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举贤不避亲(1 / 1)西门88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楼之薛霸王第126章 举贤不避亲

“老夫刚才见文龙刚来的时候,面色略有不善,可是在治河费用的筹措上,有什么难处?”张鹏翮问道。

薛蟠摇头说道,“一年两百万两的治河费用,下官必定会如数送过来,只会多不会少!”

张鹏翮闻言,神情舒展,笑道,“能够得到文龙这样的保证,那老夫就安心了。”又追问了一句,“不知文龙烦忧,所为何事?”

薛蟠叹息道,“是下官看到外边的河工,在这样的天气里,衣着单薄,手脚全是冻疮,却依然在卖力做工,令人触目惊心,不忍卒视。”

张鹏翮闻言,也叹气说道,“河工在这样的天气里做工,确实辛苦,老夫也想尽可能地保证他们的生活,但实在是能力有限。

“不过,现在招募的这些河工,都是备受黄河水患之苦的,在修河之事上,积极性还在我们这样的官员之上,其中有很多是不要工钱,趁着农闲,自发来帮忙的。

“就是因为这些百姓,老夫才立下必须治理好黄河的誓言,要还这些百姓一个平安的家园!”

薛蟠说道,“是啊,百姓们都是好的,所求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能有一日三餐,逢年过节菜里多些荤腥,就已经心满意足,对陛下和官老爷们,就已经感恩戴德了。

“可是,我们这些做官的,却连这一点,都无法满足百姓,实在是愧对身上的官袍!

“我这次回去,先给河道总督送一千担食盐过来,总不能让河工连一碗咸汤都喝不上!

“另外,黄河改向北流之后,现在南向流域内的黄泛区的大片淤田,也不能任人侵占,老大人最好先行上书朝廷,把那些暂时无主的田地,统一归到河道总督衙门治下,可以充作对河工的额外奖励。

“治河新策未来若是能够得竞全功,功劳总不能被咱们这些官老爷全占了,咱们是能因公升迁,辛苦多年的河工,总不能只挣些许微薄的工钱。

“老大人现在就可以先规划好,把那些淤田划分成一二十亩的小块,奖赏给做工勤快的河工,如此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河工的做工积极性,还能为朝廷增加数十万税户。

“那些淤田,若是任人侵占,最终都会流入世家大族手中,朝廷和百姓为治河新策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总不能最直接的好处,全被那些不相干的人占去了。”

张鹏翮闻言,拍着大腿说道,“没错!没错!文龙若是不说,老夫还想不起这个,现在黄泛区的淤田,在黄河改道之后,不出几年,就能养成上好良田,这项好处,确实不能任凭他人侵占!”

张鹏翮趴在沙盘上,手上比比划划,嘴里念念有词,说道,“现在安徽、江苏两省的黄河沿岸,黄泛区的涉及范围,足有上千万亩,这些田地在北宋时,都是上好良田,现在土层上虽然覆盖了一层黄河带来的泥沙,但是地力依然肥沃。

“实际上,在河道清平的年份,已经有人,在黄泛区抢种抢收,老夫前几年巡视河道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大片农田。

“那个时候,老夫还只是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治河有成,护得了一方平安,却从来没有想过,那些土地,如今都是无主之物。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既然无主,自然归属朝廷,这些淤田,若是能够利用得当,治河新策的经费,就不需要再发愁了。”

张鹏翮越想越是兴奋,拍着薛蟠的胳膊说道,“文龙啊文龙,老夫确实是年纪大了,思想僵化,只能看一是一,看二是二,白白把这个摆在眼前的好处,虚抛多年!

“老夫若是能有你这样的思路,那这几年的治河过程,会比现在顺畅得多!

“老夫在京城的时候,听几位同年老友提及文龙,总是说你有点石成金之能,后来见你敢在陛下面前立下军令状,一年为治河新策筹集两百万两的经费,本以为已经算是见识到你的本事了,却没想到,你的目光,看得比老夫长远得多。

“老夫近来收到的书信中,多有提及文龙在扬州以雷霆手段惩治不法盐商的事迹的,大家对的称赞,不是你赶在盐商们有所觉察之前,就动用大军抄了他们的老巢,而是你事后的安排。

“尤其是对从盐商家中抄没的田产的处置手段,着实令人耳目一新,竟是把数百万亩良田,切割为十亩的小块,分散卖给百姓,既能保证朝廷的利益,又能为朝廷增加税源。

“你现在提到的对黄泛区淤田的处置方式,和那算是一脉相承了!”

薛蟠笑道,“老大人谬赞了!晚辈只是凡事先站在朝廷、百姓的立场想一想,要保证朝廷和百姓都能从中获益。”

张鹏翮拂须笑道,“老夫听闻,文龙你出身原是豪商,又和京城的宁荣二府,在金陵祖籍并称‘四大家族’,家世显赫,按照常理,应该是站在权贵豪商的立场上,怎么反而事事先想着朝廷、百姓呢?”

薛蟠笑道,“如果晚辈没有进入官场,自然会站在自家的立场考虑问题,做事先私后公,或者有私无公;但是现在既然已经进入官场,做事的原则,自然要随之改变,先考虑报效国家,做事先公后私,虽然做不到大公无私,但也不能因私废公!”

张鹏翮抚掌笑道,“说得好!没想到文龙你小小年纪,竟然能想到这些,老夫尚且是在多年宦游之后,才想明白这个道理的,看来你这个忘年之交,老夫没有白交!”

薛蟠笑道,“宽宇先生言重了,晚辈能得附骥尾,已经足堪荣幸。”

张鹏翮经过这封交谈,与薛蟠愈发投契,真正把他视为同道中人了。

这份认可,对薛蟠而言,弥足珍贵。

薛蟠之前虽然因为做事,先后得到过顺天府尹邓浩然、内阁次辅户部尚书石淼文、内阁首辅吏部尚书王汝霖的赏识,但是在这些朝廷大老眼中,薛蟠仍只不过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官场后进。

至于贾政、林如海对薛蟠的看好,则有很大成分基于彼此间的亲戚关系。

张鹏翮的这份认可,却是从人格品性方面,对薛蟠的全面认同。

接下来,薛蟠又在兰考的黄河大堤上呆了几天,旁观了张鹏翮制定的修河方略的施工过程。

其间,薛蟠把水泥,献了出来。

张鹏翮原本对水泥不以为意,但是在亲眼见证到水泥凝结之后的坚固程度之后,连连顿足道,“文龙怎么不早把这样神物拿出来?若是早几年有它,那老夫的治河成果会比现在更好!”

治理黄河,最紧要的就是修筑堤坝。

而这个时代的河道堤坝,大都是用的泥土,即便是有些河段用到了砖石,因为缺少黏合剂,坚固程度也十分有限。

水泥作为一项用途广泛的黏合剂,用在河道堤坝修筑上,确实是能发挥奇效的。

有些险要的河道,若是有了水泥,堤坝的坚固程度,就能从抵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升到抵御三十年一遇,甚至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

水泥运用到修河上,能够极大地降低溃堤的风险。

有了水泥,即便没有治河新策,张鹏翮也有信心,保证黄河南流河道的堤岸数年不溃。

有了水泥,新修的黄河北流河道,堤坝就能束得更紧,如此一来,黄河改道北流之后,因为堤坝束河冲沙的效果,能够更好地减少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

薛蟠这次来,接连给张鹏翮带来意外之喜,让他竟有些应接不暇之感。

既想赶在豪门权贵看上黄泛区淤田的好处之前,把淤田的所属权收归朝廷;又想立即借用水泥,赶紧把几次险要的河段堤防加固一番,分身乏术。

薛蟠劝道,“宽宇先生,单靠您一个人,是无法把事情做得面面俱到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您也需要找几个副手,来帮您分担一下。”

张鹏翮叹道,“治河是个苦差事,哪有人愿意来跟着老夫吃这份苦受这份累呀。”

薛蟠说道,“其他人不好说,但是张世兄得您教导,足能担当此任!举贤不避亲,宽宇先生不能因为避嫌,就任世兄大才,无以施展呐。”

张鹏翮的长子张懋城,如今也年过五十,已到知天命之年了,却因为不是两榜进士出身,入仕多年,依然只是区区从五品知州,若是没有机缘,此生可能无望入朝,升迁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

张鹏翮信不过其他人,不放心把治河要务,交给那些他眼中的酒囊饭袋之手,但是对他亲自教导的儿子的品性,却了解至深,无可指摘。

只是因为避嫌,才始终没有想过把张懋城调入河道总督衙门。

薛蟠说道,“即便不能把张世兄调入河道总督衙门,亲自做老大人的副手,但也可以把他调到治河新策涉及到的沿岸州府,借重他的能力,为治河保驾护航!

“老大人若是坚持避嫌,那就由晚辈来为张世兄作保,您老意下如何?”

张鹏翮如今已经年逾七旬,这些年与张懋城始终宦游各处,不得相聚,父子连心,怎么可能不挂念?

见薛蟠这样说,张鹏翮终究没再坚持避嫌原则,默认了薛蟠为张懋城筹谋的举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