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六章 微服私访(1 / 1)从一数到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陛下?”

盯着眼前这人面孔,李东阳老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来。

而站在他眼前的人,确实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天子,九五之尊,朱厚照。

“陛下,您怎么来了?”

反应过来之后,李东阳忙开口询问。

朱厚照却也是一脸惊喜的模样,他先是上下打量了李东阳一番,随后乐呵呵的说:“哈哈,原来李爱卿在这啊,害的朕好找。”

说完,也没解释李东阳的疑问,径直就要走进书房。

李东阳见状,感觉不妙,忙就要去阻拦。

没办法,他书房里全都是女子画像,被人看到实在丢人啊!

于是,他便劝阻说:“陛下,老臣还是带您去大堂吧,这书房阴暗,恐怕……”

他的话还没说完,身后,数十个大臣也一股脑的挤了上来。

随即,李东阳的脸色彻底变了,原本他还以为是朱厚照这人来的,不成想,竟然连这些大臣们也都来了。

而这些大臣们见到李东阳,个个都是不屑一顾的样子。毕竟他们当中大多数可是自诩清流,绝对不能与李东阳这种奸佞小人为伍。

随后,这一大帮子人便也随着朱厚照的步伐,进入了书房。

随即,不出所料,里面传出了一道爽朗的笑声,“哈哈哈,李爱卿竟然也喜欢女子啊!”

发出这声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厚照。

而随着他一开口,更多的大臣们也都注意到了书房内的画,哄堂大笑起来。

“哈哈,李大人可真是有闲情雅致。”

“不愧是李大人,涉猎广泛,兴趣独特啊!”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搞得李东阳有些抬不起头来,就仿佛是小孩子犯错被家长得知了一般。

早知道会如此,还不如在自己府上作画呢,虽然家中母老虎凶悍,可也比在这里被人嘲笑要好得多啊!

李有些后悔了,可就在此时,朱厚照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经从里面出来了。

“李爱卿,想不到你还有这种爱好,如此,朕给你介绍一个人,你们应该很聊的来。”朱厚照笑眯眯的说。

李东阳以为朱厚照是在开玩笑,只得尴尬的笑了笑,“陛下好意,臣心领了。”

然而,朱厚照却摇头,“心领不行,得接受啊!”

实际上,朱厚照要说的人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才子。

没错,就是唐寅唐伯虎!

此人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不仅作诗作得好,画画也是一绝。

当然了,最出名的还是仕女图,所以想来应该和李爱卿很谈得来。

却听这时,李东阳突然扯开话题道:“陛下,您此番来太原城,所为何事啊?”

经过李东阳这么一提,朱厚照才猛地想起来,自己是带着任务的。

于是,他对李东阳道:“朕此番来太原,一来就是想体验一下火车。如今看来,两地往返的时间确确实实得到了缩短,从此之后,大明朝太原运输物资人员就要快许多了。”

李东阳忙跟着点头,火车所带来的效应是空前巨大的,就比如京城到天津卫的铁路。

那条路线自从开通之后,整个天津卫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许多多在京城中站不住脚的企业工坊全都搬迁了出来,开始转而在天津卫发展。天津卫的地理位置,于是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通过铁路与京城紧密联系,商品货物还有人员物资都能在第一时间运输完毕。

另外,天津卫还有大明最大的港口,海运能力也是可见一斑。在天津卫产出的商品,不只可以卖到周边,甚至还能通过船只卖到海外其他地方。

于是乎,在经过了几轮发展之后,天津卫的经济也随之起飞了,甚至隐隐有赶超京城的趋势。

而这,还只是铁路所带来好处的冰山一角。

如今,从京城到太原城的铁路也是这个道理,首先,由于太原城靠近北方边境和西北地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因此,大明的某些产业必然会向着太原城而转移,这是可以预见的。

其次,太原城作为抵抗北方草原人的桥头堡,大明也必然会加强对此地武装防卫。

并且依靠铁路,大明可以快速完成兵力和武器物资的运送。

想到这,李东阳不禁深吸了口气,这铁路通车,果然意义巨大啊!

不过,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只不过是想躺平罢了,混吃等死就行。

正思索着出神,却听朱厚照又道:“太原城中的义务教育和土地分配,开展得如何了?”

朱厚照现在最关心的无非就是两件事,正是义务教育和土地分配。

对于这两点,李东阳还是有所关心的,因而信心满满的答道:“回陛下,开展得很好。”

朱厚照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来都来了,莫不如亲自去瞧一瞧。

于是,他大手一挥,对着身后的大臣们说道:“走,随朕微服私访。”

说完,便又带着一大帮子人呼啦啦的走了。

后方,李东阳看着这一幕,嘴巴忍不住抽了抽,好一个微服私访,带着这么多人,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皇帝?

叹了口气李东阳很无奈,绘画计划被打乱了,可他也没什么办法,只得跟着大部队一起去了。

…………

不多时,太原城中,一个义务学堂内。

朱厚照的身影出现在了学堂外边,现如今,由于玻璃产业的快速发展,太原城中新建的房屋窗户,也都用上了玻璃窗。

朱厚照于是就趴在窗户外边,好奇的朝里边张望。

而一帮大臣好奇,便也都凑了上来,趴在窗户上往里看。

教室内有许多孩童,大多数穿着都是破破烂烂的,显然都是苦命人家的孩子。

而在教室的前方,一位身着素袍的先生手持一根粉笔,正在黑板上书写着什么,由于距离太远,众臣都看不太清楚。

随即,那个先生将文字写完,转而说道:“所谓雷电,其实并非是雷公电母造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现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