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质疑(1 / 1)不太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容声自然将王天琳的疑惑看在眼里。

但是事关自己的下一步大计。

他不好在会议上说明自己知道明年开始,港英政府就有意发出地面电视牌照。

到时候自己就能取得先机,提前出手。

得到免费地面电视播放牌照。

然后就能成立自己的电视台。

这种先知先觉的优势是自己的最大底牌。

万一提前走漏了风声,到时候引得邵毅夫出手。

那就得不偿失了。

只能找个时间私下里给王天琳做一做思想工作。

除此之外,陆容声的决策让不少人感到疑惑不解的。

就是关于成立动画制作中心的决定。

动画或者说卡通,在香江算得上一片完全的空白状态。

除了1949年的木偶动画片《树精》之后。

便只有左派的长城电影里面有个美工部。

曾经有万籁鸣,万古蟾两兄弟在那里开班教授动画制作。

但是随着万氏兄弟返回大陆,去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整个香江再也没有动画电影的土壤。

更是没有什么动画制作的人才。

也再没有任何动画电影上映。

成立这个部门的意义何在?

仅仅是为了烧钱吗?

陆容声自然不会说,就在今年。

中国动画电影史的丰碑和永恒的经典《大闹天宫》即将问世。

说起《大闹天宫》,就不能不提中国动画界享有盛誉的万氏兄弟。

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

在亚洲非常有影响。

RB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RB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

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

他后来到中国访问,专门画了阿童木和孙悟空相聚的漫画。

万氏四兄弟中的老大万籁鸣、老二万古蟾、老三万超尘都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大闹天宫》从1960年到1964年,历时四年时间创作完成。

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成为一部鸿篇巨制。

关于这部动画电影取得的各种荣誉和成就更是不胜枚举。

不仅震惊了整个中国。

更是震惊了国际动画界。

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

此后的40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

谁能想到这已经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了呢?

此时的中国动画还是领先世界的。

但是可惜的是,后来的RB动画和迪士尼动画先后崛起。

渐渐的,我们的动画变成了低智、粗制、抄袭的集合体。

以至于后世的孩子们,童年时代都被日漫或者是美漫占据。

现在,趁着这难得的机会。

陆容声要把国漫的血脉延续下去。

这一点内心的计较,自然不会被旁人所知。

但是即使前路只有自己一个人,陆容声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计划。

至于其余的两项。

像是什么《国际电影》刊物,增发《国际娱乐报》《国际新闻报》这两样。

众人倒也没有在意。

香江的报业大大小小的几十上百家。

但是做报纸这一行,最要紧的就是内容有卖点。

否则的话完全就是烧钱。

而《国际电影》这本刊物创刊于1955年。

作为商业性附属刊物,《国际电影》伴生于国泰机构这一跨区域影业公司在香港的拓展。

全盛期发行量高达10万册。

极大程度上主导和形塑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外华人的文化记忆和现代想象。

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电影》集结了一批有着深广文脉及丰富报业经验的编辑者。

《国际电影》的历任主编朱旭华、黄也白等人均为公司管理层,且都曾兼任宣传部主任。

创刊伊始即定价每期港币八角且十数年间未有调整。

依托国泰机构的强大财力和跨地市场,《国际电影》形成了图文并茂、印制精美、传播广泛的总体品格。

可以说在香江作为专业性的电影副刊。

《国际电影》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都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增加两份报纸,凭借着《国际电影》的影响力。

也许能成事也说不定。

但众人也没有太在意能不能成。

毕竟当初创办《国际电影》只不过是为了给母公司更好的宣传电影和明星的。

至于剩下的两点新的举措。

则是和在坐的众人切身利益相关。

其中一点便是新建片场。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哪一家电影公司都希望老板能够加大投资。

可是你新建一个古装片的片场是什么意思?

电懋一直以来起家拍摄的都是文艺片歌舞片。

这一点和陆云涛本人的性格有关。

当然也和电懋旗下的众多编剧导演人才有关。

整体来讲,电懋拍摄的电影作品始终带着一点中产阶级或者说小资阶级的情趣。

大多数以时装歌舞片为主。

在古装片领域,电懋不仅没有场地、服装、道具等等。

就连擅长拍摄古装片的人才也很少。

难道说这位新老板上来之后,要一改以前陆云涛定下的策略。

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古装片上吗?

还是说,陆大少爷对于老对头邵氏依然不死心。

想要和邵氏在古装片领域死磕?

不少人都有些担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陆容声为了意气之争。

和邵氏继续在黄梅调电影上面争锋。

完全就是拿自己的短板和人家的长处竞争。

没有任何竞争力呀!

而且对于不少的导演和编剧来说。

公司整体的战略方向转移。

可是涉及到他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如果以后公司以古装片为主,那么他们这些时装片导演要么是被迫转型。

要么就是失去饭碗。

毕竟公司的钱只有那么多,你在古装片上的投资加大。

相对应的,在时装片的投资就会减少。

这可是涉及到每一个人的饭碗。

如何让下方坐的这些人不着急呢。

除此之外,至于成立影视学院。

大量培养编导演人才。

这倒没什么稀奇之处。

以前的时候电懋成立之时,也曾登报广招人才。

只不过采用的是招揽现成人才。

并不会专门的去从零培养导演和编剧。

毕竟整个香江除了南下影人之外,还有许多的南洋和台岛电影人才。

招揽现成的,肯定比你从头到尾培养一个新人要容易的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