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可算回来了,我韩国有希望了!”
韩侯连忙开口道。
申不害则是摇了摇头。
“此次前来,我是为秦国座做说客的。”
什么?
韩侯大为不解。
“我想请君侯,带领韩军,投降秦国。”
“什么?”
韩侯顿时蒙了。
他没想到,申不害竟然是劝韩国投降的。
“先生,韩国绝不会投降。先生若助韩国,此前言论我全当作没有听到。若是不助,便可出城离去。”
韩侯十分强硬道。
申不害则是劝道。
“君侯,你应该为了十二万韩军谋得一条生路,不能让他们做了冤魂。如今韩地皆为秦土,韩国百姓已成秦人。如今韩军之中,早已经没了军心。”
“君侯,投降吧!我会尽力,保存韩国宗庙。”
听到这里,韩侯如同泄了气的皮球。
整个人瘫倒在地上。
“罢了,罢了!”
韩侯清楚,申不害说的也没错。
这样下去,对于韩军来说,除了灭亡没有第二条路。
谁也没有想到,韩军拼死逃出新郑,却又在大梁投降了。
大梁城外,韩侯带领臣子而出,跪在地上。
“韩武,韩懿侯之子,韩国第六世君。携韩国舆图,户册。献上人口三百万,城池百五十座,恳请秦国纳降。”
甘龙则是上前,接下舆图和户册。这百五十座城池,已经大都被秦国占据。不过有舆图和户册,也省的秦国功夫了。否则,还要重新计量统计。
“韩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送了那么多韩军士卒性命。我答应你,保全韩国宗庙。不过韩国王室之人,必须全部迁往咸阳。”
韩侯闻言,松了一口气。
他还以为秦国不会应允。
至于去咸阳,他却并不抗拒。
十二万韩军甘龙并没有全部解散,而是则其中五万,混入了秦军之中。其余之人,则全部遣返。
这五万人,都是韩国变法仅存的果实,且其家人都已经成为秦人。
为秦国拼杀效力,自然毫无二话。
...
韩国,临淄。
齐威王和孙膑,还在等着韩军和秦军交战的消息。
可是等来的,却是韩侯率领韩军集体投降的消息。
“先生,这就是你说的,韩侯绝不会投降?”
孙膑此刻,也是大为不解。
“细细道来!”
那斥候当即将发生的一切,都告知了齐王和孙膑。
“时也命也,谁能想到,申不害竟然会为秦国效力。”
如果说韩侯的命门是何,那必然是申不害。
二人虽是君臣,实则感情甚至超过亲兄弟。
申不害请降,韩侯必会应允。
“先生,还请立刻想出应对之法。如今楚军虽然溃退,但却只伤皮肉。若是得知韩军投降,必然会杀回来。届时秦国犯我西境,我齐国该当如何?”
此时孙膑则是陷入深深的犹豫之中。
如今天下,只存秦楚齐三国。
秦楚结盟,那齐国必然是劣势。
至于那些匈奴,孙膑完全没在计算之中。本事不大,但却十分傲气。
“秦楚结盟,目的便是在瓜分齐国。若是能够离间秦楚,也许我齐国还有机会。”
孙膑开口道。
齐王闻言,面色发黑。
这几年下来,齐国在列国之间反复横跳,对于列国已经毫无信誉可言。
加之和匈奴结盟,甚至被山东六国学子唾弃。
如今的楚国,对于齐国还有信任可言么?
孙膑则是开口道。
“信任与否,并不重要。三国鼎立天下,秦国独强。如今秦国接纳了韩军和魏军,合军恐怕要接近六十万人。六十万人,可是相当于齐国和楚国士卒加起来一样多了。楚国就不害怕么?”
是啊,如今的秦国侵吞了三晋之地,逐鹿中原。
不但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人口,也获得了铁矿资源。
如今的秦军,谁能战胜。
...
楚国。
楚威王此刻对于秦国,态度也已经发生了转变。
按照他的想法,秦军和韩军与匈奴消耗之后,必然元气大伤。
等到楚军击溃齐军,便能够在中原占据一席之地。
秦国就是敢怒也不敢言。
可是现在,形势根本没有按照他预料的方向转变。
十二万韩军投降,匈奴避战。
如今的秦军,规模已经庞大到不敢想象。
若是再与齐国纠缠下去,他日也许秦国待齐楚疲弱,一举吞并也有可能。
“齐国想要结盟?绝不可能!”
楚国已经被齐国搞怕了。
再给齐威王三个胆子,也不敢和齐国结盟了。
今天刚结盟,明天就刺你一刀。
“并不是,齐国的想法,是希望齐楚停战,同时楚国和秦国取消结盟。”
哦?
如果是这样,对于楚国来说,好像也并不是坏事。
不管如何,齐楚是绝对不能继续内耗下去了。
否则只会被秦国占了便宜。
...
齐楚停战,楚秦毁盟。
这一切,同样在甘龙的预料之中。
他此前就曾说过,楚秦毁盟之时,就是秦国对楚国宣战之时。
这一天终于来了!
咸阳之事也逐渐稳定。
“车英,你领军十五万,与大良造汇合。令大良造为将,南出武关,尽可能的占领楚国的城池。”
眼看着主线任务的时间就要到了,目下只剩下楚国这一环。
占领足够的楚国城池,甘龙就又拥有足够的积分了。
“是!”
...
十五万秦军回调,自然也没逃过楚威王的眼睛。
楚威王第一时间,便猜测秦国想要对楚国动手。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可能性不大。
如今秦国刚刚经历大战,侵吞三晋,急需要休养生息。
同时尽可能消化和完全掌控新的领土。
如果现在对楚国宣战,那齐国也不会错过机会,匈奴也会一拥而上。
到时候,秦国就会面临三面作战的情况。
“难道是咸阳出了问题?”
新君即位,除此之外,楚威王也想不到其他的可能了。
可是咸阳并无消息。
“熊槐,你立刻领兵八万,驻扎秦楚边境一线。”
出于稳妥,楚威王还是选择调兵去往边境。
“是,父亲!”
...
卫鞅得令之后,便立刻领军前往武关一线。
一夜醒来,熊槐便见到了对面遮天蔽日的炊烟。
他心中一慌。
“不好,秦国真要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