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历史上是有一定争议的皇帝。
一方面,他通过所谓的“靖难之役”,从自己侄子手中抢下了皇位。
另外一方面,他有开创了“永乐盛世”。
有史以来,永乐朝的领土面积,绝对算是历朝历代中排名靠前的。
从奴儿干都司到哈密卫,大明边疆比宋朝的时候可是大多了。
不过,他肯定也不是完美的。
生性多疑,城府很深,有时候又性格暴躁。
哪怕是朱高炽没有吩咐,朱瞻墉其实也是想要去会一会这个爷爷。
毕竟,如今才永乐十二年,大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在朱棣的影响之下。
这种情况下,朱瞻墉要做的很多事情,都会受到朱棣的影响。
既然如此,倒不如自己主动的去影响朱棣。
“皇上,皇孙朱瞻墉求见。”
文化殿中,朱棣正在跟朱瞻基下着棋,猛然听到朱瞻墉的名字,倒是让他想到了不少东西。
虽然他出征在外,太子监国,但是南京城里头的事情,自然也是有人专门汇报给他的。
当然了,他肯定没有那么多精力了解的那么清楚。
但是像是朱瞻墉搞出雪花糖和水晶镜子,前往宁波击败了倭寇,还从倭国搞回来几十万两黄金的事情,他肯定都是有所耳闻的。
只是这几天他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才没有找朱瞻墉。
“瞻基,你觉得瞻墉这一次找朕,是有什么事情呢?”
虽然朱棣有心与朱瞻墉聊一聊,不过这个时候了,他倒是又不着急了。
“爷爷,三弟年纪还小,心性还没有定下来,我也猜不大准呢。”
朱瞻基露出一個谄笑,显然很知道怎么跟朱棣打交道。
当皇帝的问你话,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需要你回答什么。
你要是自以为是的在那里说的头头是道,固然有机会赢得青睐。
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惹得朱棣不喜。
这方面,朱瞻基做的显然比朱高炽好很多。
甚至他的两个叔叔也是远远不如他。
“心性还没有定下来?我看是心思太过难以让人揣摩吧。亦失哈,把那小子叫进来吧。”
朱棣把手中的棋子一扔,不想下了。
继续下下去,他估计要输。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结束。
“见过皇上!”
朱瞻墉的膝盖比较硬,但是见了朱棣,该跪还是得跪。
好在给自己爷爷下跪,还是属于朱瞻墉可接受的范围。
“自己找个地方坐吧。”
左右不过是祖孙三个,朱棣倒也没有在那里摆架子。
不知道谦虚是何物的朱瞻墉,还真就自己找了个凳子坐下了。
看的旁边的朱瞻基目瞪口呆。
“说吧,今天找朕所为何事?如果是给你爹求情的话,那就不用说了。”
朱棣脸上不怒自威。
不过,朱瞻墉却是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愁容。
当皇帝,也不容易啊。
“爷爷,也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好久不见爷爷,怪想念的。”
对于如何跟人打交道,朱瞻墉显然还是很有心得的。
这个时候直接跟朱棣说什么都没有太大的效果,倒不如先扯扯没用的东西。
果然,朱棣听了这话之后,脸色舒缓了很多。
作为帝王,他其实还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兄友弟恭,和和睦睦的。
奈何身在帝王之家,这种事情注定是不可能的。
“朕怎么听说这段时间你撒欢的很,是巴不得朕晚点回京吧?”
朱棣接过了亦失哈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
“爷爷,三弟今年做的那些事情我也有所耳闻,虽然事情有点出格,但是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并且他还在宁波剿灭了倭寇,立下了不少功劳的。”
朱瞻基生怕朱瞻墉说错话,赶紧起身帮忙回答。
“瞻基,朕没有问你,你先别说话。”
要是换成别人,估计这个时候朱棣又要发飙了。
不过说话的是朱瞻基,朱棣的态度倒是好的很。
“爷爷,您就是我们大明的定海神针,孙儿肯定是希望您一直都在南京城呀。”
虽然朱瞻墉心中确实是希望老爹一直监国,但是有些事可以想,不能说。
“哼,倭寇哪里有那么容易剿灭的,这一次你只是运气好,下次就未必了。”
“爷爷说的是。”
“哦?那你倒是说说朕怎么就说的是了?”
朱棣总觉得自己收到的关于朱瞻墉的汇报有水分,所以升起了考校的心思。
永乐朝的倭患虽然没有嘉靖年间那么严重,但是沿海各处时不时就会有倭寇出没,也是给朝廷带来了不少困扰的。
“爷爷,孙儿说了您可不要不高兴啊。”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那……那我真说了啊?”
“说!难不成朕还能吃了你?”
“其实倭寇里头有一大部分都是我大明的百姓,背后也与我大明士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瞻墉一句话就把朱棣和朱瞻基给说楞了。
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爷爷,瞻墉年纪还小,道听途说了一些东西就在那里瞎说,您不好介意呀。”
反应很快的朱瞻基立马就起身给朱棣解释了起来。
他是真的怕自己这个弟弟再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话出来。
东宫里头有个老爹已经够自己操心了,要是再来个不省心的弟弟,他觉得身体吃不消啊。
“瞻基,朕没有问你,你不要说话。”朱棣深呼吸一口气,“瞻墉,你继续说,大胆的说!”
“爷爷,这一次我去了宁波,也去了倭国,途中也了解了一下大明沿海的情况。自古以来,海贸的利益都是非常夸张的。
对于一些人来说,只要有一倍的利益,他们就会去铤而走险。
只要有两倍的利益,他们就会藐视一切律法。
如果有三倍的利益,他们就什么事情都敢做。
孙儿把雪花糖从大明运输到倭国,以十倍的价格售卖也可轻而易举的出售,这里面的利益已经远远不止三倍。
这说明海贸的利益是及其夸张的,不管是倭国人还是沿海的士绅,都是舍不得放弃的。”
朱瞻墉一边说,一边观察朱棣的反应。
不过后者除了刚开始有点吃惊之外,现在反倒是淡定了很多。
“之前我大明除了跟各个国家的使臣有勘合贸易之外,民间已经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海贸了。
这么一来,大明的各种货物在倭国等海外各国自然就变得更加紧俏,价格变得更高。
不管是大明出产的什么货物,运输到海外之后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暴利。
这也是为何这些年倭寇侵扰沿海州县的时候,往往什么东西都被搜刮一空。
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运输出去之后,都是钱。”
看到朱棣似乎没有要阻止自己的意思,朱瞻墉干脆继续说下去。
大明要发展,海贸是一定要搞起来的。
虽然如今朱棣还没有叫停南京和宁波允许海贸的事情,但是谁也不知道哪天就被喊停了。
“所以你认为倭寇会屡禁不绝,是因为海贸被禁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