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杜如晦之死(1 / 1)覆水怎能收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么可能?朕看克明气色已经好了许多,怎么可能治不好?”李世民脸色狰狞的说道。

吴太医苦着脸说道:“陛下,蔡国公这是回光返照,只有一口气吊着了,这口气一旦散了,人就没了,就算将‘药王’孙思邈找来,也无药可救啊。”

“废物!你要是治不好,朕要了你的命!”李世民根本不听吴太医的解释。

“陛下。”

杜如晦制止了李世民,说道:“臣能辅佐陛下平定天下,已经满足了,臣走后,希望陛下能够勤勉持政,虚心纳谏,打造一个大唐盛世,臣无憾!”

“克明,你一定会好起来的,等你好起来多多提醒朕,辅佐朕,咱们君臣一起打造大唐盛世。”李世民连忙说道。

杜如晦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臣也想继续辅佐陛下,但是天不假年,所幸大唐人才济济,定能辅佐陛下,开创远超秦皇汉武之功。臣死后,陛下切莫对臣家人恩赏太重,臣那些子嗣才能如何臣心里清楚,恩赏太重,并不是好事。”

李世民神色悲切,说道:“朕知道了。”

“多谢陛下。”杜如晦露出了一丝笑容,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紧握着李世民的手,也无力的松开了。

“朕痛失一臂也!”李世民悲呼道。

贞观四年五月六日,有着良相之称的杜如晦病逝,时年四十六岁。

去年李世民令杜如晦前去赈灾,后又令其前往各地名川大山求雨,杜如晦就感染了风寒。

病还未好彻底,杜如晦就忙于政务,再次病倒。

这一病,再也没有能够好起来。

李世民也知道杜如晦的死,和他有很大的关系,加上痛失臂膀,悲痛万分。

李世民下旨,杜如晦的丧事以王侯之礼办。

虽然有些逾越,但是那些头铁的言官也没人出来反对。

除了知道李世民现在悲痛不已,怕惹怒了李世民外,另一方面他们也觉得杜如晦配的上。

除此之外,李世民更是下令辍朝三日,让文武百官前去吊唁。

周瑾他们在月楼喝的正欢,突然听闻这个消息,震惊之后,连忙离开月楼各自归家。

周瑾对杜如晦的死,除了有些可惜外,并没有多大感觉。

回到家后,把事情跟张氏说了一声,交代家里人这几日身穿素色衣服。

他们虽然不用为杜如晦守孝,但是也不能穿的太过鲜艳。

到家没多久,程咬金就派了一个管事来。

程咬金担心周瑾不懂,特意派人前来叮嘱几句,让他这几日不要去青楼,不要宴请宾客,这三日,每天要去杜家吊唁一下。

李世民破格让杜如晦以王侯之礼葬之。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王侯之礼,指的就是诸侯,也就是说,杜如晦要停尸五日,五日过后封棺,满五个月后,才会入土。

之所以古代葬礼要办这么久,除了礼制繁琐外,另一个原因是古代通讯交通不便。

一些远一点的亲属收到消息,赶过来,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和后世一样,几天就将丧事办完,远一点的亲属连消息都没收到呢。

李世民缀朝三日,崇文馆自然也停了,所以程咬金让周瑾这三日每天都前去吊唁。

三日后,崇文馆重开,他就不用去了。

周瑾感谢了一番,给了一些赏钱,将传话的人送走。

“大爷,夫人请你过去。”张氏的丫鬟彩鹊说道。

因为周瑾还未成婚,家里下人都称其大爷,称张氏夫人。

等他成婚,就是老爷了,张氏就成了太夫人了。

“为知道了,一会就过去。”

周瑾不知道张氏找他干嘛,将席君买带到给他准备好的房间,让他休息休息,然后来到了西院。

进了屋子就看到大丫和老五也在,周瑾没有多想,行了一礼,坐了下来。

张氏对大丫说道:“你带二丫去院子玩玩,我和你大哥说说话。”

“是。”大丫领着老五,同时也将丫鬟都带了出去。

“娘,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还要把大丫支出去?”周瑾问道。

“你和娘说,你是不是想将大丫嫁给你带回来的那个少年?”张氏问道。

周瑾有些惊讶:“娘,你为何会这么问?”

他是有这个想法,但是并没有跟任何人说,不知道张氏怎么猜出来的。

“你娘不傻,你平日里要去宫里读书,老三老四要去程家学堂读书,家里就剩些老弱妇孺,你却领一个男子回来暂住,多有不便,你要是不是动了这个心思,怎么会领他回来。”张氏说道。

周瑾拍了拍额头,说道:“娘要是不说,我真忘了这茬了,不过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大丫能不能看中。”

他家里虽然有些亲兵在家,但是那些亲兵除了在前院巡视,就是在他们住的院子训练。

这些亲兵也不需要张氏他们招待,但是席君买不同,他是客人,要是自己不在家,家里都是些妇孺,确实不方便。

“自古以来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人好,大丫怎么会不同意?你和娘说说他的家世如何?”张氏说道。

要是之前周瑾肯定会反驳,但是这段时间他一直想着大丫的婚事,特意了解过一些关于古代婚姻方面的事情,才明白古代包办婚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后世人与人能接触,自然可以自由恋爱。

但是古代不同,就拿唐朝来说,虽然风气没有武则天时期那么开放,但是因为五胡乱华,多个民族融合,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不像宋明时期对女子要求那么严格。

但即便如此,未出阁的女子,平常见到男子,也不能单独与其闲聊,更不要说单独见面了。

女子选夫婿,大多开始从名声和家世来选的。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让女子自己选,又能怎么选?

而且不是说你愿意嫁,人家就愿意娶的。

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一无是处。

周瑾将席君买的情况和张氏说了一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