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的数学研究难以寸进,干脆停了下来。
十多年如一日的学习,需要点闲暇调剂,沈明睡了整整一天。
清醒之后,他开始考虑接下来的日子该干什么。
十多年来,沈明能感觉到身体没有发生一丁点变化,依然保持在2019年6月30日星期天时的状态。
所以他并不着急,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母亲的话沈明已经倒背如流了,沈明甚至可以预知每一个语句间的停顿时长。
他给家里打过几百次电话,每次父母聊的内容都大致相同。
为什么要打电话呢?
因为沈明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维持对亲情的记忆。
否则,他会把一切遗忘,时间会洗刷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同样地,沈明需要警惕自己意识和三观的改变。
在同一天循环往复,他几乎什么都不用担心,金钱、道德、甚至是法律,对他都缺乏基本约束。
人生准则不发生偏移需要不断地自检与纠正。
而其中重要一环,就是不能让自己脱离社会,否则极致的孤独感会把沈明淹没,这种孤独感是源于全知全能。
这十多年里,沈明吃腻了周围每一家餐馆,走在小区里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相同的新闻看过无数遍。
前一两年的新鲜感过后,上述这些情况很容易把人逼疯。
沈明强迫自己抛弃某种错觉:这世上的其他人不是NPC,他们不是沿着时间线朝前走的可怜虫,自己也并非与众不同。
“你在修行,在全面进化!”沈明时刻提醒自己。
沈明手背上的数字已经记录到了3826,这一天早上他什么都没做,经过思考,他决定开始研究历史。
敬爱的周总理说过:“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
“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沈明深以为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他也坚信,未来赤旗将插遍全球。
到那时,白皮肤黑皮肤们请教中华历史时,一问三不知,那该多丢人?
所以,沈明决定学历史。
怎么学?他决定先看书。
沈明把目光聚焦在五本书上。
分别是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严耕望的《治史三书》,顾颉刚的《中国史学入门》,吕思勉的《为学十六法》。
这五本书,非常细致地阐述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以及如何确立良好的研究方法。
可以为沈明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循序渐进地进入历史的大门。
它们是史学大家们一生治史的经验之谈,虽不能说全盘接收,但这种经验比读一万本速成历史读物和没营养的东西要好不知多少倍。
两年后,沈明读完了这五本书,他此刻又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自己文言文基本功不行,这已是研究历史的拦路虎。
怎么办?
中国历史的研究离不开文言文的基本功!
于是,沈明又买了王力的《古代汉语》,一本《古文观止》,还搞到了电子版的梁启超的《读书指南》,张中行的《文言津逮》。
又是两年,沈明文言文算是初窥门径了。
学习历史的第五年,沈明选择硬肝白寿彝的《中国通史》。
这是我国通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总共12卷22册,1400万字!
沈明对《中国通史》倾注了大量精力,因为它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所研究的史料。
其中既包括文献的,也包括考古的,既有当时人写的,也有后人写的。
沈明一边学习,一边考证,碰到感兴趣的,还要额外查阅资料,很耗时间。
因为每天早上都得买书,所以沈明每天起床后干脆长期驻扎在汉唐书城。
上午9点半买好书,10点包场旁边的咖啡厅,一坐就是一天。
做的读书笔记轮回后就会消失不见,沈明必须全部用脑子记下来。
五年后,沈明读完了这部著作。
他在学习的同时,也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信书而不尽信书。
这个系列里很多内容有待商榷,沈明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沈明又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深入学习了《二十四史》。
这套书,很多领导老板都会在办公室或者书房摆上,但真正翻看过的寥寥无几。
这套书总价才1000多块,平均下来,一本1000页厚度的书,价格连20元都不到,真可以说是非常超值了。
知识是无价的,可偏偏知识又是廉价的。
普通人即使知道它便宜,也不会碰,为何?
因为对普通人来说,首先是读不懂。
就随便举个例子吧,沈明从后汉书到隋书这几部,读得头都要炸,随便找一句:
今圣上之育斯人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
这里骈体太多,对普通人很不友好。
其次,普通人看这个,难以带来直观收益。
大量时间成本的投入,没有经济回报,是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忍受的。
尤其是一线城市,卷的厉害,生活成本太高了,有人下班回去还跑会滴滴呢,天天看这些,房贷车贷怎么还?
而且,对多数人来说,《二十四史》枯燥且乏味,即使倒贴钱,也坚持不下去啊。
沈明花了五十年的时间,基本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比较通透的认识。
除此之外,先秦各家流传下来的典籍或残篇沈明也花了几年的时间阅读过。
秦汉时期的著作,如《淮南子》《盐铁论》《论衡》等涉及政论的内容也都看过。
沈明愈发感觉,其实通览和熟知,意义并不大,无非只是记住典故和大事件,多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读中国古代的史书,沈明喜欢去体悟和反思什么是人心,什么是人性,什么又是社会。
能读懂并牢记这三样,再加上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规律的认知,那么即便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他没有全部记住,也是成功的阅读。
因为读完后,沈明发现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视角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位置,也不再完全用单个人微观感受去思考身处的世界。
慢慢地,沈明对不同阶层的思想和利益有了更加客观和深刻的认知。
沈明试图掌握古代整个社会的律动,设想自己处在那些事件的中心,会有怎样的应对。
他逐渐发现,一切冠冕堂皇天花乱坠的理由,都为了隐藏不可告人意图的障眼法。
他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利益,什么是欲望。
多年的历史学习,沈明看到的古代世界和人心都是赤裸裸的。
这也愈发坚定了沈明培养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