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太子之痛(1 / 1)边走边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的诉求,既是情绪上的宣泄,也是对杨安的敞开心扉。

虽然只是部分的,甚至只是暂时的。

可对于杨安来说,亦是巨大的收获。

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信任。

最开始是通过一首诗,让太子认识到他有才,这是初步的信任。

其次,杨安是以为让太子不见文武百官,之后自己的一番合理合情的分析,才获得太子进一步的信任。

可杨安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自以为是、合情合理的分析,太子不以为然,并没有当成一回事。

就连刚见到高颖时,太子还懊恼杨安坏了他在百官面前摆谱的好事。

事实上,正是当朝首相高颖的力推,杨安才会有这次和太子单独面谈的机会。

可无论如何,杨安觉得自己还是要抓住这次机会。

“太子殿下,没有人会为您着想。”

“您将来是要成为天子的。”

“您见过有谁为老天着想?”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身。”

杨安想起了《老子》中的一段话,于是随口而出用来开导太子,大意是说:

天地之所以长久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长久生存。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常把自己的事情放在最后,但是他的收获却总是最大的。这恰恰是因为他遇事无私,所以才成就“大私”。

“没有谁为老天着想,老天也从来不为自己着想。”

“老天会想着他选的皇帝,管理天下是否尽职尽责,天下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

“甚至老天有时候会出来微服私访,如果被他发现天下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好甚至糟糕透了,那就是他选的这个皇帝不合格,要想办法给换掉。”

杨安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是个合格的家长,在给学龄前的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

太子听得津津有味。

“老天不为自己着想,当今天子陛下,也很少为自己着想。”

“他们想的更多的是老百姓,如何解救黎民百姓于困苦之中。”

“太子殿下,也应当效仿当今天子您的父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杨安顺口说出最后一句话后,顿觉不妥。他没想到自己说顺口,一不小心秃噜嘴了。

果然,杨安看到太子杨勇,正两眼放光地盯着自己。

“杨安!你果然是大才啊,不但诗作得好,就是随口一句,也是千古绝句。你的名字,定将流芳千古!”

“太子殿下……”

杨安无语,太子杨勇,并非为自己慷慨激昂的一番说辞而感动,仅仅是因为一句话中的文采而激动。

孺子实难教也。

“太子殿下,您认为皇后对您一向不喜,所以故意为您娶了一个您不喜欢的太子妃?”

见太子得了一句佳句喜不自胜,杨安乘胜追击,不惜撕开太子的伤口。

“正是如此。”

“错,大错特错!”杨安一针见血地指出太子的自以为是。

“太子以为太子妃既不温柔,也不活泼,毫无生活情趣,”

“可您知道,您的母后对太子妃的看法吗?”

“母后如何看法?”

“您的母后认为,太子妃严肃刚强,端庄大气,正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太子妃是您的母后精心挑选的,用心良苦。太子殿下却误会您的母亲,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

“您的父皇,尽管后宫内有诸多嫔妃,可却始终洁身自好,究竟何故?”

“那不仅仅是因为陛下和您的母后奉行一夫一妻制。”

“还因为您的父皇,对您的母后又敬又怕,不得不遵守成婚之初立下的忠贞誓言。”

“正常男人,哪个不想三妻四妾,偷吃荤腥?”

“可当今陛下,贵为天子,也不得不远离姬妾,对美女避而远之。”

“太子殿下,您认为陛下仅仅靠洁身自好便能做到的吗?”

说到这里,杨安不得不压低了声音,要是隔墙有耳,被人听了去,并传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耳朵里,那还得了?

私自妄议当今陛下的私生活,这可是杀头之罪!

到时候,他不但自身难保,还要连累太子。

幸好现在所在的内殿很大,隔音很好,再加上杨安进来之前早就观察过周围环境,这才敢放肆。

“你的意思,是父皇逼于母后的淫威,不得不如此?”

杨安没有想到,这样的话会从太子的嘴里崩出来,看来太子确实对父皇母后都不满。

“正是如此,太子殿下英明神武,一点就通。”

杨安见太子有所开窍,不吝赞美之词。

“当今陛下,贵为天子,可在您母后的强势之下,也不得自由。”

“可是反观太子,疏远太子妃,反而是云氏为首的几个美人深得您的欢心。”

“太子如此行径,您认为您的母后还能喜欢您吗?”

杨安表面上问太子,实际上心中却在说,独孤皇后没有厌恶你已经不错了,能这么长时间没有采取行动,已经是奇迹。

太子沉默,脸色重新黯淡下来。

杨安也没有再说话,留给太子消化思考的时间。

“我现在想知道,晋王杨广,是如何讨得父皇和母后欢心的?”

良久,太子打破沉默。

听到太子的问话,杨安心中一喜。

一直想提到杨广,可鉴于此前在后花园太子的表现,杨安还是压了下来。

太子对杨广极度反感,杨安担心逼得太紧,会遭到排斥。没想到太子自己主动提了出来。

这说明此前的一番话起到了作用,太子已经想到杨广对自己的威胁。也说明太子并非完全无可救药。

史料记载,太子近小人,远忠臣,所以最后落得个被废黜、被赐死的下场。

太子缺少的,只是一个始终在身边不断提醒他监督他的忠臣。

而杨安,愿意做这样的一个忠臣,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回太子殿下,晋王杨广的所作所为,与太子恰恰相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