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献策(1 / 1)洋葱遇上炒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是何人?”李时珍拿着针的手顿了一下,皱眉看着眼前的年轻少年。

石星倒是认出了方华,那天之后,他便对这个县令的亲侄儿刮目相看了。

堂堂一部堂官起身亲自迎客。

“方博士!”

满堂哗然,这么个年轻小子跟石部堂还有关系?方华却没理会这些目光,而是向石星简单揖了一礼,

“见过石枢院。”

然后他走向躺在床上的石潭东,看着他苍白无血色的脸,对李时珍低声说道:“李太医,你这几针下去,病人可能会直接死的。”

“为什么这么说,”

李时珍对于医学,尤其是人命还是很严谨的,并没有如一般人被后辈指出错误后,会有的那种被冒犯感。

“这个...是这样的,”

方华绞尽脑汁用更通俗的语言向李时珍解释什么是细菌,什么又是感染。

但等来的依旧只是李时珍的一阵白眼。

好吧,方华决定换一种方式。

“李太医,这世间和空气里存在这许多戾气、异气,如果我们直接用手里的针线缝合,这些戾气、异气就会进入病人的身体,那么病人就很可能会染更重的病症。”

戾气、异气是明末医学家吴又可在他的巨著《瘟疫论》中的提出的理论。

虽然吴又可并不知这些戾气、异气就是治病菌,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终于摸到了现代医学的大门。

李时珍思考着方华戾气、异气的说法,脑海里蹦出了过去许多的医案。

过去,李时珍在行医时,也采用过类似的简易手术。可是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有的病人明明治疗的很好,伤口也进行了很好的缝合,但过不了几天还是死了。

难道真是这些戾气、异气的作怪,李时珍感觉困惑自己这么多年的东西有了一点松动。

“那你说应该怎么处理这些戾气?”

方华看李时珍终于算是认同了自己的说法,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在处理伤口之前,我们一定要先进行清创,也就是消毒。不仅仅对伤口要消毒,对于我们自己的双手,使用的器材都要进行消毒,未经消毒严禁接触伤口。”

“那怎么消毒?”

怎么消毒?这倒真是个大问题,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动手术基本等于谋杀。

既然没有抗生素,方华也就只能死马当作活马死了,试试用中药汤剂消毒。

“张大使,麻烦准备大黄三钱、黄芩一钱、黄柏...武火煎二刻钟。”

张万和不敢贸然信一个十几岁小子的话,转头向石星问否。

石星看了一眼李时珍,见他并没有反对,便也点头同意。

张万和转身就要走,却被方华拦了下来。

“刚才那只是清创的药方。还有双手的消毒,你还要准备皂角粉,苦参,黄柏,大叶按,后三者一样煮水过滤。至于缝合的针...”

方华记得利玛窦那里有专门的缝合针,还有专门的羊肠手套,便舍去了李时珍的临时制造的针头。至于消毒问题,他一时也不可能制造出高压蒸汽,那就只能用沸水代替了。

一切缝合的东西都准备停当,现在就差麻醉了。

虽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腹部组织缝合,但针头在人皮肤上穿来穿去,也是一样会让人疼的休克。

中医也有麻醉药,比如华佗的麻沸散,但那只是传说,根本就没流传下来。宋代也有麻醉药,有名有《扁鹊心书》中记载的睡圣散,主要材料是曼陀罗花。

现在中医也一直在开展中药麻醉剂探索,并也进行过临床试验,主要应用在急腹部手术等,取得成果十分令人满意。

方华记得其中的配方是:曼陀罗、生乌头、香白芷、全当归....

太医院里所有值班不值班的人都被调动起来,兵部尚书亲自带兵上门看病,有谁还敢不卖力。

终于,麻醉,消毒、缝合的药剂和器材都准备好了,无关人等都被驱离现场,四周挂上窗帘。

利玛窦和李时珍各自守在一边,成为方华的助手,三人剪去自己的指甲、再用皂角洗手、药水消毒,最后套上羊肠手套。

一切准备停到。

大明朝第一场中西医合并的现代缝合手术即将开始。

其实最后的缝合进行的很快,基本属于准备一小时,缝合十分钟。

有两个当代顶级助手的帮忙,做好引流,方华三下两除二就完成了缝合,最后还有心的打了蝴蝶结。

伤口缝合完毕,在伤口上敷上金疮药,再用纱布包好伤口,便可以宣布手术大功完成。

“这么快就好了,”石星进来看见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儿子疑惑的问道。

方华点点头,“就是个简单的小手术,等麻醉效果过了,人就能醒过来,但一定要注意术后的护理,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

石星听方华这么说,一颗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方博士,现在有没有时间,拱辰有些私话要同你说。”

鹅!一个堂堂大明朝国防部长,虽然是南京的,在方华面前竟以字平辈相称,连方华自己都感觉有点受宠若惊。

不就是给你出个主意,又连带救了你宝贝儿子,至于嘛!呵呵。

“有空,有空,”方华脱下自己羊皮手套,跟利玛窦嘱咐了两句术后器材的消毒问题。

正准备跟着离开时,忽然看见了一旁沉思的李时珍,忙又停了下来。

“李太医,您会在南京多停留几日吧。”

李时珍看着眼前这个带来神奇的小子,好像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不免动了惜才之心,微笑道:“有些私事,会多停留几日的。”

“为了出版您的《本草纲目》?”

方华记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历十八年就已经完稿,为了能够出版他还让当时的文人领袖王世贞给做了序,但因为一直没找到赞助人,直到他死后四年,李时珍的儿子才顺利将其出版。

“是呀,”

李时珍为了拉赞助,已经联系过许多南京的医馆药行,所以方华知道这件事,他也并不感觉奇怪。

方华微微一笑,把身边的林允儿推了出来。

“李太医,这位是庆余堂林掌柜的女儿,庆余堂正对李太医的书赶兴趣呢。”

“什么?”在林允儿露出困惑前,方华已经偷偷给她递了个眼色。

“好吧,李太医,我爹对您的书很感兴趣。”

见林允儿已经收到了自己的暗示,他也就不在继续留在这里,临走前叮嘱林允儿一定请李时珍去一趟庆余堂。

“可是,要是我爹问起来我该怎么说?”林允儿问道。

方华想了想,说道:

“你就告诉你爹,庆余堂成为天下第一医馆的机会来了。”

......

别了林允儿和利玛窦,方华追上了正在后院散步的石星。

石星摆了摆了手,让身边的亲兵把住门口,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人靠近这里。

幽静的小径,翠绿的碧竹,光滑的鹅卵石子路,方华走在石星的身后,他第一次感觉到一个掌握千军万马的兵部尚书该有的气场。

杀伐果断,气象万千。

“方博士,拱辰前日收到了一份内阁的急递,是关于朝鲜的。”

方华想起那日自己向石星的建议:让他给朝廷上书,注意倭寇动向,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急递怎么说?”

“日寇向朝鲜国递交了交战国书,朝鲜国王向我天朝发来了求救的奏疏。”

“朝廷不愿意打?”

方华记得当时大明朝对于朝鲜国王第一封求救信是不以为然的。

“不是不愿意,是朝中大臣不相信日寇敢进攻朝鲜。”

“书生误国呀!”方华恨恨的说道。

石星看了方华一眼,继续说道:“好在有博士让供辰上的那本奏书,陛下看了深以为然,并招供辰近日上京奏对。”

哦?方华终于觉得这个宅男皇帝靠谱了点,虽然宅在家里,但也总算不忘军国大事。

不过石部长要上京了?这不就是说他这个南京的兵部尚书很有可能接任离退的北京兵部尚书,成为真正的大明国防部长了?

方华看着石星的眼睛,果然发现那里闪烁着异样的神采。

“那小子在这里就提前恭贺石枢院奏对顺利了。”

石星忍不住哈哈笑了两声,说道:“这里面供辰最应该要感谢的就是博士的提醒了。”

“石枢院哪里的话,小子不过是尽了一个大明子民应该的责任罢了。”

两人继续往前走,身边流过一条小溪,一条金色鲤鱼突然跃起,发出扑通一声。。

石星看着跃在半空的金鲤鱼,问道:“关于狼子野心的日寇,方博士有没有什么御敌的良策。”

金鲤鱼落回水面,荡起一阵涟漪,方华思索了一阵,学着古代谋士的模样,伸出三根手指,说道:

“小子有上中下三策,不知枢院大人愿听哪个?”

“哦?,”石星为方华拉开挡在面前的竹子,问道:

“那就请方博士都说来听听。”

“小子的上策是,在日寇出兵之前,我大明先发制人,直接进攻日本国本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