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了,应该快了,山洪爆发几个小时便退去了,它的覆盖面积不算太多,最多几百平方公里。”
“我这一上午走走停停,少说也有十几公里,我推测,最多再走两个小时,应该就走出去了。”
中午太阳的直射还是有些晒人的,秦苏摸了摸额头,随后将冲锋衣的帽子戴上,
虽然一上午都没歇过,但他嘴巴可没闲着,不是和观众聊天就是吃些野果,倒也惬意。
“可以看出来,地上的积水越来越少了,并不是蒸发或被吸收了,而是因为我逐渐远离洪水的泛滥区。”
“当然,没有洪水并不意味着那里就是干燥的,雨水的覆盖面积可比洪水要大的多。”
“即使这样,那里的生态环境也要比现在原来的地方要好,至少植被和动物的生存并没有受到影响……糟糕!”
秦苏正说着,突然脚下一软,右脚已经消失在了水平线
他遇见了沼泽。
秦苏之前一直强调森林沼泽的隐藏性和危险性,可自己还是因为一时疏忽大意中招了。
还不止如此,猝不及防下,连带他整个人都要往前跌去。
只是一瞬间,秦苏腰腹发力,硬生生扭转过了前倾的趋势,一屁股坐在沼泽地里。
【大秦摔跤了?】
【不对劲吧,是我眼花了吗?怎么感觉大秦身体在一直下降。】
【什么摔跤,这是沼泽啊!】
在直播间众人的惊呼中,秦苏的身形在缓慢下降,因为是跌坐在沼泽地,秦苏的胯部已经被淹没了。
“没事,没事,小沼泽,吸力不强。”
秦苏说是解释,其实更像是在给自己鼓气,毕竟陷入沼泽地这种事,他也是第一次遇到。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冷静,思路要清晰,不能慌乱。”
“现在,我首先要增加我的受力面积,尽可能的减慢我的下沉速度。”
秦苏脱下冲锋衣,铺在自己身后。
因为两条腿都陷进去了,秦苏只能一种别扭的姿势转身,趴在衣服上面,尝试抽腿。
“呼……呼……接下来,我得抽出双腿。”
“这个过程必须小心谨慎,每做一个动作,都应让泥沙有时间流到腿底下,急速移动只会使泥沙之间产生空隙,将身体吸进深处。”
秦苏喘着粗气,小心翼翼的抽出双腿,同时利用上肢力量以仰泳的姿势向后挪移。
为了更保险,探路的手杖也被他放到了身下架着,虽然很快便被吞噬了,但多少为他支撑了会。
好在秦苏跌落沼泽的地方距离沼泽边缘不远,也就半个人身的距离,如果他平躺下去,甚至肩膀都能搁在岸上。
通过冲锋衣铺垫出来的道路,秦苏成功脱身,连滚带爬的离开沼泽。
“十分钟,我只花费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便从沼泽里逃出来了,但这并不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恰恰相反,这十分钟消耗了我大量体力,甚至相当于行走一个小时的消耗。”
“而且这种情况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直到现在,我的心脏还在剧烈跳动着。”
秦苏躺在地上,浑身都是泥渍。
又一次生死危机,他又挺过去了,可他并没有任何高兴的心理,没有人想在生死线上徘徊。
他只是偷懒没探路,便落入了沼泽,这可不是巧合。
在野外,这就是大意的下场。
“唉,衣服全脏了,特别是冲锋衣,也穿不了了,鞋子里也都是泥水,行进速度又得减缓。”
秦苏犹豫再三,还是没穿冲锋衣,冲锋衣两面都是泥,穿上也是负担,还不如在手里提着。
倒干了鞋子里的泥水,秦苏随手抓过一把杂草胡乱擦了擦,便穿上鞋子,再次出发。
今天的任务不轻松,他不能在这里耽搁太久。
“目前还得绕过这片沼泽,虽然这片沼泽不大,可少数也得花费我半个小时。”
“其实仔细来看,是可以看出来沼泽地和普通地面的区别的,这一片都没树,没灌木丛,都是杂草,本就不寻常,也就是我大意了,要不然不可能中招的。”
秦苏说的是事实,森林沼泽本就不像雨林沼泽那样有欺骗性,雨林沼泽在你陷入的前一刻,你还会以为它是正常的地面。
再有就是沙漠里的沼泽,不,应该叫流沙,流沙看上去就是普通的沙面,甚至更加平整,可致命性也是最强的。
就这样,秦苏带着一身泥渍前进了五公里,地面上终于不再有积水了。
即使地面和周围的树木大多还是潮湿,可秦苏已经可以感受到空气中干燥的气息了。
“老规矩,找水源。”
有了前两次找水源的经验,这次秦苏倒是很快,只是一个小时,便找到了一条小河。
这条小河的规模和流量没法和之前两条相比,可也有七八米宽了,深度大概在一两米。
再加上水面时不时点起的涟漪和河边不明显的蹄印,让秦苏坚定了在这里搭建住所的想法。
“就这里了搭建住所了,水源食物应该都不成问题,满足住所的基本条件。”
“刚刚下过雨,河水已经暴涨了,规模还是不大,说明这条河的极限就在这里,既然这样,我就不需要离的太远,河边几十米搭建住所就可以了。”
“为什么我感觉这个流程如此熟悉?”
秦苏挠头,找水源,搭建住所,这是他来到荒野的第五天,就已经经历两次了。
这是第三次。
【原来你还知道熟悉啊(滑稽)】
【待会有个流程更熟悉,大秦要不要再次体验一下?】
【说的是被熊追,被洪水追吗?我实在想不出来还能被什么追了。】
【野人?】
秦苏尴尬的摸了摸脑袋,五天三次,确实有些频繁了。
希望这次不会再遇到什么幺蛾子。
言归正传,时候不早了,得准备搭建住所了。
秦苏看了看屏幕上的时间,下午三点多,离天黑还有三四个小时,一切都来得及。
“搭建住所,并没有一定的标准,重要的是因地适宜。”
“就像第一次,我利用的是枯树,第二次因为周围树木植被茂密,我多次利用植被。”
“这次,要整一些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