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凭什么只有数院有徐院士的课?(1 / 1)少一尾的九尾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25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是——”

“徐川、爱德华·威腾、皮埃尔·德利涅三位教授!”

当名单宣布的那一刻,震耳欲聋的掌声如潮水般响彻了整个会场。

正如安德斯·伊尔巴克教授所言,强电理论在数学上的统一,不仅仅是对标准模型的完善,更将整个人类文明引领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坐在台下,罗杰·彭罗斯看着舞台上的获奖者,一边鼓着掌一边感慨着说道:“没想到威腾居然以这样的方式拿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诺奖勋章。”

不得不说,在物理学界,若要说对诺贝尔物理学奖执念最深的,那毫无疑问是爱德华·威腾了。

他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渴望,几乎整个物理学界的学者都清楚。

但遗憾的是,诺奖评委会不可能将物理学奖颁发给一套目前无法通过实验证实的超前理论。

哪怕是这项理论在数学上逻辑正确,没有漏洞,也不可能。

毕竟因为无论是弦理论还是他完善的m理论目前都是未经证实的理论。

一旁,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赖因哈德·根策尔教授感慨着说道:“他收了个好学生啊。”

尽管并不是因为他的m理论而拿到的,但诺菲双奖,威腾的执念在这一刻已经完成了。

不过他对那位年轻的学者更感兴趣,这次特意从德国赶过来参加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也是想和他聊聊一些天文物理领域的问题。

尤其是关于虚空场·暗物质理论中对大质量天体,比如河系中心黑洞的形成原因解释,以及徐-韦尔·贝里定理对精确计算遥远天体各种参数的手段,都是他前来拜访的重要原因。

毕竟他获得诺奖的主要原因,便是因为发现了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也就是银心中心的半人马座a,成功为黑洞的存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作为广义相对论的一部分提出的假设)提供了证据。

而最近他在研究黑洞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可能和那位徐川教授提出来的虚空场·暗物质理论中的某一段落有关联。

更关键的是,如果是按照虚空场·暗物质理论中的描述,这种由黑洞产生的奇特现象可能与时空的曲折波动,以及暗物质或暗能量的出现有关系。

如果能够得到证实的话,毫无疑问,这是自暗物质粒子在crhpc机构中确认后首次发现的与其相关的宇宙现象。

所以他才迫不及待的向瑞典皇家科学院要了一张今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邀请函,希望能够和徐川见一面,聊一聊。

雷动般的掌声中,徐川站起了身,看了眼身边威腾和德利涅两位导师,三人对视了一眼,脸上都带上了笑容,同步朝着舞台中央走去。

在一双双视线的注视下,也在来自世界各地媒体新闻人的镜头的注视下,瑞典皇室的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从红色的托盘中取下了那一枚金灿灿闪闪发光的奖牌,戴在了三人的脖子上。

抚摸着胸前的奖章,威腾脸上中露出了满足和感慨的神色。

如果要说含金量,诺贝尔奖,至少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学术界,也是全世界,对于一名学者的最大褒奖。

除了那九百万克朗的奖金外,诺奖附带的影响力,更是其他奖项无法比拟的。

在这方面,即便是数学界含金量最高的菲尔兹奖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毕竟只要拿到了一枚诺奖,那就代表着这位学者从此不再会被学术研究、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等等各种‘凡间’的事情所困扰。

当然,对于他来说,这枚勋章更大的意义在于完成了自己执着了几十年的梦想。

思索着,威腾的目光落到了站在他和德利涅两人中间的徐川身上,眼神中带上了一丝感谢。

如果不是他这个学生,他想要拿到这枚勋章,恐怕这辈子都没有什么希望。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典礼结束后,紧接着进行颁奖的毫无疑问是诺贝尔化学奖。

代替安德斯·伊尔巴克教授走上台主持颁奖仪式的,是化学奖评审委员会的委员长斯文·利丁教授。

这位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专注于功能材料开发和晶体结构解析,特别关注能源转换、储存和其他关键技术应用。

徐川在锂电池与相关的计算电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便是他据理力争了数年的时间获得的。

走上台上后,这位满脸白色胡须的老人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用平稳而庄重的声音,开口说道:

“自从伏打电池以来,我们就知道电池可以储存化学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然而,事实证明,开发高效的可充电电池极其困难。”

“在过去,我们使用的电池产品很多时候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缺陷与问题,比如寿命短,存储量小,易燃易爆等等。”

“尤其是反复储存大量电力以备不时之需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比如对于强大的锂离子电池来说,无论是锂枝晶难题,还是锂硫穿梭效应都是横亘在我们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储存的电能面前的巨大难题。”

“不久前,这还只是一个梦想。”

“然而今天,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来实现这一目标,大容量的锂电池也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品。”

“我们的获奖者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在化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从而推动了锂电池与计算化学的发展。这是造福人类的真正伟大成就。”

就像是在将历史缓缓述说出来一样,斯文·利丁教授的声音中仿佛带着从古代走来的气息,引领着人们的情绪和对未来的期待。

就在这时,老人的声音忽然高昂了起来,也带上了庄重和肃穆。

“我代表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宣布。”

“2025届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

“来自华国的徐川教授!”

话音未落,如潮水般的掌声便已然再次响彻了整个会场,一波接一波,仿佛永不停歇一般。

而就在蓝厅中所有人都在祝贺这位年轻的学者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的时候,万里之遥的另一边,华国,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同样响彻了不少的地方。

金陵,南大,能够容纳数百人同时上课的阶梯教室中,在南大化院的院长黎书华的带领下,掌声如雷动般响起。

台下的化学化学学院的学子们,也纷纷送上了自己的祝贺与鼓彩。

“川神真的牛逼!连化学奖都拿到了!太猛了!”

“同一年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吧!”

“真羡慕数院的那群人,天天炫耀有诺奖大佬给他们讲课!真该死啊!为什么川神他老人家不开化学课!”

“川神要是在咱们化院开一门化学课,我保证不翘课!”

“翘课?试试就逝世?”

坐在阶梯教室的前排,化学化工学院的几名教授一边看着由ctv实时转播回来现场颁奖典礼,一边听着周边学生的聊天,也跟着讨论了一起。

好像,这些学生说的有道理啊!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开一门化学课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凭什么只有数院的学子和教授能享受徐院士的授课?

难道诺贝尔化学奖不比菲尔兹奖更牛逼吗?他们化院也要公平对待!

与此同时,另一边,南大的教职工大楼,校长谈绍元的办公室中。

化院学子才想起来的事情,物院的教授们已经在行动了。

同样在播放着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办公室中,南大物院的院长王伯根正缠着谈绍元喋喋不休的念叨着。

“徐院士已经荣获了两枚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这可是历史上只有约翰·巴丁

教授拿到过的荣誉,但物院正教授的名单上,却没有他的名字,这合理吗?”

“这很显然完全不合理!”

被王伯根院长念叨的有些头大,谈绍元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叹了口气,道:“是否上物理课这些事,只能由徐院士亲自决定,我也没办法。”

的确,两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连名字都没有挂在物院的教授名单上,这确实有些不合理。

但那个人是否愿意上课,他也没办法啊。

别说物院了,就是他已经正式开课了的数院,一年下来上过的课几乎都屈指可数。

别人连自己的学生都是放养的,更别提给学校的众多学子们上课了。

说句不是那么恰当的话,这种级别的伟人,给南大的学子上课,别说是本科生了,就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上课,都属于浪费时间。

毕竟他的学识,能够培养的远远不止博士生这种级别的学者。

其他的不说,就是自从徐川在南大担任了数院的正教授后,南大数院的录取分数线就直接在第二年飙升到了水木北大同级别。

但最近几年每年想要考南大数院的数学生,依旧多如过江之鲫。

尤其是在他们对外开放国际学生名单后,别说是国内的学生了,就是普林斯顿大学、巴黎高师等在数学界顶尖的名校中,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生会申请南大的数学系,招生办那边都快被挤爆了。

听到谈绍元校长的回答,王伯根院长也没在意,快速的开口道:“我知道徐院士很忙,上课这种事情肯定没法强求。”

“所以物院不强求徐川院士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咱物院的学子们上课什么的,但是挂个名总没问题吧。”

“他现在也是两枚诺物奖得主,要是连物院教授的名字都没挂上,这传出去,南大物院让外面的人怎么看啊!”

长舒了口气,谈绍元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了一旁正在喝茶的陈正平,试探性的开口问道:“陈老您怎么看?”

要说整个南大都随着徐川的存在而水涨船高,那么陈正平院士毫无疑问是涨的最厉害的那一个。

毕竟他是徐川的导师。

光是这个名头,就足够整个学术界都对他毕恭毕敬了。

别说他一个南大的校长了,就是教育蔀的蔀长来了,都得恭恭敬敬的询问他的意见。

办公室中,被物院的院长王伯根强行从自己的办公室中拖了过来的陈正平院士笑呵呵的开口道:“这个事我可做不了主,得你们自己去找他。”

这次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徐川给了他邀请,不过十二月初的时候他正好有事离不开,便没有跟着一起过去。

反正诺奖的颁奖典礼他已经去过了,再去一次也没有太多的意义,毕竟又不是他领奖。

见陈正平打了个太极,物院的王伯根院长顿时就急了。

一个大男人一脸的委屈,仿佛泫然欲泣一般开口说道:“陈老,您也是咱物院的教授,这可是对咱物院发展大有帮助的事情啊。”

“徐院士要是能够担任咱们物院的教授,别说什么水木北大了,就是麻省理工哈佛大学超过他们都指日可待!”

听到王伯根院长的冀愿,陈正平笑着摇了摇头。

南大物院的实力的确强悍,在国内能够排进前三,但距离世界顶尖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这种教学上的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拉平的。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去找他那个学生,让他照顾一下物院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徐川实在太忙了,平常光手头上的各种国家重点项目与工程都能让他忙的没时间回南大。

再给这个学生加一份物理教授的工作让他更忙,他的确不忍心。

而且,授课这种事情对于徐川来说也不急。

正如那句不那么恰当的话一样,将他现在的时间花费在带学生上,都可以说是浪费了。

毕竟他现在才27岁,还不到三十,正是做学术研究的宝贵黄金时代。

再过十几年,等他到了四十五岁之后的中年,再来传授他脑海中那浩瀚如星海的学识也来得及。

ps: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