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四章 重建洛阳尚书台(1 / 1)老燕难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第二一四章 重建洛阳尚书台

袁术和他的一众手下,偃旗息鼓了,丁宽可没有。趁着这个机会,丁宽正好继续理顺自己治下的体系。

马日磾把太傅府搬回洛阳不久,丁宽也把他的将军府搬到了河南,只不过没有驻扎在洛阳城内,而是驻扎在了紧邻着洛阳的偃师城。

丁宽特意选择了偃师,就是因为洛阳的象征意义太强,他把太傅府放在洛阳没有问题,因为这个本身就是文官公署,但将军府放到洛阳内,就太过强势了一些。

此前,丁宽在青州、徐州都有开府,不过这些地方都是临时的驻地,丁宽的将军府一直很节俭,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和钱财,来修建将军府。

但这次到了偃师,丁宽却是明确要对将军府进行大规模的兴建,这就是很明确的告诉外界诸侯,丁宽这次的将军府会在偃师进行长期的驻扎。

与丁宽进驻的偃师一样,洛阳城内同样,也在大兴土木。摆出了一副要把洛阳,重新建为都城的架势。

原本的皇宫之内已经被清理完毕,但丁宽只是在原本皇宫的范围,修起了一个简易的围栏,将南宫北宫重新圈了起来。

丁宽并没有急于重新帮皇室重新修建宫室,只是先把这个空间保留了下来。对外宣称,皇家宫室该如何修建,需要等待圣裁之后,方可进行修建。

远在安邑的小天子,到很想给丁宽和马日磾传令,让他们把皇宫重新修建的富丽堂皇。只不过没有袁术点头,他根本不敢表示出,任何移驾回洛阳的意图。

汉代的皇宫并不只是皇家的私人驻地,同时也是大汉朝廷的中枢,很多大汉的办公机构,原本都是在皇宫之内。皇宫不修建,原本在皇宫之内的诸多办事机构,自然要搬到皇宫之外办公。

丁宽和马日磾二人一商议,干脆对整个洛阳进行彻底的重建,除了皇宫之内不动,其余的洛阳建筑,全部按照大汉都城的功能需求进行重新规划。

只不过大汉已经战乱了十几年,民生凋敝,两人一致的理政思路是与民休养,此时肯定没法拿出太多的钱粮,将洛阳修筑的过于完善和奢华。

因此洛阳的整个重建周期,预计会拉长到十年以上。洛阳的整个城市规划,丁宽就交给了将军府工技司的黄承彦,整个洛阳城的重建,就会依据这种规划,逐步进行实施。

丁宽还特意叮嘱黄承彦,之前工技司和高级技术学校,一直隐藏的很多新技术,都可以在重建洛阳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性应用。

尤其是水井、水渠、排水沟、公厕系统等基础的设施,必须进行先期的系统性规划。这些内容,其实丁宽也根本不在行,只能是他提出一个大概的目标,再由黄承彦组织人去具体落实完善。

之前工技司已经按照丁宽的建议,研究出了水泥,只不过水泥的成本还非常很高,而且性能也并不能让人满意,这次洛阳的重建,并不会大规模的应用水泥,只会先做一些实验性的应用。

丁宽对此到并不失望,大汉此时还只是,刚刚全面进入到了铁器时代。无论是交通、还是各种技术水平,都不足以很快从农业社会,发展出大规模的工商业。

丁宽也并不急着,推进各种工商业的高速发展。在农业生产力还不足够发达的条件下,贸然推进工商业,极有可能反而引起社会的动荡。

工商业要大规模发展,最基本的基础条件,就是这个社会的农业产出,能够支撑大量的非农业人口存在,如果这个基础条件还没有达到,就想去玩工商业,就象在沙子上建房子,随时可能垮塌。

丁宽要的只是建立一个基础的自然科技体系,这个体系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被社会广泛的接受和承认,并能够不断的自我进行发展繁衍。为未来工商业的兴起,打一个基础。

洛阳城的第一期规划,主要是通过几条大型骨干道路的兴建,把洛阳划分成多个功能区,而未来的城内建筑,就会在这些功能区之内再进行规划和兴建。

为了先让洛阳的百官能够担负起管理功能,百官衙署的兴建,自然是第一批规划的建筑。黄承彦从皇城的南门,沿着洛阳城的中轴线,修建了一条直通洛阳南城门的大道。

而百官衙署所需的建筑群,就准备修在这条大道的东西两侧,虽然这些建筑群的修建尚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仅仅是看到相关的规划,就能够想象出这个建筑群的庄严宏大。

无论是丁宽的将军府,还是百官衙署,都是一片占地不小的建筑群,主要是需要入住这其中的官员数量极多。在丁宽的规划之中,未来这两处地点,将是帝国真正的权力中枢。

这么多建筑要同时修建,所需要花费的钱粮,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因此在丁宽的特意强调之下,无论是将军府,还是马日磾在掌管的文官体系,都在尽可能的压缩成本。

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不同意见出现,尤其是很多大族出身的人,已经习惯了豪奢,对丁宽和马日磾的节俭很是有意见,只是丁宽过于强势,而且文官体系手中的钱粮极为有限,各项监察又极为严格,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了现实。

马日磾原本也是大族出身的奢华之人,不过他极有眼色,自从依附了丁宽之后,发现丁宽崇尚简朴实用,马日磾也马上跟着改弦更张,在公众场合务实了很多,甚至于他回到自己的家中,也不敢向以前一样的铺张浪费。

丁宽虽然自己比较勤俭务实,但并没有到不近人情的程度,而且丁家本身发迹,就是依靠了诸多奢侈商品在赚取利益,因此对官员的私生活是否奢靡,丁宽并没有过多的去干涉。

丁宽更加关注的,是政府的钱粮所用之地,是否是有足够的价值。百官如果家世良好,财产丰厚,个人喜好奢华,丁宽并不会多管,但如果想用公款来进行私人享受,丁宽的监察体系就会很快找上门来。

洛阳的大规模重建,自然引起了天下诸侯的高度关注。洛阳可是大汉的都城,是这个天下的权力核心之象征所在,从某种意义上,只有大汉的权力中枢,才有权力来重建洛阳城。

丁宽大张旗鼓重建洛阳,并把太傅府和骠骑将军府都迁回了洛阳附近,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丁宽的诸州联盟体系,已经不满足于作为地方军阀了,而是对大汉的中枢权力,进行了赤裸裸的霸占。

丁宽接下来的动作,更是把这种目的,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出来。

丁宽让马日磾回到洛阳,可不仅仅是占据这个旧日都城这么简单,丁宽就是要让马日磾出面,在洛阳建立新的权力中枢。

马日磾除了是官拜太傅,持节镇抚关东之外,身上其实还有一个权责封赏,此前被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权责就是录尚书事。

东汉末年,大汉的官制实际上已经非常的混乱了,尤其是从宦官当权开始,所谓三公九卿的地位虽然很高,但实权却在被不断削弱的。

他们被削除的权力,就逐步归结到了尚书台,到了汉末之时,尚书台已经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真正权力中枢部门。

尚书台名义上的首席官员,是尚书令,只不过在真正运作的过程中,这个尚书令的权力反而并不是最大的,往往皇帝会指派自己信重的人物,来统领尚书台的工作,这就是录尚书事。

在大汉的皇权没有被董卓彻底压制之前,大汉的重臣如果掌握实权的情况下,都会有一个录尚书事的权责封赏。例如当初的何进与袁隗,二人共同把持了朝政,身上就有共录尚书事的头衔。

不过在董卓专政之后,别说尚书台,就是皇帝的权力都已经被武将架空了,三公府、尚书台,等等原本的权力机构,都成为了装点门面的摆设。

录尚书事,也就再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了,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的虚衔。马日磾当初官拜太傅之时,同样被加了这个录尚书事,只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发挥真正的作用了。

但现在马日磾有了丁宽的支持,他头上这个录尚书事的权责就完全不同了,丁宽与马日磾共同商量的结果,就是马日磾在洛阳,以太傅录尚书事的身份,重新设立了一个尚书台。

而这个尚书台,就是丁宽用来管理诸州联盟的中枢机构。新的尚书台虽然重新成立了,但要良好的运作,需要有合适的官员。

现在丁宽的麾下领地,已经接近了八州之地,要处理的公务会有多繁琐,只要略微一想象,就能知道了,没有足够能力的官员,马日磾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承担起这个部门的。

为此,丁宽特意派出了使者,去往治下的几个州,准备邀请之前这些州的刺史,回到京城洛阳,共掌尚书台。而各州刺史的职权,在这个过程中会继续削弱,这些刺史的继任人选,也不需要再用重臣来担任。

刺史这个职位,在汉末非常的特殊,本来刺史与太守是地方上相互制约的官职,刺史的实际权力略高于太守。但大汉中枢衰弱之后,各州的刺史纷纷自立,并通过刺史升任州牧,转化为了真正的地方诸侯。

为了防止这种地方分裂的倾向,丁宽麾下的诸州联盟体系之中,对于各州的刺史的权力,实际上一直是在不断进行削弱。

不仅是刺史,丁宽治下各郡的太守权责,也比其他诸侯麾下的太守要小很多。尤其是兵马之权被丁宽透过都尉体系全盘掌握之后,刺史、太守已经完全转化为地方文官。

因此对于大汉那些传统官员而言,中枢的权力要比刺史、太守有吸引力的多,尤其是偏远之地的刺史,更是极为愿意回到洛阳,进入尚书台。

丁宽治下,平州刺史是韩融、青州刺史是陈纪、徐州刺史朱符、豫州刺史郭贡、扬州刺史王朗、交州刺史陈群、兖州刺史顾习,总共七个刺史,都表示愿意听从这次人事调度,来洛阳帮助马日磾共掌尚书台。

最后,丁宽调回了六位,只留下了交州刺史陈群,没有调任回洛阳,主要是丁宽在交州还有很重要的规划,需要一个能够默契配合的交州刺史。

这个洛阳尚书台的设置,简直就是向天下诸侯宣布,丁宽的体系要君临天下的目标。天下诸侯对此极为不满,尤其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更是大骂丁宽狼子野心。

只是丁宽的这个尚书台,依然打着大汉朝廷的名义,众人虽然从这个机构的设置上,看出了丁宽的野心,但有马日磾顶在前面,也只能心中腹诽罢了,并不能用这个理由,来指责丁宽有谋逆的嫌疑。

而且丁宽做事非常有章法,这个洛阳尚书台,只负责管理丁宽治下各州郡的民政,对与其他诸侯,根本就不会用尚书台的名义做任何的插手。

换句话说,丁宽这个洛阳的尚书台,只是他治下几州的内部管理部门。并没有去抢夺,大汉中枢朝廷对其他诸侯的那种名义权力,更没有以天下权力中枢自居。

这就消弭了洛阳尚书台,与安邑小朝廷之间的直接冲突。虽然洛阳的尚书台,在没有皇帝诏书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运作,已经明显是逾制了。

不过此时的大汉朝廷,早就已经习惯了各地诸侯的自行其事,反而为了笼络这些诸侯,经常对诸侯的各种逾制行为进行正式追认,承认其合法性。

丁宽虽然成立了尚书台,但名义上还是用了马日磾录尚书事的权责,算是非常给汉廷面子了。

而且丁宽一直在对外宣称,要把大汉天子迎回洛阳。

这就给了小天子刘协,一丝侥幸的幻想,万一丁宽真是大汉的忠臣哪?虽然他自己也并不真的相信这种事,但却可以自我安慰一番。

因此丁宽在洛阳的一系列动作,虽然引得中枢朝廷和各路诸侯侧目,很多人私下进行诟病,却没有谁敢跳出来,进行公然的指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