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一个星际文明发展的两条完全不同的路。(1 / 1)少一尾的九尾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当徐川接到斯塔凡?诺马克秘书长的祝贺来电时,另一边,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发布会也正在同步进行。

相对比较往年物理学奖与化学奖会在不同的日期公布来说,今年这两项自然科学奖选择了在同一天公布。

原因很简单,两项诺奖的获奖者,都是同一个人。

考虑到这个因素,物化两院的评选委员会在互相商议了一下后决定将公布时间放到一起。

反正他们已经打破了常规,也不怕再震撼一点。

当然,除了这点外,他们也希望物化双奖的荣誉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公布的时候,全世界都沸腾了起来。

在公布诺奖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国内外的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转发了相关的消息。

短短一个小时不到,徐川荣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的新闻消息便直接冲上了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热搜了。

【卧槽?川神又双叒叕获奖了?】

【妈耶!物理奖和化学奖居然同时颁发给了一个人?这应该是历史上的首次有人拿到不同类型的诺奖吧?】

【首次倒不是,上个世纪的居里夫人就分别拿到过物理奖和化学奖,只不过不是在同一年。除此之外还有获得了化学奖与和平奖的莱纳斯·鲍林,不过和平奖你懂的,狗都不要。】

【同一年拿到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诺奖可以这样子颁发吗?好奇。】

【理论上来说应该不行吧,但是规定这东西,本身就是用来打破的,川神拿两枚诺奖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感觉没有人比他更配!】

【如果算上18年的物理奖,川神他老人家已经拿到三枚了!而且这次颁奖的理由是强电统一理论的贡献,但他还有暗物质粒子、室温超导材料这两项百分百能拿到诺奖的成果(如果发的话),这都批发诺奖勋章了,好家伙。】

【就没人关心威腾教授吗?!他终于拿到诺奖圆梦诺菲双奖了!!!!】

【斜眼笑,学生带着导师拿诺奖,这什么科幻小说中的故事?笑死了。】

【还有德利涅教授,一个数学家拿到了诺奖,这样算下来,诺菲双奖得主一下就有三位了。】

.......

不得不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同一年将物理学奖与化学奖颁发给同一个人的消息就如同冷水倒进热油锅一样,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剧烈的讨论。

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够获得两枚诺贝尔奖的学者都屈指可数。

纵观诺奖自1895年成立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也就只有五个人而已。

更别提在同一年获得了。

能够在两个不同领域分别获得一枚诺贝尔奖,这意味着获奖者至少要在两个庞大的科学领域中做出全世界最顶尖的科研成果。

这个难度,抛开莱纳斯·鲍林的化学奖与和平奖来说,全人类也只有居里夫人做到过。

而且她还是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拿到的,难度远比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小。

毕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与学术的进步以及各个学科知识量的增加,几乎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就拿物理来说,纯物理学就有经典力学、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五大学科。

而多学科物理学还有化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经济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物理学、天文物理学七大学科。

两大分类加起来总计12门学科,而这十二门物理学科下,几乎每一个都有可以像树枝一样继续细分下去的子学科。

如果真要统计的话,当代物理学的细枝领域已经超过了三位数,正在朝四位数前进。

而对于绝大部分的学者来说,能在这三位数的某一个细枝领域中做到极致,获得其他物理学家的认可,就已经是需要用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去完成的工作了。

甚至对于大部分的学者来说,他们根本就走不到某一个细枝领域的最前沿,并且有能力将这个前沿区域往前拓展那么一丁点。

所以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要想在不同大学科领域下同时拿到诺奖,难度真的太大太大了。

.......

与此同时,另一边。

下蜀航天基地,带着任务前来航天局局长邬远康在向徐川了解清楚情况后已经离开。

办公室中,带着火星枯石菌最新研究实验数据过来的华科院陈文泽教授轻轻的敲了敲敞开的门,走了进来。

“徐院士,常院士。”

打了个招呼后,他看向徐川,眼神中带着浓浓的羡慕,笑着祝贺道:“恭喜徐院士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

作为一名学者,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他毕生的追求目标了。

当然,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毕生的梦想。

因为他从未将诺贝尔奖当做过自己的目标过。

毕竟梦想可以想,但目标是要追求和去努力实现的。

虽然说有时候他也会幻想一下自己能在五十岁之前被推荐一下评选科学院的院士,但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获得诺奖过。

因为以他的学术成就,距离诺奖实在是太遥远了。

作为当前学术界公认的最高奖项,拿到了这枚奖章就意味着获奖者可以在全世界都横行无忌,再也无需为科研经费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烦恼。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他想都不敢想的奖章,眼前这位比他要年轻近十岁的学者却已经拿到了三枚!

三枚!整整三枚,刷新了学术界历史,创造新史碑的数量啊!

这如何能不让人羡慕?

沙发上,徐川笑着道:“谢谢,我也确实有些意外,没想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评委会这么破格,会同时给我颁发两枚奖章。”

闻言,陈文泽教授有些好奇的开口道:“话说两枚诺奖的话,应该可以携带28名家属好友一起参加诺奖的晚宴吧。”

徐川看了他一眼,笑着道:“你想去?”

听到这话,陈文泽摸了摸脑袋,嘿嘿笑道:“这可是诺奖晚宴,估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没参加过,肯定想去了!”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笑着道:“如果有多余的话,我可不可以申请一个名额啊。”

“当然,如果不够的话也没关系,到时候徐院士帮忙拍两张照片,让我也远程体验一下。”

听到这话,徐川笑了笑,道:“那就送你一个名额好了,两枚诺奖附带的28个名额我应该也用不了那么多。”

事实上,别说28个参加诺奖晚宴的名额了,就是14个对他来说都足够用了。

毕竟他的朋友虽多,但好友一直就那么几个。

这段时间为了找到治疗火星枯石菌感染的办法,眼前这位也的确帮了他不少的忙,代替他在主持国际火星生命研究项目,就当是给他的奖励好了。

听到徐川的话,陈文泽眼前一亮,快速的说道:“谢谢徐院士!”

闲聊了几句有关于诺贝尔奖的事情后,陈文泽将手中携带过来的实验报告一人一份递给了徐川和常华祥,开口说起了正事。

“关于火星枯石菌的研究,目前月华台科研基地遭受感染的人员都已经注射了免疫蛋白药物。除去此前受感染最严重的四名航天员外,其他人的身体指标都已经恢复到了正常人的范畴。”

“至于刘杨和江新林的身体硅基异化结构,还需要等待后续的观察,以确认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正常的人体结构。”

“另外.....”

停顿了一下,他看向徐川,接着道:“关于火星枯石菌感染动物的研究,通过感染后的小白鼠身体组织切片,以及活体实验观察,我们已经初步确认了这种细菌的感染模式。”

“如果是从感染模式以及与宿主的存在关系来说,这是一种地球上尚未出现过的形式,既非细菌,也非病毒。”

闻言,徐川有些好奇的看了过去:“但我没记错的话,从之前的实验数据来看,它与宿主的关系是寄生关系吧?”

“这种火星生命在进入人体细胞后,完全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

陈文泽教授点了点头,解释道:“是的,如果是单纯的从这方面来看,火星枯石菌属于病毒类型。”

“但生物学界判断一种生物的种类往往需要从多方面条件来进行。”

“虽然说病毒对宿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存在着‘协同演化’的关系,但从宿主的角度来观察,这种协同演化是被动型的。”

“因为不进化出免疫或杀死对应病毒的手段,宿主细胞就会死亡。”

“而火星枯石菌则不同,它的确需要宿主细胞来提供营养物质进行繁衍生存。但在寄生的过程中它就像是穿上了一件隐身衣一样,很难直接触发宿主的免疫系统。”

“而在寄生的过程中,它还会借助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合成一种激素。”

“这种枯石激素通过寄生细胞释放出来后会进入宿主的体液循环,进而参与宿主的代谢活动。”

“并且这种激素还能够进入类骨组织结构中,与宿主体内游离的偏硅酸进行结构,产生全新的硅基蛋白。”

“这也是感染了火星枯石菌的人身体结构组织会出现硅基化变异的原因。它与我们之前推测的原生细胞被改造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与地球上的病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

“而如果要对其划分一种生命形式的话,从目前的观察到的情况来进行归类的话,应该对其建立一个全新的分类。”

说到这,陈文泽教授看向徐川,眼神中又带上了浓浓的羡慕。

虽然说划分一种生物的种类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生物学界内部的事情,但如果说最有资格对这种火星枯石菌进行种类划分的,毫无疑问是眼前这位了。

毕竟火星枯石菌是在他主导的载人登火工程中发现的,而治疗这种火星细菌感染的方法也是他找到的。

“共生、枯石激素、代谢异化,有点意思~。”

听着陈文泽教授的解释,徐川摸了摸下巴,眼神中带着饶有兴趣的神色。

思索了一会后,他看向陈文泽教授,开口问道:“能找到是哪一段基因结构在控制这种激素的合成吗?”

陈文泽点了点头,道:“应该没问题,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枯石菌的遗传基因结构突破已经全部做出来了,后续我们会针对性的进行每一段完整的遗传片段进行基因编辑实验,以了解不同的片段会带来什么不同的功能。”

火星枯石菌的遗传基因的确比常规的病毒细菌要复杂不少,但相对比对人类的每一种基因片段进行编辑实验了解它们的功能来说,就要简单太多了。

尤其是能够制造蛋白质的编码序列,数量相对比非编码序列来说通常仅占比不到百分之五而已。

就像人类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预期的少得多,其中的外显子,也就是能够制造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只占总长度的约1.5%。

而这种火星枯石菌的外显子,即编码序列很显然比人类更少,破译它们需要的时间也更少。

徐川点了点头,道:“那交给你们一个任务。”

“简单的来说,就是找到这种控制硅基蛋白合成激素的基因片段,对其进行及分析,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尝试性的去使用碳基、钙基或硫基等结构去取代原本的片段。”

听到这话,陈文泽教授眼眸一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深吸了口气看了过来,忍不住问道:“您这是.....”

徐川笑了笑,道:“如果能够解决掉火星枯石菌改造异化人体结构的副作用,那么对于人类来说这就是一次全新的进化方向。”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对于已经开始进行太空探索的人类来说,面对宇宙中各种复杂环境的行星将是未来最常见的事情。”

“相对比整个大宇宙来说,人类身体的适应环境的确太过于单一脆弱。只能生存在固定类型的星球上。”

“而现在我们面前就有另外一条路。”

“如果说人类文明真想要走出地球,那么除了寻找适宜生存的外星球,以及改造条件相近的外星球让其变得宜居以外,让人类主动进化适应不同的外星环境,或许也是一条路。”

“或许在当前看来它可能极大的违背了伦理与道德,也会引起极大的争议。”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先进行技术储备。”

......

PS:月底了,求大佬们手中的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