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干活吧东厂(1 / 1)南宫二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厚照带着人换了便装,到了北京着名的烤鸭店。

这烤鸭实际上不是北京原有的菜,是当初永乐年间时从南京迁都带过来的金陵菜,都传说太祖皇帝爱吃烤鸭,烤鸭的技术得到了宫廷厨师的发扬,后来永乐年间就随着搬了过来。

眼前的这家店牌匾上写着便宜坊,金陵片皮鸭。

当然了,这便宜坊从明朝开到了21世纪,他当时去北京旅游的时候还去吃过呢。

朱厚照包下了二层,这里面就没有其余的人了,都是跟着朱厚照过来的人,牟斌,刘清,王成,还有两名兵仗局的匠人,剩下的就都是朱厚照的护卫了。

别的人都还行,就是兵仗局的匠人紧张的很,腿肚子都在打转,他们俩从来没有想过还能和皇上一起吃饭,这次回去之后能吹一辈子,皇上请我吃过烤鸭。

“来来来,都吃啊,都不要拘谨,我朱寿今天就是请你们的,不用你们花钱。”

牟斌和刘清知道皇上在宫外的化名,其余的人不知道,但是他们都露出了一副我懂的意思,明白,皇帝出宫当然不能用自己的真名了。

朱厚照吃的很尽兴,现在的鸭子就是比后世的好吃,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科技与狠活,都是实打实的养殖很久的,后世的都是速成鸭。

但是朱厚照也琢磨了,难道增加各类食物的产量就是错的吗?也不是这样,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大规模养殖,那后世的食物产量也上不去,各类的食物也不会那么丰富。

现在的明朝可食用的肉类和粮食都没有太多,而且也没有办法供应那么多的人,重要的是养殖业和种地的产量不高,大部分百姓就没有办法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没有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

现阶段明朝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是许多人却连果腹都成问题,民以食为天,连饭都吃不上,现在有人能管饭吃,那么跟着别人去造反也就很自然了。

就说朱厚照了解的明朝中期,太多流民起义造反了,还有许多当了山贼强盗,领导起义造反的是为了荣华富贵,底层的百姓不也就是为了吃饭吗?

如果不能改变底层百姓,那么大明将还是会走原来的老路。

朱厚照的皇店已经顺利开展起来了,现阶段的资金问题已经解决了,发展农桑和养殖也该提上日程了,等他回宫去仔细的琢磨现在该如何做。

他抹了抹嘴起身说道:“都吃好了吧?咱们去看看他们的炉子。”

朱厚照跟老板说想去后厨看看他们的烤鸭炉子,老板当然同意,他们包下了一层,今天是大赚特赚,贵宾的需求肯定要满足的。

只是老板很疑惑,眼前的这帮人看样子都是非富即贵,要看烤鸭炉子干什么?难道也要开一个烤鸭店?

众人簇拥着进到了后厨,眼前是就是烤鸭使用的焖炉,前面有一个开口能关闭和开启,顺着这个开口能看到里面。

两个匠人看到这个焖炉就对现在的开炉有了想法。

“知道怎么做了吗,不要怕失败,前期的改造肯定有失败的,但是你们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朕现在有钱承担的起你们的费用。”

“小人们回去就想办法制造。”

哎,现在就是缺懂技术的人才,大明一直以来都不太重视技术工人,这也导致了大明的各项科技进展缓慢,要么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才会改,要么就是有一个爱好这方面的人才才会推动。

就比如宋应星编着的天工开物,里面总结了太多的明朝的各种技术,无所不包。

只是现在是弘治十八年,宋应星是崇祯时期的人,距离现在还有八十多年才能出生呢。

朱厚照突然想到了永乐大典,对着刘瑾问道:“永乐大典现在在什么地方?”

永乐大典是成祖朱棣修成的一部旷世绝书,全书在后世已经失传了很多,而且很多重要的文本都在国外,可是现在是明朝,永乐大典也没有经过战火,肯定不会流失。

“回……侯爷,永乐大典在文楼。”

朱厚照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现在有点着急的想回到宫中,看看这部最大的百科全书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现在对那些侵略者更加痛恨了,到时候也让你们尝尝国土被进攻的滋味!

……

朱厚照赶忙回到了寝宫,通政司早已经送来了今日的题本,不过他都没有看,现在他想的是永乐大典。

他着急的跟刘瑾说道:“马上带着东厂的人去把永乐大典拿过来,还有!增加文楼的守卫,要对火源严格管制。”

朱厚照转着圈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护这套典籍。

“增加文楼附近的水车,每十五日使用水车一次,保证水车能在失火的时候可以使用!有毛病的水车马上进行维修。”

“是的,皇爷,奴婢这就去下旨。”

朱厚照这才送了一口气,永乐大典历经几百年,不知道被烧了多少次,现在增加了对它的保护,应该不会再失火了吧。

他翻起了今天的题本,先是礼部上奏,侍郎王华等人重新查看了原定的大行皇帝陵寝地,吉,可以让钦天监择日进行开工。

内阁写上了意见,可以按照礼部所奏,并附上了名单,宜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祭告诸陵,尚书曾鉴祭告天寿山后土司工之神。

朱厚照用朱笔批示,可。

礼部还上奏了一份进大行皇帝尊谥议文仪注,上面写了举行仪式的礼仪,怎么进,怎么出,百官干什么,皇帝干什么,什么时间宣布议文,很繁琐,朱厚照很头痛。

还升了两个翰林院的官员,都是九年任期满了。

还有一位,是平凉府掌府事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安惟学,从三品,同样任期满,内阁经过了廷推,建议移官陕西管理粮储,可否,请陛下批示。

朱厚照本来想批示可的,但是突然了他来了脾气,内阁可以建议,但我可以有别的意见,要不然那是你内阁听我的,还是我听你内阁的?

行了,那就委屈一下你吧,你去云南吧!

朱厚照打开下一本题本,上面写了思恩府土官作乱,已经被平定了,并详细的写出了前后经过。

看来这两广的人的作战能力还不错。

不过还是得让兵部调查一下这其中的情况,在题本上写了下来。

兵部上了两份题本,第一本是泰宁等卫的达子自称一直被北虏进攻,请求进入内地躲避,兵部写下了意见,宜稍加存恤,以示怀柔,而严为之备。

朱厚照也批示了可,兵部的意见还是不错的嘛。

现在的兵部尚书是刘大夏吧?据说他是弘治三君子之一?

不过朱厚照想了一下,刘大夏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呢?哦!就是他烧了郑和的海图!

就为了邀一个君子名,你刘大夏竟然烧了这么重要的东西!

朱厚照咬牙切齿的想着,怎么把刘大夏抄家,看看他是不是真的烧了海图,我不信你真的是个君子!

他气愤的把题本摔在了地上。

刘瑾见状过来把题本捡了起来,小心翼翼的问道:“皇爷,出了什么事情?”

“东厂处理完内庭了吧,该扩张到外面了。”

“皇爷,明面上通风报信的太监宫女都已经处理完了,剩下的暗线东厂正在调查,宫外的话可能需要时间久一点,毕竟东厂的人手和线人都是新的,以前的老底子都没了。”

“朕知道,不过现在的重点是派人盯着刘大夏,不要让他发现!其余的可以缓一缓。”

“是,皇爷。”

刘瑾不知道皇爷为什么要盯着以为兵部尚书,不过他还是照做了,东厂是皇帝手中的刀,不需要思想。

第二本却是跟内官监有关,内官监太监李兴请借用五城兵马司的民夫,兵部的意见是民夫已经不堪用命,而且先帝早就有禁止借用的条例。

朱厚照也同意了兵部的意见,剩下的题本大部分都是边关的武将升职嘉奖,朱厚照按照内阁的意见逐一批示也都同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