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章 贾政出外任(1 / 1)西门88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楼之薛霸王第138章 贾政出外任

薛蟠对长芦盐政的改革,惠及的人群,比直接获利人数多得多。

京城周围的州县,都能从中获得好处。

唯一利益受损的,就是之前靠着长芦盐场的盐商们。

而薛蟠对这些盐商,并没有像扬州八大盐商那样一杠子打死,还给他们留了一条活路,让他们也参与到长芦盐业公司的分销渠道之中。

由于他们在北方各地本来就有的销售渠道,所以包销的食盐数量,并不比原来少。

当然,由于薛蟠给长芦盐业公司所产食盐的零售价,定了一个指导价,所以盐商售盐的利润,肯定没有之前那么高了。

但总好过家破人亡。

薛蟠这次之所以这么仁慈,是因为长芦盐政治下的盐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配合薛蟠的改革的,没有给薛蟠留下行雷霆手段的借口。

这应该也是薛蟠在两淮盐政处的强硬手段,传到了长芦盐政这边,让这边的盐商事先掂量好了自己的分量,够不够薛蟠杀的。

总而言之,薛蟠对长芦盐政的改革,虽然没有把盐价真正的压下来,反倒比之前还上涨了几文,不过各方面的反应,都非常积极。

说明这次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因为事先说好了,长芦盐政今后十年的盐税,都不会给户部国库上缴半分,将全部用在河道总督衙门主管的治河新策上。

所以,薛蟠虽然命长芦盐政,每个月都向户部递交一次收支账目,不过户部就算经费再窘迫,也无法才这里调拨半两银子。

好在,户部三位主官,专门负责天下盐政事务的,正是右侍郎林如海。

林如海和薛蟠,虽然明面上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私底下的联系,却比亲生父子还要多。

这里说的“亲生父子”,专指的是现任河道总督张鹏翮,与他的长子张懋城。

张懋城家学渊源,虽然没能像他的父亲张鹏翮一样,考中进士,只是以举人的身份入仕,但是为官十年,政绩蔚然。

可是张鹏翮贵为从一品的河道总督,却从来没有为张懋城,谋求过更高的官职。

张懋城二十岁中举人,初授安徽怀宁知县,不过是从七品的芝麻小官,直到薛蟠穿越到此方世界,薛家进京之时,他才因功升任正五品的海州知州。

二十多年,官阶才升五级,官职也不用多说。

当然,这也与张懋城不是两榜进士出身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与薛蟠一比——薛蟠初入官场,便任职正六品的崇文门税关衙门副提举,现在虽然也才是从五品的长芦盐政同知,可是他做官才两年多而已——就相形见绌了。

所以,在与张鹏翮扯上关系之后,薛蟠立即征得张鹏翮默认,为张懋城运作了一番,前不久,张懋城刚刚取得济南府知府的印绶,走马上任去了。

济南府知府,是正四品,因为济南府乃是山东的首府,所以职位尤显尊贵,薛蟠为了给张懋城谋到这个职缺,可是费了不少气力。

之所以非给张懋城谋求济南府知府之职,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张鹏翮总掌的治河新策,选定的黄河北向河道,有相当长一段,就在济南府辖内。

张懋城家学渊源,在治河上,也颇有见地,有他负责黄河北向河道济南府辖内河段的修建,各方面都能放心。

而且,治河新策乃是今后数年之内,足以影响黄河下游数省的大事。

一旦治河成功,与此事有关的大小官员,就有了足有依仗一生的立身之基,只要不自己作死,今后的仕途,可以说就一帆风顺了。

这样的好事,自然要优先考虑张懋城这样的自己人。

其实不只是张懋城,薛蟠也想让贾政,也搭一搭治河新策的顺风车。

在忙完贾元春省亲的接驾事宜,薛蟠再次离京,去长芦盐政理事之前,特意与贾政详谈了一回,把此事原原本本地跟他说了。

贾政现在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正是应该在仕途上大展宏图的年纪。

因为和张懋城一样,都不是两榜进士的正途出身,虽然入仕之后,贾政先在工部员外郎任上干满了三届九年,才升了一级,升为工部主事。

如果没有意外,至少也得在工部主事上再干三届九年,才能有机会看能不能再升一级,升为工部郎中。

而以贾政的资历,在工部能做到郎中,已经算是到头了。

毕竟,工部郎中之上,就只剩下一尚书二侍郎三位主官了,而一部主官,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潜规则里,却也有非进士不取的原则。

所以,就是在《红楼梦文本中,贾政做了皇帝的老丈人,后来也只被点了一任学差,外放出京去了。

因为薛蟠的乱入,贾政已经提前升任工部郎中,现在要外放的话,区区学差,就不足任了。

至少也得是一任知府,才能相配。

薛蟠为贾政出的主意,就是主动谋求治河新策划定的黄河北向河道沿岸州府的知府,如此一来就能搭上治河之功,迅速升迁。

河道总督张鹏翮,为治河新策制定的期限,是十年!

向张懋城、贾政这样转为搭治河之功而来的沿岸知府,当然不用在任上干足十年,才能叙功升迁。

治河新策的总工期是十年,但是河道却是分段修建的,虽然也会有先后之分,但是每一段的工期,能有两三年,已经足够长了。

也就是说,只需一届任期三年之后,张懋城、贾政就能够叙功升迁了。

这条晋升途径,比贾政在工部苦熬资历,自然要强得多。

因为贾政入仕便是在京中,若是想要晋升三品以上的高位,必须要补足外任地方的资历,所以知府一职是必须过一遭的。

反正早晚都要过这一遭,不如抓住这个机会。

贾政听薛蟠说完,明显心动了,虽然嘴里说“再考虑考虑”,但是实际上没过几天,就开始为自己谋取官缺了。

在此之前,贾政都是在为他人谋取官缺,诸如贾雨村,薛蟠初任崇文门税关衙门,也是贾政为他运作来的;张懋城能够顺利升任济南府知府,贾政也出了不少力。

现在为自己谋缺,贾政自然更加用心。

张懋城从海州知州任上,升任济南府知府,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薛蟠能顺利任职崇文门税关衙门,是因为别人看不上眼的杂流小衙门。

贾政这一次,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左右腾挪,为自己谋到了武定府知府之职,四月初便离京上任去了。

武定府所辖,乃是黄河北向河道的沿岸,更是至关重要的入海口。

薛蟠把治河新策的重要性给贾政分说清楚之后,贾政为自己选了这么个好地方。

薛蟠得到消息,也对贾政的选择由衷叹服。

谁说贾政没有政治智慧?只是个庸官?

他的才能,只是不在实事上,在工部这样的事务性衙门体现不出来而已。

薛蟠也知道贾政不耐庶务,名义上是荣国府的当家人,却把内事悉数交给王夫人,让她有机会掏空荣国府的家底;外事也有贾琏负责。

在工部,贾政作为主管煤务、铁务的郎中,算是薛蟠兼任的煤务提举司的顶头上司,但是煤务提举司每个月上交一次的账目,贾政一次也没有看过。

现在虽然如愿外任,但是要靠贾政自己,想要把武定府辖内的黄河北向河道,以及入海口修建好,薛蟠不做此想。

贾政原本,虽然也有几位清客幕僚,但也都是一些夸夸其谈之徒,没有什么真本事。

所以,为了保证贾政能圆满地干好这一任武定府知府,薛蟠特意把自己的幕僚张友士,推荐了过去。

薛蟠一开始看中张友士,是看重他的医术,在他的妙手调理下,林黛玉、薛宝钗这样身有宿疾的妹妹,身体好转了许多。

薛蟠因为不学无术,在官样文章写作上一窍不通,这些公务后来也悉数交给张友士代理,两三年来,张友士没有出过一点儿差错。

本来,薛蟠是打算在长芦都转盐运使司衙门里,给张友士谋一个官缺,算作对他这几年用心做事的犒赏。

但是,出身江南的张友士,家里虽然也经营有生意,自己对生意之道,却不甚上心。

经过薛蟠改革的长芦盐政,实际上已经是国有大型盐业公司的架构了,薛蟠在设计改革措施的时候,曾经与张友士深入探讨过,所以他对这一点颇为了解。

所以,张友士主动拒绝了长芦盐政的官缺。

这次跟着贾政上任武定府,虽然一开始也是幕僚的身份,但是薛蟠跟张友士暗地里言明了,实际上武定府的一应事务,皆要他代为处理,贾政不过是人形印章。

就和韩涛在崇文门税关衙门一样,掌着主官印玺,却对衙门实务,一概不管。

韩涛是有薛蟠这样能力强,又不居功傲上的下属,乐得清闲。

贾政则是没有管理实务的能力,必须要有人来帮助他。

张友士若是能帮贾政把这一任武定府知府圆满做完,三年之后,不用薛蟠出面,贾政也能举荐他一个县令。

从七品的县令,虽然可能还比不上薛蟠先前要为张友士保举的长芦盐政职缺的职阶,但是却有“百里侯”之称,是许多杂流官员梦寐以求的官场起点。

张懋城当初也是从这里起步的。

武定府在天津南边,距离也不过三四百里地,快马一日可达,若是那边有什么急切事务,可以派人到天津来找薛蟠。

在贾政到任武定府之后,薛蟠特意在武定府,也设立了一个长芦盐业公司的生产基地,同样采用煮盐法制盐。

虽然武定府距离开平煤矿比较远,作为煮盐燃料的煤炭运来不宜,不过薛蟠双管齐下,一方面在路上修建铁路,一面启用海运,专门开辟了一条从开平煤矿到武定府的海运航线。

薛蟠和贾政,可是有实在亲属关系的,薛蟠这样做,也算是明目张胆的偏帮了。

不过,长芦盐政事务,现在全在薛蟠执掌之下,他要多费一番力气,在武定府辖内增设一处盐场,在明面上,也算是有正当理由,攻讦不得。

薛蟠在武定府增设盐场,其实也不单单只是为了给贾政增加政绩。

武定府和南边的济南府,本来就是长芦盐政与两淮盐政辖境的交界处,之前因为两淮盐政强盛,所以这些地区的食盐,基本上都是淮盐。

现在,长芦盐政承担起了为治河新策筹措资金的重任,而想要完成一年两百万两盈利的目标,除了改革制法方式、经销模式,扩大长芦产盐的销售范围,也是一项重要法门。

长芦盐政现在本来就担负起了修建黄河北向河道数十万河工所需食盐,现在把黄河北向河道沿岸州府,全纳入长芦盐政的销售范围,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在此地经销多年的淮盐盐商,肯定也不会痛痛快快地让开身位,彼此间还会有些商场上的争斗。

不过,薛蟠对长芦盐政产盐的质量和售价,信心十足,正常的商场竞争,淮盐不会是对手。

虽然户部主管天下盐政的右侍郎林如海,在详细参考了薛蟠对长芦盐政的改革措施之后,也对各地盐场,下达了改革的政令。

长芦盐政和两淮盐政,现在也都是林如海治下,两淮盐政还是林如海的老本家,两家不应该在私底下发生冲突。

不过,其他盐场的主官,就算能够看出长芦盐政改革的好处,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像薛蟠这样,能够压制住盐商势力,顺利推进改革?

林如海的政令已经下达好几个月了,据薛蟠所知,其他盐场,都还没有遵令改革的迹象。

各地盐政的现行措施,已经实行了几百年了,虽然谁都知道其中弊端重重,但是既得利益者势力强大,所谓改革,就是损此等人的利益,增加朝廷的收益。

话说,,换源app,.huanyuanapp. 版。】

不是所有做官的,都像林如海那样奉公清廉、绝不同流合污;更不用说像薛蟠这样,自有生财之道,根本不需要谋求贪污得来的蝇头小利。

所以,薛蟠对林如海下达的天下盐政改革政令,最终能收获几分成效,不抱任何指望。

薛蟠现在只希望,林如海先能打破各地盐政的经销范围的桎梏,能让长芦盐政所产食盐,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从食盐的质量和售价两方面,倒逼各地盐政不得不进行改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