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春耕诗(上)(1 / 1)对肥牛弹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家大堂宴席上,徐家作为主桌,像徐劲松徐仲庸还有徐向东等人都已经落座了,而附近的,便是宋家陆家还有都保正三老乡贤等人,满满当当坐了足足三桌,在外面去一些就是山隐书院的教习了,因为大虞朝文风鼎盛,徐家又出了徐相藏书的事情,负责教书育人的教习们地位也变得更高,同样坐了一桌人。

再外面便是徐家自己的管家掌柜等人,还有不少各家的年轻子侄,同样是坐满了四五桌的样子,有几个还穿着虎皮帽子才不过四五岁的小孩子拿着玩具在周围跑来跑去,气氛显得热闹而又和谐。

若不是宋家陆家桌上无人说话,气氛一片沉寂,只怕都让人认为这是几家在这里结好了。

宋之书施施然坐在那里,双目微闭,他自忖在这里自己是唯一一个可以保持超然的人,如果不是家中长辈有要求,定要在今天来压压徐家的风头,他也不会前来。

大虞朝文风鼎盛,自虞朝太宗皇帝开朝,便与士大夫商议共治天下,于是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无论是理政还是统军,都是由文人出任并掌握真正的大权,因此从文入仕途,读书为官者不知凡几,这在前期虽然解决了大虞朝读书人不多的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如今已造成大虞朝冗官严重的情况,大批求功名的读书人都空有虚名,而未能真正补得实缺。

所以对于宋之书而言,从他读书起,而后进入国子监学习,再到如今,已足足等了十五年,这才得了一个知县的实缺,实属不易,但有了这个知县的位置,他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大虞朝的官场,其中春风得意,外人又岂能知晓?

故而宋之书对于曾经出过一朝宰相的徐家也毫不在意,以他宋家底蕴,再有长辈大儒扶持,未来青云直上,自己也未必没有窥伺相位的机会。

另一旁,陆忠明同样面容平静,自己有一张王牌在手,他可不认为今天的徐家能有多少真正打出名气的机会,反倒是他陆家,若运作得当,让他家再借这次的晚宴引一波声望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在他身边,一个面若桃花长相恬静俊眉星目的男子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其模样引来周围不知道多少人的目光偷看,有一些丫鬟走过他身边,只是看上一眼,便羞红着脸低下头去,一颗心砰砰直跳。

他便是陆家的陆长安了。

正沉寂着,徐愈终于从后堂走了出来,他一边由徐玥搀扶着,另一边则是牵着徐文斌的手,虽然年岁已高,但精神矍铄,自有一番一家之主的气势。

“呵呵呵!忠明兄!宋知县!今天你们能来我徐家,可真是让我这里蓬荜生辉啊!”

徐愈笑着说道,在主桌主位上坐了下来。

陆忠明遥遥和徐愈对视一眼,缓缓点头,至于宋之书则是睁开了眼睛,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便也算是作了回应。

徐玥拉着自己弟弟去到主桌下方坐着,目不斜视,只是偶尔低头听自己弟弟说想要吃些什么,便从口袋里摸出点小零食来塞给他。

至于主桌上的食物,在老太爷开口前,自然是无人敢动筷子的。

徐愈笑呵呵地坐下来后,便直奔主题,略带得意地朗声道:“其实这次我徐家办晚宴,主要是为了两件事,第一是想让大家来见证我徐家老祖宗藏书的事情,今日之后,我徐家将专门建一座藏书楼,用来珍藏我老祖宗的书籍,这也是我们大虞朝的一件盛事!

第二自然是为了今年的春耕之事,去年得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今年也希望如此,这样大家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有个消息我也不妨告诉大家,苏知州已来信于我,说今年若是粮食充裕,我们山隐镇上交多少粮食,他都愿意以逾市价三成的价格收购!”

这句话一出,另一边桌上的陆忠明老爷子眉头一挑,旋即又恢复了平静

陆家在山隐镇甚至临安城都算是地方大族,历来便是做粮食生意的,其在两浙路有着响当当的名头,蛇虫鼠道自然也多的是。

朝廷愿意如此大力收购粮食,除了南面战事,看来北方或许也要再开战事了。

陆忠明老爷子考虑长远,但大多数在场的人并未想这么多,朝廷愿意以逾市价三成的价格收购粮食,这意味着今年若是粮食能大丰收,他们的腰包都能好好鼓一鼓。

徐愈老爷子清清嗓子道:“这两件大喜事撞在一起,大家说我们徐家该不该请客啊?呵呵呵!”

堂上参与晚宴的宾客也都是发出善意的笑声,的确,即便是宋家和陆家也不能否认,徐相藏书这件事正好发生在春耕期间,为徐家大壮了一波声势,就连平日里一向远离商贾的苏知州都来信关切了这件事,他们自然也只能认下这件事。

“好了,其他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大家一起吃饭吧!”

徐愈老爷子挥挥手说道,这便坐了下去,堂下小厮丫鬟便开始上热菜,一些年轻人早就忍耐不住了,纷纷开始动筷,中年长辈之间则有些互相敬酒,有些低声商谈,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不多时过去,酒过三巡,晚宴进入了后半期,徐仲庸见此站了起来,笑着举杯道:“各位听我一言!”

堂上的宾客都放下了筷子,早前就有说今天徐家的晚宴上会有一场诗词小会,不少年轻人也各自准备了诗词,听到此话,便都有些跃跃欲试起来。

徐云峰也是如此,他捏着掌心中的一张纸,嘴上默默念叨着,目光朝远处的陆长安看了过去,心中多了几分嫉妒。

这陆长安不仅是在山隐镇上有名,在临安城内同样声名远扬,周成美称其诗词双绝,实际上,更多人私底下认为,陆长安乃是诗词人三绝!

徐云峰也曾多次在临安城远远看到他,只可惜他虽然有不少钱,但圈子却远远够不上陆长安接触到的,两者一比较,自己心中有落差。。

“今日有父亲交予我的这三首诗词,定要让现场所有人惊讶!”

徐云峰心中暗道,这三首诗可是父亲以重金求了江州城一些名家所写,即便比不上那周成美,但在今晚的诗词小会上,想来也足够惊艳了。

一旁的徐云定见徐云峰如此笃定,低声问道:“三弟,这诗词小会,你可有所准备了?”

徐云峰呵呵一笑,胸有成竹道:“一切尽在掌握。”

听到如此,徐云定也忍不住佩服,他对于诗词是一窍不通,也不指望在今晚能做什么了,只想着赶紧吃完回去与自己的丫鬟嬉戏。

而此刻,徐仲庸的声音再次响起:“诸位想必此前也听说了,今晚晚宴,为了祝今年春耕顺利进行,风调雨顺,也为了贺藏书楼建立,我朝文风鼎盛,我们在这里提议,各家年轻子弟都准备一首诗,就以春耕为题,然后由教习们评点一番,还有……”

徐仲庸朝宋之书拱拱手,道:“宋知县,要不您作为主评人?”

宋之书倒是没想到徐家居然会让自己做主评人,但沉吟片刻,他便答应下来,并未拒绝。

虽然家中长辈有些看不起徐家所为,但徐家终究是曾经出过宰执的,又与苏知州交好,他日后若是想要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或许与徐家之间仍会有诸多交集,再说不过就是评点一番诗词,也无伤大雅,若是现场真有好诗词出现,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番响名的机会,正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宋之书只是这般想着,心中便更加超然。

“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开始吧!”

徐仲庸挥挥手,下面自然便有小厮抬上来一张张长桌,放在院子中,继而又有丫鬟将笔墨纸砚等物摆放整齐,显然是早有准备。

徐家、宋家还有陆家的青年才俊却也没有立即上前作诗的,即便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少人早已买诗在手了,但表面功夫总是要做一下的。

教习们也起身来到那长桌边上,低声议论着那笔墨纸砚的来处和价值,其中有教习认出了产自徽州上好的松烟墨,便引来一阵低声惊呼。

宋青山坐在椅子上,偷偷瞥了眼远处的徐玥,徐玥有所察觉,目光投来,他便时而低头默念,时而又抬起头来,露出几分愁容,似乎是在思索如何作出千古的诗篇。

徐玥自然是知道宋青山这番做派是给自己看的,但她并未放在心上,只是让香香将那烧酒拿上来,便起身走到了徐愈老太爷和自己父亲身边。

“爷爷,父亲,玥儿有一样好东西想让你们尝尝。”

徐玥接过烧酒,柔声说道,“这烧酒是用大量的米酒蒸出来的,酒液入口如火烧,故名烧酒,玥儿下午的时候刚刚尝过,和我们平日里喝的酒可是大不一样呢!”

“哦?是吗?”

徐愈正等着谁第一个上前作诗,听到自己孙女如此评价,便有些好奇起来。

徐劲松也是如此,他深知自己女儿的脾性,如果不是这酒的确与众不同,她也不会轻易拿出来让他们尝试的。

“爷爷,父亲,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徐玥笑道,提手给自己爷爷和父亲倒了两杯,只是这一次她清楚了烧酒的威力,刻意没有倒太多,只是小酒盅的半杯而已。

“爷爷,父亲,慢点喝,这酒……特别烈。”徐玥提醒道。

徐愈呵呵一笑,举起酒盅道:“玥儿,爷爷年轻的时候在京城,什么酒没有喝到过?这烧酒……嗯?闻着酒香这么浓郁,看来的确有些门道!”

说着,徐愈便喝了一口,闭上眼,感受着酒液的韵味。

“嗯?!果然好烈!”

片刻,徐愈老爷子脸上涌起一团红晕,双眼睁开,多了几分惊讶。

一旁徐劲松见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老爷子都如此作态,便也尝了一口,只一会儿他便感到浑身有些发热,顿时也有些啧啧称奇。

“玥儿!”

徐愈又尝了一口,眯眼问道,“爷爷不说是尝遍天下所有美酒,却也算对酒颇为了解,但这种烧酒却是从未听说过,不知你这烧酒……从何得来?”

徐玥笑道:“爷爷,这个人其实您和父亲都认识的,您要不猜猜看?”

徐愈抚着自己胡须,思索片刻后道:“莫非是江州城内的?”

徐玥摇头道:“不对,爷爷。”

徐愈又想了想,终于摇摇头道:“玥儿,制酒这个行当虽然如今朝廷已经放开了,但终究耗粮颇多,江州城内卖酒的也就那么几家人,如果不在江州城内,爷爷也猜不出来咯!”

一旁徐劲松皱眉道:“玥儿,你就直说吧!这人到底是谁?”

徐玥笑道:“爷爷,父亲,做出这烧酒的人,是徐宁,宁兄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