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姻远离不了政治(1 / 1)一点雨山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邑姜上西伯侯家门这件事,姚远的看法是“估计要成了”。毕竟历史是这么告诉他的——周武王娶了邑姜作王后。

但邑姜上门回来后,却显得兴高采烈。

因为她没被王妃辛氏看上!

“哈哈哈...就那小胖子还想娶我?”邑姜那丫头得意地仰天大笑,“我就让王妃看了看,如果他敢把我迎进门,我就把西伯府闹个天昏地暗!”

实话说,这个结果让姚远有些懵逼,因为这和他知道的历史完全不同。

“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好奇地问。

见那只会说话的狗子问自己问题,邑姜扭头看向了杨戬。

杨戬倒是很开明:“随便你,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

邑姜再无顾虑:“就是王妃说我不够端庄啊,女孩子不能随便笑啊之类的,我也听不懂啦...但要是不让我笑,那还不得让我死啊?”

“啊...原来如此。”姚远倒是懂了。

周文王姬昌娶的辛氏姓“姒”,所以按照这年头的规矩,应该叫她“辛姒”。

“姒”姓人毕竟是上古遗风,教育要嫁出去的女儿的方式大多是“杏冷澹风”,讲究一个“不喜淫、不好笑”,只有这样才能当一个合格的主妇。

这样教育出来的女人确实端庄,也非常适合当王后,尤其是后来儒家出身的文人都非常欣赏这种王妃,认为端庄大方的女人才配当皇后,爱笑的女人都太轻佻。

但奈何剪掉羽翼太久后,就算这雏鸟重新长出了翅膀,它也不会再飞了。这样的女孩教育得久了,她也就真的不会笑了。

最着名的“姒”家女——褒姒,周幽王为了让她笑一笑,不管是裂帛还是烽火戏诸侯,几乎是什么都做了,而最后也为了这一笑,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辛姒瞧不上邑姜是很自然的,因为她自己的教育环境决定了她无法容忍这样的儿媳。

杨戬倒是很高兴:“没关系,不嫁就不嫁,有我呢。”

她是真的高兴,因为这样就意味着她还可以再玩几年。

姚远斜觑了杨戬一眼,觉得她太乐观了。

......

辛姒王妃没能瞧上邑姜的事并没有瞒住姬昌多久,毕竟两人虽然还都年轻,却已经是老夫老妻了。

对于妻子的指责,姬昌其实不是很在乎。

虽然这年头还没有娶妻娶德、纳妾纳色的说法,但作为“百子”的周文王本人,为了生孩子也有了几个妾室。尽管他也认为王后应该端庄,但如果身旁的女人全是不苟言笑的冷美人,他也不太受得了。

爱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不能做妻,做妾也可以。

不过既然自己老婆反对,那就暂时不考虑这事了,反正只要自己提出过这样的意向,就已经足够拉拢姜尚那样的能臣,更别说昆仑山。

不娶就不娶吧,无所谓。

姬昌本来是这样想的,直到几个月后他看到了那支浩浩荡荡的马队。

那支马队来自于“兄弟”——也就是羌人部落的,数量大约是一两百人,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不仅有细羊毛编成的毡甲,甚至腰间还别有青铜短匕,首领脸上还有一面青铜面具。

城门的守卫当然不可能就这样把一支部队放进城,别说是异姓兄弟了,哪怕是亲兄弟也不行。

在硬着头皮进行了一番交涉后,那首领倒也通情达理,同意让自己的人马在城外休息,但又让自己的小儿子出面,说自己要进城见女儿,还有太师吕尚,带来的羊毛和乳酪也要交易,自己要带几个人进城。

城卫很想对来人说你们应该交税,因为自己手上有好几把削尖的木矛。

但看了看对方一行人腰间别着的武器,他又觉得那玩意好像更有说服力一些,就没敢提。

正当他踌躇不定的时候,城中出来的人却让他大大松了口气。

只见国主姬昌满面春风、身着便服,骑着一匹无鞍辔的老马飞奔而来。

姬昌骑马停到城门口,也不等马拴好,径直便奔向了城外的羌族首领。

“今日早上我卜了一卦,结果是‘亨’,说是‘利见大人’、‘用大牲吉’,我便让人杀了头牛,正想着会是什么贵客,没想到竟是义兄来了。”

见姬昌居然亲自出来,那城卫连忙退到了后面去。

这羌族首领早就与姬昌认识,只是后来因为“卖身费”的关系,他们发生了冲突。

一方觉得“兄弟”对自己太小气,另一方则是觉得“兄弟”不够体谅自己,毕竟季历新丧,岐山还需要恢复元气。

但现在看来,似乎有机会冰释前嫌?

那首领见姬昌出来,倒也不客气:“我来找我女儿,还有姜尚,你们的东西若是备好了,就拿来给我先看看。”

他特意提了“姜尚”而不是“吕尚”,显然是在强调着什么。

姬昌脸上的笑容不变,心中却在打鼓。

那太师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又搞了什么鬼?

“备的什么东西?”他差点就脱口而出。

但在自己老娘长期言传身教之下,姬昌早就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三思而后行”,所以还是把话咽了下去。

如果自己问这话,就代表自己对吕尚和首领之间的交易完全不知情。而对方则是让我拿出“备好的东西”,也就是说,这要么是在试探,要么是依然以为吕尚是在为自己办事,自己出言问这个问题,都是在向外人表明自己“君臣失和”。

这样不好。

“义兄平日里风餐露宿,兄弟们又是长途跋涉,就算是要干正事,也该让小弟略进地主之谊,接风洗尘吧?”姬昌打了个哈哈,“牛肉煮久了,会变得太硬。”

首领倒也没有怀疑什么:“也好...多加些盐,你不能饿到我们的勇士。”

说罢,他便将马鞭交给了自己的族人,准备带几个儿子进城。

看见对方如此不客气,姬昌心中有些犯滴咕。

他一边让下人们赶紧去准备肉食和热水,一边让人去通知姜子牙赶紧过来,他要问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姜子牙倒是早就从杨戬这里知道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但他却又有些不太敢相信——万一那些羌族人没有来,那自己的信誓旦旦岂不是变成了笑话。

听说羌人前来,姜子牙心中大定。

“杨戬贤侄...这恩情姜尚没齿难忘!”他冲着正在下棋的小姑娘深鞠一躬。

杨戬此时正眉头紧锁,盯着面前的棋局,绞尽脑汁当中。

尽管姚远让了她6子,但棋至中盘,杨戬却只有一方角地是活棋,另外三角和中央都已经愤死。

对面的大狗子趴在地上,打了个哈欠。

“快点,师叔问你正事呢...别下了,没救了已经。”他有意刺激着杨戬。

小姑娘气得一拍棋盘,棋子飞得老高:“你就不会让着我点吗?”

“开什么玩笑,要是在这里让了你,你以后出去丢人时说是我教的,我岂不是更丢人?我这是为你好啊...快,师叔问话了,先去处理,然后再来复盘。”

杨戬这才气鼓鼓地站起来:“师叔...什么事?”

“呃...”姜子牙一时有些语塞,想了一下后才慢慢说出了羌人已到的事。

杨戬懂了:“哦,原来是要铜来了。”

她转过身去,向孝天犬伸出手:“赶紧的,羌人来了,拿‘钱’出来!”

姚远毫不在意地挠了挠自己的下巴,从那里面掏出了一串又一串的“五角”铜钱,堆到了地上。

“喏,拿去...记住,行军期间一天给两朋,打仗时给五朋,这样他们应该就能满足了。”他对杨戬说。

“这么少?”杨戬问。

“一开始不能把他们胃口养太大,养太大的话,后面会很难办。”

“哦。”

杨戬将地上的铜钱堆了起来,用了个小术法将它们变小,然后转手就递给了姜子牙:“师叔,你听到了...先给他们这么多,你带邑姜出去。”

姜子牙拿着那几十串铜钱,面色有些微红:“这...须弥之术,我却是不会啊。”

杨戬愣了一下:“那我再画道符。”

她顺手又在空中画了道墨符,然后将它印在了姜子牙手上。

“这样就行啦!”

搞完这些事后,小姑娘又一屁股坐到了棋盘前:“再来一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