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众女仙想请堡主转世身回到瑶池仙堡,可惜未能如愿。
孤月是目前昆仑唯一传人,她走了,昆仑就断绝了。
周伟雄于是拉着朝霞去见了孤月,先混个脸熟,未来说不定还有交集。
当然,主要是周伟雄对张柏芝还是有点兴趣的。
随后朝霞回瑶池叙旧去了,闭关了这么久大家一起团聚一下。
于是周伟雄开始御剑到处乱串,到各个门派串门,认识了一圈同道中人。
特别是青城李静虚。李静虚原来的外号是极乐真人,他开创的门派也叫青城派,其实和后来朱梅的青城派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他们修炼的功法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算是两个不同的流派吧,只是在名字上重名而已。
李静虚曾是长眉真人的陪侍,虽然身份比长眉真人低一个档次,但是修为和道行丝毫也不含糊。
据说他的剑法自成一家,此时便已经和长眉真人不相上下了。
李静虚收了两个弟子,这两个弟子很不乖巧,经常做一些伤天害理的勾当。
李静虚听说后,就亲自下山去清理门户,他亲手将他们处置后,又修炼了一段时间。
终于领悟了上乘法诀,自此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孩童的模样,所以又改称为极乐童子。
但是由于他和两个恶徒的师徒情分在,而两个恶徒的孽债也在,所以他甘愿成为散仙,以婴儿之身修炼外功,许下宏愿,修满十万倍外功方算得圆满。
周伟雄记得到长眉真人飞升以后很久,李静虚都没有飞升,虽然可以随时飞升,但是外功没有修满坚决不飞升,绝对是大佬啊!
估计整个蜀山世界除了长眉真人,就数他最强了,就是不知道现在蜀山综合影视世界,长眉要是飞升了,血魔再现,李静虚会怎么做了?
于是,周伟雄毕恭毕敬的准备上门请教李静虚。想当初他刚到蜀山的时候,就已经在青城山闭关修炼了。
只是没找到大佬的洞府所在,否则如果拜李静虚为师,其实也很不错。
周伟雄到了李静虚洞府的山下,抬阶而上,缓步上山以示尊敬。
才没走多久,忽然山道旁闪出一位姑娘,身穿一身白色纱衣,追着周伟雄喊道:“恩公!恩公!”
周伟雄回头一看,怎么像是云萝公主呢?
站定等候这位女子上前,仔细打量,确实像云萝公主。但是周伟雄也不急,还是等她上来解释吧。
这时候,姑娘已经赶到周伟雄面前道:“恩公,小妖终于等到你了。”
周伟雄很是疑惑的道:“不知道姑娘怎么称呼?”
白衣女子道:“小妖白素贞,恩公不记得我啦?”
周伟雄一听是白素贞,大吃一惊道:“我们以前见过吗?”
“二百多年前,恩公从天而降,砸倒了一位捕蛇者,你还记得吗?就是那次你救了我呀!
幸亏我努力修炼终于化形成功了。否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恩公呢!”
周伟雄一口老梗憋在肚子里吐不出来,要不要这么巧?看来港生和自己是纠缠不清楚了。
也不知道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大的因果,连续几个世界一直纠缠不休呢?
于是周伟雄问道:“那不知道白姑娘想要如何呢?”
白素贞道:“我来找你报恩呀!”
周伟雄道:“我真不需要你报恩的,那次我也是无意中碰巧了,并不是有意救你。”
说实话,对于与蛇共舞这件事周伟雄有点心里阴影,这真不是普通人可以做的事。
因此他不太敢搭理白素贞,虽然又是王祖贤的容貌。
白素贞这时却有点认死理,反正就是要跟着周伟雄报恩。
哎,头痛!
周伟雄这时对白素贞道:“我到这里是来拜见一位前辈的,等我拜见完这位前辈再说我们的事。”
于是白素贞跟着周伟雄就一起上山了。
蜀山世界其实是有很多妖修高手存在的,像天狐宝相夫人,万载寒铉都是妖修中的高手。
所以人妖相处没有想象中那么极端,除了后期峨眉占据上风后,三英二云开始见到妖修就喊打喊杀的。
到了李静虚洞府前,周伟雄赶紧报上名号,喊道:“晚辈峨眉玄机子拜见李师叔!”
只见洞府前一阵光芒闪过,就显露出一条直通内部的通道,明显是李静虚打开禁制,放两人进去了。
两人于是急忙踏上通道往里走。到了内部,就见整个洞府简简单单,并不华丽。可见主人是一个一心修行的苦修士。
迎客大厅正中央摆着一张大靠背木椅,此时上面正盘坐着一个孩童,应该就是极乐童子李静虚了。
穿着简单的道袍,眉清目秀,一副很可爱的样子。
两人上前行礼,周伟雄称呼其师叔。李静虚就问道:“不知道师侄前来可有什么要紧事情。”
周伟雄赶紧回话道:“没有特别什么事情,就是前来问候一下师叔,顺便请教一些修行中的疑问。却是打扰师叔修行了。”
李静虚点点头,看看旁边的白素贞道:“小白,你怎么也跟着一起来啦?”
看起来两个人还是认识的。
白素贞这时候献宝一样道:“前辈,他就是当初救我的恩人呀!我终于找到了。”
极乐真人这时候没有说话,只是紧闭双眼手掐法诀,似乎在演算着什么。
一盏茶功夫后,他缓缓开口说道:“看来你们俩纠缠甚重,因果重重,我也不能完全演算清楚。”
“这样吧,小白你怎么也是在青城山修炼的,可以算是我晚辈,那我就帮你一把,送你们俩去一处小世界历练一番。”
说着也不等周伟雄答应或者拒绝,抬手一道剑诀,劈开一道空间缝隙,接着又分别朝两人身上各自打了一道法诀,瞬间分开卷着两个人到了一处小世界中。
嗯,打在周伟雄身上的法诀是一道封印禁制,封印了周伟雄的法力。
眼睛一睁一闭间,周伟雄发现自己此时正站在了一处学堂中,底下坐着一群学子,正在朗读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