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零章 灭二袁(1 / 1)老燕难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丁宽前世的历史上,袁绍和袁术兄弟都不算长命。袁术虽然比袁绍还小一些,却是早在公元199年,被曹操击败,就呕血而死。次年袁绍兵败官渡,苟延残喘两年之后,于公元202年病死。

这一世,受丁宽的蝴蝶效应影响,袁绍袁术兄弟都没有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成就,也没有经历在高峰之际的骤然跌落,反而活的更久了一些。

吕布没有接受汉室朝廷国公的封赏,转身投入了丁宽的麾下,对于勉强支撑的二袁来说,却是又一次巨大的声望打击。

随着吕布的投诚,勉强与丁宽相抗的诸侯,就只剩下了袁绍、袁术两兄弟。天下形势已经分明,丁宽一家独大,即将完成最后的统一之际,大汉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虽然被册封了两位诸侯国公,但带来的却不是巨大的荣耀,而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丁宽一向把袁绍和袁术当成了汉末最大的两根搅屎棍,却刻意把这两根搅屎棍留在了最后,成为了最后的两个诸侯。

袁术一向心高气傲,自诩为袁氏的嫡传,与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一直在别苗头,没想到被一个出身扬州边鄙之地、小吏之家的丁宽丁子厚,盖过了风头。这让袁术心中如何能够忍耐。

早在当年洛阳之乱时,袁术就对汉室朝廷失去了敬畏之心,何进被宦官谋害,第一个指挥兵马攻打皇城的,就是他袁术袁公路,自打他下令兵马火烧南宫之时,他心中其实就已经野心勃勃,不愿再做一个恭顺的汉臣。

诸侯反董之时,袁术一直在与袁绍争夺联盟盟主的位置,那时他虽然已经野心勃勃,但还没有膨胀出,要篡夺大汉天下的野心。

但孙坚攻克洛阳之后,得了传国玉玺,孙坚意外陨落之后,这块传国玉玺就落入了袁术的手中。传国玉玺是什么?那可是国运的象征。

袁术身边没有太过像样的谋士,但阿谀之辈却绝不缺乏,虽然袁术对于获得传国玉玺没有大肆宣扬,但此事在近臣之间,却并非什么秘密。

汉人本就迷信鬼神,对谶纬之学更是极为信重。这些阿谀之辈为了讨袁术的欢心,自然就会把传国玉玺,解释为袁术即将代汉得天下的预兆。

在真实的历史之上,袁术在淮南建立了基业之后,号称带甲几十万,兵精粮足,一度被诩为第一诸侯,野心膨胀的袁术,虽然没有敢于公然叫嚣要取代汉室,却自立为“仲氏天子”,天下第二。

这一世,袁术的势力根本没有真正膨胀起来,刚刚得到玉玺不久,就被丁宽摆了一道,连扬州的边都没有摸到,就被驱赶到了黄河以北,在河东郡这个一隅之地勉强称王称霸。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袁术虽然没有占据淮南富饶之地,却接到了东归的汉室小朝廷,把持了汉室朝廷的官方身份,加上玉玺的加持,袁术的野心并没有彻底的消散,只是被丁宽压制,一直没有敢于过分显露。

丁宽几十万大军陈兵在大河之畔,虎视眈眈,迁延十年,没有跨河北上,阻挡住丁宽的既不是大河之险,也不是二袁的十数万兵马,而是汉室朝廷的正统名义。

如今眼看汉室已经彻底衰微,汉室朝廷的正统之名,还能震慑丁宽多久?没看到丁宽已经自封国公,立起了诸侯国么?

汉室朝廷的名声已经不足持,即使没有对抗丁宽的实力,袁术也不愿意象其他诸侯一样,暗然的退幕。知道自己不能被丁宽所容,袁术潜藏的野心反而疯狂的躁动了起来。

就在吕布公开投靠丁宽不久,袁术就借口河东、河内两郡钱粮不足,已无法支撑汉室朝廷的用度,提出让苟延残喘的汉室小朝廷再次迁移,前往袁绍占据的冀州。

袁绍实际上对于汉室的小朝廷一直不感冒,当年为了削弱董卓把持的汉室朝廷影响力,袁绍甚至一度造谣刘协并非是汉灵帝的血脉,更是想要把刘虞推上前台,立为傀儡皇帝。

袁绍一直觉得汉室朝廷的存在会碍手碍脚,真实的历史上,正是袁绍否决了下属谋士迎接刘协的建议,才给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

不过这一世袁绍一直被丁宽所压制,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汉天子刘协,已经是袁绍唯一能够找到的助力,为了与丁宽对抗,袁绍在麾下谋士的劝说下,捏着鼻子,把天子刘协和诸多大臣迎入了老巢邺城。

手握玉玺的袁术即使内心已经疯狂,却多少还保留了一分理智,他没有贸然逼迫汉天子退位,如果袁术窃取了汉室的正统地位,那是在为丁宽夺取天下,扫平最后的障碍。

但送走了汉室朝廷,袁术却陷入了最后的疯狂,公元208年正月,袁术在河东郡的郡治安邑,登基为帝,自号“仲氏天子”,并大封官职,广置公卿。

袁术麾下多为阿谀之辈,袁术悍然称帝,除了主簿阎象之外,根本没人敢于劝谏,也只能一面表面附和阿谀,一面另谋退身之路。

袁术虽然登基称帝,但没敢逾越汉室的正统,才称“仲氏天子”,而因为害怕丁宽来攻,袁术称帝也没敢诏告天下,完全就是关起门来自嗨。

即使如此,消息也很快传入了洛阳。丁宽听说袁术登基,并不惊讶,只是对于袁术没敢推翻汉室朝廷,丁宽心中却是颇为不满。

丁宽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很多都来自后世的网文小说,也知道很多小说中,都把袁术当成了推翻汉室正统的工具人,这些年丁宽一直没有进攻袁术,心中也同样在期待袁术能够帮他推翻了汉室,这样丁宽另立新朝就会顺理成章,方便很多。

如今袁术还是那样小家子气,只敢偷偷摸摸,藏头露尾的做一个不尴不尬的做一个“仲氏天子”,丁宽也就不再有任何的犹豫,开始调兵遣将,准备武力平定二袁。

为了加快讨伐的进程,丁宽特意把远在宇宙半岛驻守的孙策调回了洛阳。在丁宽亲自布置平定南方诸侯的这十几年间,辽东平定宇宙半岛的战事也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孙策和周瑜这对好兄弟,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青涩模样,在平定三韩的战事之中,已经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将才,三韩平定之后,这对兄弟就一直坐镇在宇宙半岛,为下一步渡海征服倭岛做准备。

丁宽这次之所以调回孙策,是因为当年孙坚的很多部众都还在袁术的麾下。当年孙坚战死之后,孙策年纪尚小,又需在家守孝,孙坚的旧部就由孙贲和吴景统帅,继续依附于袁术。

孙贲是孙坚的亲侄子,孙策的堂兄,吴景是孙策的亲舅舅。原本的历史上,孙策出仕之时,也是依附在袁术麾下,凭借战场功绩,讨回了孙坚的旧部,并以这些旧部为班底,打下了江东的基业。

这一世袁术早早被驱赶到了大河北岸,孙策出仕之时就投入了丁宽麾下,丁宽也不想让孙策势力膨胀太快,就没有急于让孙策去拉拢孙坚的旧部,而是让孙策去了边远的辽东建功立业,隔绝了孙策与孙坚旧部的联系。

现在丁宽已经势力极为稳固,也不需再担心孙策野心膨胀,把孙策调回来去联络这些孙坚的旧部,可以更快的加速消灭袁术的进程。

丁宽与二袁的势力一直是以大河为界,但有水军之力,大河航行之利一直是掌握在丁宽手中,这也是丁宽敢于放任二袁十年的原因,掌握了航行之利,就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随时可以跨河进攻大河的北岸。

208年四月,丁宽亲领十万兵马,北渡大河,正式展开讨伐袁术的战争。

袁术只有河东和河内两郡之地,兵马不过四五万人,钱粮甲胃也不充足,哪里能够抵抗丁宽的十万兵马,只是象征性的派兵抵抗了几次,十几天后就被丁宽包围在安邑城内,连向袁绍求援都来不及。

丁宽包围安邑之后,并没有急于马上进攻袁术两万兵马驻守的城池,而是把五万兵马驻扎在安邑城外,剩余兵马分兵几路,开始扫荡袁术的地盘。

袁术麾下本就没有多少能征惯战的将领,加上袁术逃到河东之后就一直龟缩于此,麾下将士对于袁术早就失去了信心。丁宽又是大军压境,又是派出孙策出面招降,月余时间就平定了河东、河内二郡之地,袁术驻扎在外的将领则是纷纷望风而降。

这月余时间,丁宽虽然没有急于攻城,却一直不停的向城内射入书信,劝降、离间,各种小花样不断,弄的安邑城内更是人心惶惶。

而在外驻守的将领不断投降的消息,也使得袁术更加心神不定,看着麾下将领,谁都象要投降丁宽,弑主求荣的叛徒。

惊惧的袁术,根本不敢再信任麾下的外姓将领,城内的兵权,全部收缴了回来,交给袁氏的族人统领,各处城门也被下令彻底堵死。

即使如此,知道已经大势已去的袁术,也只敢躲在临时的行宫之内,更是调集最信任的亲兵把行宫牢牢围住,以防有变。

忧惧之下,接连几日噩梦难眠,年纪不轻的袁术终于一病不起,很快撒手人寰。相比于历史上袁术临死之前,想要喝一口蜜水都不可得,这一世的袁术没有那么凄惨,至少临死之前,妻儿子女都在身侧,也没有缺衣少食。

袁术一死,剩下的袁氏族人再难压制住城内的局面,被大将雷薄怂恿外姓将领,躲了兵权,献出了城池。袁术的势力,至此彻底灭亡。

丁宽不愿用酷烈的手段,并没有诛灭袁术的全族,只是把袁术全族暂行圈禁扣押。但已死的袁术却没有那么幸运,丁宽下令把袁术的尸体进行了枭首,着人把首级送去了邺城,并且以袁术僭号天子的罪名,要求汉室朝廷惩治他的同父异母兄弟袁绍。

邺城是袁绍的地盘,天子刘协和汉室朝廷,不过是托庇在袁绍境内的傀儡和招牌,哪有能力真的惩办袁绍?反而需要安抚袁绍,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丁宽也没有想过,真能借此罪名就能够清除袁绍。但此举却并非没有意义,反而用意歹毒,一石多鸟。

提出袁绍的罪名,是为了下一步正式出兵攻灭袁绍,建立名正言顺的借口。汉朝一向有罪名连坐的传统,同为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二人又是同父异母,虽然袁绍被过继给了袁成,但袁术的恶行,对于袁绍的声望,仍然是巨大的打击。

同时,袁术自称天子,汉室朝廷却无法处置袁术的兄长袁绍,更是把汉室的尊严打落到尘埃之中,向世人证明汉室的权威已经彻底沦丧,为自己取代汉室进行舆论上的铺垫。

公元208年秋,等待秋收完毕,丁宽率领的大军从朝歌出发,正式开始进攻最后一个诸侯袁绍,而张颌、臧霸、吕布等将领,也率领兖州、青州、渤海、幽州、并州的兵马,四面八方杀入了冀州。

袁绍的兵马本就有十万之众,在丁宽攻伐袁术之时,袁绍虽然没来得及出兵参战,却拿出了所有的钱粮,紧急进行了征兵,麾下兵马扩充到了二十万,要与丁宽决一死战。

袁绍虽然兵马不少,很多麾下将领也有死战的决心,但被丁宽超过三十万兵马,四面包围,一切努力也不过是临死挣扎。

随着袁绍麾下大将颜良被吕布斩杀,文丑被关羽枭首,高览兵败投降,袁绍的兵败就已经成了定局,袁绍也只能领着最后的五万残军,死守邺城。

这次丁宽却不再多做耽搁,兵围邺城之后,很快就调来了各种攻城器械,发起了最后的攻城之战。

袁绍作为曾经的诸侯盟主,党人领袖,到底不是袁术那种纯粹的纨绔子弟可以比的。虽然困守孤城,败局已定,袁绍麾下的兵马却是没有主动献城纳降,而是在沮授、审配等冀州名士的率领之下,抵抗到了最后。

直到邺城的城墙被丁宽的投石机多处砸塌,大兵涌入,仍有不少忠于袁绍的兵马,在城内与丁宽的兵马展开了巷战,用生命和血肉,表达了对袁绍最后忠诚。

一向优柔寡断的袁绍,在最后的时刻也展现了难得的决绝,在丁宽的兵马围攻袁绍府邸之时,挥剑自尽,宁死不肯向宿敌丁宽低下头颅。

与袁绍一起自杀的,还有田丰和审配两个刚烈之人,另一位冀州名士沮授虽然没有自杀殉主,战败被擒后却拒不投降,最后被丁宽放回故里,隐居终身,不再出仕。

袁绍麾下的冀州将领表现出了臣子的气结,但袁绍一直信任有加的党人一流,却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在许攸的带领之下,纷纷投降请罪。

虽然研发了各种攻城利器,但围攻坚城一向是冷兵器时代的最艰苦作战方式,丁宽围攻邺城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才攻破了这座坚固的雄城。

从丁宽出兵河北,攻伐袁术,到攻破邺城,袁绍自尽,丁宽用时超过了一年,调集的兵马有三十多万,终于消灭了二袁的势力,也彻底平定了汉末的所有诸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