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见太子妃(1 / 1)边走边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妃元氏,原名元珍。

要说起这位东宫女主人的出身,那也是名门之女,出身显赫。

元氏的父亲元孝矩,在北魏时期就是皇族,后北魏成为北周后,元孝矩成为北周时的著名将领。

元氏还是在北周时期就嫁给杨勇。

随后,杨坚在北周时期成功篡位,改国号为大隋,元孝矩也成为大隋的一名武将。

要说元氏嫁给杨勇时,两人门当户对,本应是门好亲事。

但偏偏两人性格不对付。

元氏出身皇族,父亲是一名武将,对女儿要求十分严格,而且是用教育男孩子那套教育自己的女儿。所以元氏总是板着个脸,很少见到笑容,端庄严肃有余,温柔活泼远远不够。

这让随性散漫的杨勇怎么受的了?所以杨勇有次跟他的叔叔抱怨:“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实是可恨!”

杨勇居然敢公开说他的母亲可恨,由此可见,杨勇对这个元氏不满意到什么程度。

而在杨安的计划中,要赢得独孤皇后的信任,便是要从太子妃这里着手。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杨安觉得还没有到自己主动找太子妃的时候。

就是找太子妃,也是太子主动去找,而不是他杨安。

可既然太子妃传话要见他,该见还是得见。

于是杨安跟着赵三赶往太子妃的住处。

跟在赵三的后面,杨安猜测着赵三和太子妃的关系。

杨安穿越之前的前身,不显山不露水,顶多也就是能作两首诗词,被太子赏识,从而进入太子的文人圈。

而太子妃向来对太子的朋友圈不感冒,应该是连杨安的名字都没听过。

可眼下,太子妃为什么要见他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杨安推测,太子妃已经知道最近东宫里发生的几件大事都跟他有关。

但根据杨安对记忆中的史料分析得出的结论,因为太子的冷落,元氏虽身为太子妃,却管不了太子。

而且元氏性格内向。不像有些女人强悍暴躁,如果男人敢对她不忠,她能下毒药把你给毒死。

也因为性格内向,太子妃生气总是自己受着,最经常做的事,就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生闷气。史书中记载,太子妃就是因为生闷气活活把自己憋死的。

如此一个性格内向,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的太子妃,却又对东宫内发生的事了如指掌,那只能有一个解释。

那就是杨勇的身边有太子妃的眼线,而且一定是参与过这几件大事的当事人。

这人是谁?杨安很肯定,就是此刻走在他前面带路的赵三。

不一会儿,两人便来到太子妃的住处。

元氏早已在门外候着。

远远地见到太子妃,给杨安的第一感觉,太子妃是个大美女,虽然比不上云昭训,可是比起高良娣等人也不差。

杨安的第二感觉是冷,不同于古墓中小龙女脱离凡俗的那般冷,而是世俗中带着一丝怨气的那种冷,虽然这一丝怨气微不可见,但杨安还是看了出来。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虽然贵为太子妃,可元氏同样也是一个俗人。

没有哪个世俗中的女人,愿意看着自己的丈夫沾花惹草,整天跟别的女人鬼混而没有一丝怨气。

要不然历朝历代的宫斗也不会盛行,皇后和皇帝的嫔妃们,也不至于围着皇帝争宠,一个个斗得你死我活!

走到近前,赵三给太子妃介绍,这就是您要找的人,杨安赶紧给太子妃行跪拜之礼。

按照隋朝礼制,太子妃是不必回礼的,可杨安站起来后,元氏抱拳就要如同士子文人一般回礼,杨安连口中呼使不得,折煞小人,赶紧再次跪下行礼。

杨安骨子里的现代思想,并没有把这些繁文缛节当成一回事,但为了避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同时也为了以表尊重,还是入乡随俗。

两人礼毕,太子妃便直入正题。不愧出身将门,虽严肃有余,温柔活泼不足,但是说起话来也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杨大人,你做了本宫一直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本宫不但佩服,而且很是感激。”

“太子妃谬赞,”杨安心道自己所料果然不假:“不知太子妃所指何事?”

“你我心知肚明,又何必说出来。”太子妃说完给赵三一挥手:

“把我给杨大人的谢礼给端上来。”

不一会的功夫,赵三便端了个匣子出来,太子妃将匣子打开,杨安看得清楚,里面都是珍珠、项链一类值钱的东西。

“这些是我从娘家带来的一些嫁妆,留着它也是无用,就赠送给杨大人。”

“回太子妃,臣无功不敢受禄。”杨安看着匣子里的珠光宝气,眼神清澈。

“杨大人,您就不要推辞了,”

“本宫不仅仅为感谢,还要有求于杨大人。”太子妃示意赵三将匣子递给杨安。

杨安赶忙退了一步。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要好好的辅助太子杨勇,让大隋在历史上能够活得更久一点。

要是眼下仅仅是一点金银财宝,就能让他动心,那他的初心也太容易动摇了。

他的心一动摇,别的欲望就会不断的侵蚀进来,他的财欲、色欲以及诸多其它欲望就会不断增加,久而久之,他就会忘了自己的初心。

忘记自己初心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死。太子杨勇被废之日,也就是他杨安和太子其他佞臣一起上断头台之时。

“太子妃千万不要说有求于我,”杨安再次拒绝了太子妃的厚礼,“为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做事,是杨安的本分。”

“太子妃不说,杨安也知道所为何事。”

“云昭训已死于非命,高良娣、王良媛、成姬以及她们的子女也被逐出宫外,太子殿下身边,唯有太子妃一人。”

“本宫担心太子会从此一蹶不振。”虽然云昭训等人的下场是活该,可太子妃并没有因此而幸灾乐祸,反而担心起太子。

“太子妃无需担心,殿下只是暂时受了打击,等过一段时间自然能清醒过来。”

“到那时,杨安定会创造机会,让太子和您,如同陛下和皇后那般恩爱。”

杨安信心满满地向太子妃作了口头保证。

“杨大人果然高明,本宫所求正为此事。”

“此事就拜托杨大人了。杨大人若是有什么难处,只管让赵三转告本宫。”

“本宫只要能办到,定当竭尽所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