决胜此战。”

秦王嬴稷一拍王案,慨然道:“既如此,应候执邦交破合纵,武安君率军压上党,寡人坐镇咸阳两相策应。”

白起、范雎听躬身施礼,口中应诺。

三人商议完毕后,白起便动身前往蓝田大营。

白起来到蓝田大营之时,天色已然擦黑。但他未做休息,直接进入中军幕府,命中军司马传召诸位将领。

不消片刻,秦军大将王龁,蒙骜,王陵,司马梗等齐聚中军幕府。

白起并无闲言,直截了当说道:“决战上党在即,大王已命我出兵,众将当谨记军令,切不可大意轻敌。”

众将听闻即将开战,无不欢欣鼓舞。秦国以军功得名爵,所以秦国将士无不闻战雀跃。

随后,白起来到沙盘之前,安排行军方案。

第一路由王龁率十万兵马由蓝田出发,沿渭河水路,逆黄河北上进入河东驻扎。

此时王龁已官至左庶长,寻常战事都由其带兵出征。

但白起还是向他反复强调,进驻河东,绝不可擅自深入上党,或偶有无军防守之关隘,也不许擅自占领。只等各路大军到齐之后,才可行事。

第二路由五大夫王陵率十万步骑出河内,攻克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慑韩国,为应候范雎斡旋山东造势。

第三路由白起本人亲率大军二十万,直奔野王,震慑赵魏,并确保轵关陉,太行陉,白陉三条进入上党通道不被封堵。

第四路由蒙骜统领后续新军,一旦整训完毕,随后开赴上党。

全军粮草辎重均由司马梗坐镇函谷关督运。白起对其的要求是,一年之内,车不绝道,河不断舟。

大军部署安排完毕之后,白起要求诸将立刻回营集结军马,三日后大军开拔。

秦国的战车已开始隆隆的驶向上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