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敢阻止朕改制?下诏狱!朕让谁下诏狱谁就下!(1 / 1)庭外有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景辰也就不好再言语。

而左佥都御史吴玉倒站了出来,孙承宗也没来得及阻止他。

吴玉只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妥,言路只可开于士人,不可开于武夫庶民!武夫乃粗莽之辈,哪里知道礼义廉耻;庶民更不知礼数。且对于庶民,不使其做哀哀饿殍之世,便可称为盛世!怎能还使其有议论公卿之权,这简直是乱尊卑!”

“陛下!这没有乱尊卑!”

“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圣人说的话,选有识庶民可直升言官,为君父进言,乱了什么尊卑?”

“除非圣人的话是错的!”

陈子壮直接反驳起来,且又道:“何况,太祖所定《大诰也有言,民可将不法之事直陈天子。”

“难道,太祖的话也有错吗?!”

吴玉则反驳问道:“官为民父母,岂有子能告父母者!”

“这不是告父母,这是让子民陈词于君父!”

陈子壮回道。

吴玉发现他自己也辩不过陈子壮。

因为儒家的学问很多时候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看你怎么用,四书五经也就那么些话,能言善辩者,真正的八股文高手,总是能将这些话,以及所谓祖制,组织成有利于自己的论据。

榜眼出身的陈子壮有这个能力。

吴玉现在也辩不过陈子壮,也还是只能给陈子壮扣帽子:“陈集生,你现在的言论是在惑君乱国!”

陈子壮没理会,因为一般到对方扣帽子时,已经没必要再争辩,他只向天启禀道:“臣只请陛下圣裁!可纳,也可不纳!”

天启想起了陈子壮所言的“文官专政”一词,也就毅然决定道:“拟旨,着制策司议定陈卿之言,拟成言路改制题本呈上来!”

“陛下圣明!”

陈子壮这里也回了一句。

他也没想为外戚说话,也没想照着外戚的意思,请求朝廷改制。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大明真正关心社稷黎民生死的权贵官僚里,甚至不惜得罪食利者的,就只是这位张国舅,这让他也没有办法,与其选择和多数士风堕落的士大夫同流合污,不如做国舅张贵在清流中的奥援。

反正皇帝又不是昏主,不会不懂他。

张贵此时也只是一笑,他现在不得不承认,让陈子壮这样的人站出来,的确比自己亲自站出来更合适。

源自于台谏制度的大明言官制度,本来的作用是辖制内阁和六部的。

但也因此,言官往往会成为内阁和六部推行改革的阻力,也会成为坏朝廷大政的根源。

所以历史上张居正变法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考成法控制六科。

张贵也知道言官会是变法改革最大阻碍,甚至哪怕是在关外增设一辽南镇,都会受到言官的掣肘。

有时候,张贵真希望天启可以直接废了言官制度。

因为到如今的大明,已经有了成熟的印刷技术,且出现了大量流行于市井的话本,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办报的方式,让皇帝看见民间舆论,而不是只让一小部分文官来代替整个天下的言论。

但张贵知道这目前还不可能,天启作为帝王,还是希望阁臣尚书能被言官制衡的。

而且,估计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只怕也无法接受,一个王朝没有台谏官。

所以,张贵只与陈子壮聊过,希望把建言风闻奏事的权力给更多的人,尤其是非文官政体的人,因为不能让皇帝只听来自士大夫阶层的人哔哔呀。

“陛下三思,此制万万不能改!”

“言官须用读书人啊,而且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否则恐会令言官皆把持风闻奏事之权而牟利呀!”

吴玉继续谏阻道。

“难道现在只用两榜进士的文臣,言官就没有借此事牟利的?”

“比如这次建奴的反间计,若不是礼科给谏周邦瑞等贪贿,武长春能利用得了他?”

陈子壮说着就向天启禀道:“陛下,据臣所知,朝中大臣之所以多对孙传庭、周遇吉二人不满,虽与二人由国舅爷举荐有关,但本质上其实是因为,孙传庭在任辽南巡抚期间,垦荒出金州、复州、盖州三州良田无数,而朝中不少言官则有意在于这三州诡寄与飞洒田亩,且以弹劾相威胁,因为陛下下旨这三州之地三年不征税赋,若在这三州招佃收租,不可谓不是厚利!但孙传庭明确拒绝权贵官僚们所请,只分地与平民。”

“陛下令孙传庭于辽南奉旨募带饷民壮十万,不少言官让其送空饷名额给他们,且亦以弹劾相威胁,但孙传庭仍旧拒绝!”

“这才导致朝中大臣多对其不满,尤其是有风闻奏事之权的言官,孙传庭不肯使实边之事为贪官污吏所坏,才招致满朝非议!”

“而这也由此可见,只是文臣充任的言官,也并不清廉。还不如引入非文臣出身的忠直廉明者,或许还能互相监督。”

“陛下,臣也认为陈翰林所言甚妥。”

在任辽东经略期间深受言官所害的兵部尚书熊廷弼也站出来回了一句,且道:“比如这次,如果言官中有熟稔边务的武臣担任,就不会有人人都说孙传庭会勾结建奴,因为稍知兵者,便知道如今建奴最想除掉的眼中刺肉中钉就是辽南,此时传出孙传庭勾结建奴,无疑就是建奴的计谋,而不会相信建奴的反间计。”

陈子壮也跟着道:“没错,如此,也就不必需要国舅爷出来力保,言官内部就能让陛下听到真正的公正之言。”

在登莱巡抚任上而立下收复辽南之功的袁可立也因为受过言官的掣肘,而跟着说道:“臣也认为,或许言官应该多选一些熟稔边务熟稔军务的武臣,如此,更利于陛下做出明断之决策!”

任过边镇封疆的文臣都选择支持。

天启从即位以来也亲历了边事屡次被言官搞坏的情况,这次又亲眼目睹了孙传庭等差点被朝中大臣配合建奴反间计扣个谋反罪的帽子,所以,也就继续言道:“此事不必再议,为中兴大明计,言路不能只开于文臣,再议者,必严办!”

但这对于朝中清流文官们而言,这的确是在变相制衡他们,在变相的搞文武制衡。

所以,吴玉还是不愿意,但他也不敢明确反对。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陈子壮和他背后的国舅张贵预谋好的,而趁着这次言官等中了建奴反间计而差点坏了大明边事的机会提出来,所以,他便只针对陈子壮道:

“陛下,陈翰林刚才自己承认了,他是外戚朋党,他提到是因为国舅爷力保边臣他才这么做的,他这明显是受了国舅爷指使,他在结党!”

陈子壮没好脸色的看着吴玉:“陛下明鉴!臣刚才不是这个意思!臣也没有朋党,臣若有朋党,也和国舅爷一样,是帝党!如果吴佥宪执意认为臣是国舅爷朋党,那臣愿和国舅爷一起下诏狱,接受东厂严查!”

张贵也道:“臣也愿意!”

“又来了!”

天启无语,突然喝道:“够了!”

接着,天启就道:“诏狱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说着,天启看着吴玉:“传旨,左佥都御史吴玉御前随意攀咬大臣勋戚,大放厥词,毫无持正之德,不堪为朝臣,将其下诏狱!”

吴玉猛地抬头看向天启,满脸问号:“说要去诏狱的不是我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