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畅想辽东事(1 / 1)西门88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就算张鹏翮不借,薛蟠也有的是办法,搞掂这项启动资金。

大不了就先自掏腰包。

但是总没有从河道总督衙门挪借名正言顺。

薛蟠改革长芦盐政,本就是为治河新策筹措资金。

华夏民族,从来就是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早在两千年前,就能在距离薛蟠划定的长芦盐业公司第一生产基地不远的山海关,修建长城。

现在集合上万盐户,在海河北岸的渤海边上,冒着严寒,平地起大厂,工程推进得十分顺利。

当然,这也是薛蟠并未亏待做工的盐户,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二十万两启动资金,其实大部分,都是用在这上面了。

给长芦盐业公司建设生产厂房,首先地块是免费的,建筑材料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开山烧砖,这些方面都不要花费什么。

真正要支出,主要是盐户的工钱,和一日三餐的生活保障。

薛蟠作为长芦盐政现如今的实际负责人,当然不用在厂房建设阶段亲力亲为,他把马腾抽调过来,就是为了让他给自己跑腿监工的。

薛蟠日常便带着护卫,考察天津周边的情况。

现在的天津,实际上算是刘汉帝国防御满清的前线,与占据辽东的满清,只有一海之隔。

满清起家之前,没有什么水军力量,第一次攻打朝鲜的时候,面对朝鲜躲避到海岛上的王室,都无可奈何。

不过在入关成功入主京城,做了几年中原之地主宰的情况下,也趁机收拢了渤海、黄海沿岸的船只,组建了自己的水军。

之后被刘汉宣武帝北伐成功,赶出京城,退守祖地之时,也把水军撤到的辽东,并在随后的攻防战中,时常南下袭扰。

这也是宣武帝当初命令第一代荣国公来天津督造海船的原因,就是要组建刘汉帝国的海军,抵御满清水军的侵袭。

不过满清也和草原民族一样,都是骑兵,水战并不擅长,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水军将领,被掳走的船只,没过几年,便耗损殆尽,又没有自己的造船能力,于是水军便逐渐式微,不再对刘汉沿海构成威胁。

刘汉这边,也因为海船建设工期漫长,海军整训不易,所以很快就放弃了建设海军的计划,把与满清交战的重心,依然放在陆地上。

但是,已经沦为满清附庸的朝鲜,因为是三面环海的半岛国家,又与倭国不对付,所以始终保有一支水军力量。

这些年来,满清每当对刘汉发动进攻战的时候,不仅会从朝鲜抽调兵将,还会命朝鲜的水军渡海袭扰,以作配合。

天津这边虽然没有专门的海军,但也有几艘战船,船上配备了红衣大炮,可以与朝鲜水军对射,保得渤海沿岸的平安,没有让朝鲜水军占到什么便宜。

入冬之后,渤海沿岸,会冰封数里,战船也都被困在港口中,出动不得。

薛蟠借着史鼎的便利,有幸登船参观了一番,对这个时代的海战力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站在船头,与史鼎一起眺望辽东的方向,虽然什么都看到,薛蟠依然意气风发道,“三叔,总有一天,我们会光复辽东,把渤海彻底变成我大汉的内海!”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史鼎同样悠然神往道,“若是我有生之年,能马踏辽东,把满清鞑子赶回白山黑水,此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薛蟠笑着说道,“肯定会有这么一天的。”

刘汉立国以来,一直承袭前明,深受小冰河时期影响,北方各省旱涝不定,百姓苦不堪言;被赶回东北老家的满清,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在退守祖地的时候,掳走了上百万中原百姓,但是因为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几十年下来,势力不增反降。

刘汉至少还有江南诸省,作为依仗,朝廷拆东墙补西墙,日子还能支撑着过下去。

满清占据的辽东之地,后世是东北大粮仓,但是这个时代,开发程度却远没有那么高。

满清如今也算是四面皆敌,南边有生死大敌刘汉帝国,西边草原上的蒙古,原本已经被征服,成为满清的附庸,但是在满清退居祖地之后,蒙古便趁势而起,因为有刘汉帝国这个共同的敌人,才互为盟友,实际上彼此之间,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北方,俄国势力的触角,也已经发展到了远东,在黑龙江流域,与满清碰上,产生了一些军事摩擦。

朝鲜对满清,也并不是彻底归心,只是慑于满清的武力,才不得不臣服,实际上,这些年来,朝鲜方面,也在与刘汉暗通款曲,朝鲜在满清与刘汉的对峙中,渐渐开始出工不出力了。

自永昭帝继位登基,刘汉与满清,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

不过,双方都清楚,这只不过是大战前的短暂平静,刘汉和满清在此期间,一直在积蓄力量,未来一旦有战事发生,必将是大战!

这也是史鼎谋求天津左卫的职权,如此容易得到永昭帝的批准的原因。

永昭帝继位以来,一直在想方设法,在军方安插自己的人手,之前一直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太上皇万靖帝,也算是马上皇帝,御极三四十年,军方全都是他的心腹。

相比起文官集团,更讲究忠诚派系的军方,改换门庭的主观意愿,要低得多。

永昭帝这几年,在军方拉拢到的大将,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原京营节度使,现在的九省统制王子腾了。

王子腾本来是依托两代荣国公执掌京营数十年的巨大影响力,才能做到京营节度使这个位置的。

即便如此,京营的骄兵悍将,对王子腾也并不服气,比如史鼐,对王子腾就不屑一顾。

尽管史府与王家,在金陵并称“四大家族”,但是史府的地位,原本远在王家之上,现在却被王家反超,压过一头。

如果王子腾是凭借实实在在的战功,做到京营节度使的位置,史鼐对他不会有二话,关键是王子腾的战功,都没有史鼐立得多,怎么可能让史鼐对他心服?

王子腾也是因为在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上,做得并不安稳,在永昭帝继位之后,为自己考虑,才果断改换门庭,投向永昭帝,才能更进一步,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统制。

王子腾的九省统制,名义上是刘汉九边的最高统帅,这些年,刘汉面对满清、蒙古,虽然大多采取守势,不过却一直成功把他们挡在长城之外,彼此交战,胜多败少。

王子腾的这个九省统制,只要不发生大的意外,功劳还是很容易立的,因为九边重镇所有的胜仗,都要计他一份功劳。

在永昭帝的计划中,王子腾巡边一任,立些功劳,回京之后,至少也能官升一级,不论是进五军都督府,还是兵部,都将是一方大老。

他也算是永昭帝摆在明面上的一个榜样,就是在做给那些军方大老看,太上皇万靖帝虽然能在龙首宫龙精虎勐,但是他永昭帝,也并不是摆设,也能一言九鼎,也能赐人权势!

史鼎的天津左卫指挥使,虽然远不能和王子腾的九省统制相提并论,但是他主动谋求这个职位,也算是向永昭帝释放出了一种信号——坐了多年冷板凳的史府,愿意在太上皇和永昭帝之间,选择倒向永昭帝。

就在薛蟠和史鼎登上天津左卫的战船,畅想征讨满清鞑子的时候,大明宫内,永昭帝在批阅奏章的间隙,也和戴权闲聊起薛蟠来。

永昭帝问道,“薛蟠去上任也有几天了吧,有什么消息传回来没有?”

戴权恭声回道,“奴婢一直留意着这方面的消息,薛大人到任之后,立即对长芦盐政,进行了改革,组建起了盐业公司,如今正热火朝天的,开工建设生产基地呢。”

永昭帝笑道,“他在西山煤矿,就组建了什么煤务公司,现在去管长芦盐政,又组建起盐业公司,看来他对这个‘公司’,十分看重了,你知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公司’,有什么奥秘?”

戴权陪笑道,“奴婢哪有这样的见识,不过此前也曾问过薛大人这个问题,他倒是给奴婢简单介绍了一番。”

永昭帝问道,“哦?他是怎么说的?”

戴权回道,“薛大人言说,朝廷在盐铁方面,实行专营制度,原是符合朝廷利益的,只是之前的官督商办,容易造成官商勾结,令专营利润的大头,被商家赚去,朝廷所收的税银,所占不足专营利润的十分之一。

“而薛大人创办的‘公司’,在他口中,前面还要加上‘国有’二字,实际上就是由朝廷直接接管专营事务,把专营利润的大头,收归国有。

“西山煤矿的煤务公司,就是如此,如今一个月能够上缴四五万两的利润,一年就是五六十万两。

“相比起煤炭,盐的利润更高,若是薛大人组建的长芦盐业公司,能够有煤务公司这样的盈利能力,为治河新策每年筹措两百万两的工程经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永昭帝说道,“长芦盐场之前每年的盐税,只有十万两左右,按照薛蟠所说的十分之一的比率,一年的盈利,也不过一百万两而已,就算把这些利润全都归于盐业公司,也还有一百万两的缺口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