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和三年,三月。
汴京城外城,保康门前保康门外大街,一座二层楼的沿街店铺里。
“客官您看,此地不远处便是烟花之地。附近还有太学和国子监,在此做营生想来定是再好不过了。”一个戴着头巾,一身短褂的男子,指着窗外正介绍着。“您瞧,这后面还有院子厢房。您买了此处之后,便不用再买第二处房产了。一次解决两个问题,多好啊!”
说话的是一个牙人,按照现代的话来说,这个人就是一个中介。
而在他身边,一个人正出神的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大街。
此人名叫黄震,不是本地人。甚至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是一个穿越者。
在现代,他是一个半吊子的古玩商人。
一次机缘巧合,黄震收了一块玉佩。
晚上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穿越到了这个北宋时空。
一开始黄震还以为自己再也回不去了,谁知道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又穿越回了现代。
反复试验了几次后,他发现只要身上戴着玉佩睡觉,每到晚上十二点自己就会穿越。
而且黄震还发现这块玉佩还有另一个妙用。
玉佩里能装东西,类似次空间或者储物空间之类的。大小约有两立方米。
古代的东西装在玉佩中带到现代,只要离开玉佩里的空间,接触到现代的空气,立马就会氧化变旧。
而从现代带回古代的东西,则没有一点的变化。
这一个发现让黄震大喜过望,这就意味着自己可以从宋朝带古玩字画回来赚钱了。
而且,自己的古玩店以后再也不用为缺少货物而发愁了。
然后他做足准备,就回到了这北宋的时空。
今天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找了一家牙行,准备在这里汴京城中买一栋房子。
毕竟古代和现实时间是同步的,他每次穿越都要在当前世界呆上最少一天。相对的在另一个世界他将消失一天。
现代在自己家里穿越倒还好,反正平时也没什么人找他。
但是在北宋这个时空,自己是租住在客栈中的。前一次就差点被小二撞破。
于是他就决定,在北宋也置办一处房产。而这处房产就是自己将来在这个时空的据点。
回过神来,黄震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此地确实不错,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但此处市口那么好,前东家为何不干了?”
牙人搓了搓手,满脸媚笑道,“前东家年老体衰,准备回老家颐养天年去了。”
黄震点点头,“原来如此,那此屋作价多少?”
牙人翻了翻手中的一本账本说道:“此屋上下两层,一层商铺两间,厨房一间。二层五间房。后院一处,长宽百步,后院正宅一处,偏房四间。一共作价一千五百贯,客官觉得如何?”
黄震听后,微微点头。这处房产位于汴京内外城中间,地段也就一般。
位置相当于现代首都的三环附近,沪都的中环附近。
只是这价格是真的贵,这个年代普通的百姓打工一月也才挣个三五贯。哪怕是不吃不喝,买这一处房产也要二三十年。
北宋的房价已经堪比现代北上广深的房价了。
黄震刚来没多久,哪会知道这北宋的房价那么高?此时他的身上只准备了十根五百克的银条。
按照此时的算法,一两银子差不多四十克,五百克差不多是二十五两,也就是二十五贯钱。
原本他以为二三百贯差不多能买一处房产了,但他还是低估了北宋的房价。
手上这些钱,估计只能在城郊的地方买一处房产。
这是肯定不会考虑的,黄震需要在城中有个固定的铺面,方便他日后倒卖两个时空的物品。
于是,黄震便问牙人道,“我若是看上此处,最晚何时可以交易?”
牙人微微一笑,低声说道,“客官,你若是看中此处,便下个定金。只要一个月内交齐剩余的钱款便成。此处房产是小店目前最好的。每日看房的人有很多,客官若是犹豫,只怕夜长梦多啊。”
黄震点点头,这和现代买房子差不多,交了定金房东就不能轻易反悔了。
于是他便对牙人说道:“行,那我便定下了。付一成定金够了吧?”
牙人搓着手,笑容满面地看着黄震,“够了,客官。我这就带您去见房东。下定之后您有一个月的筹款时间。”
黄震考虑了一下问道,“远不远?”
“不远,就在前方过了桥的麦秸巷。”
“那行,我们走吧。”
随后黄震便在牙人的带领下,前往房东租住的地方。
见了房东后,黄震付了定金,拿了收据。向房东承诺一个月内结清款项,之后便向他告辞了。
出了门,他向牙人问了最近的客栈后,便辞别了牙人,朝着他指示的方向走去。
过了保康门,便进入了内城。黄震顺着马道街往不远处的潘楼街走去,牙人告诉他的客栈便在那条街上。
潘楼街有一家著名的酒楼。而这条街就是以这个酒楼而命名的。
相传五代后周太祖郭威曾游幸此楼。
黄震决定解决完住宿之后,就去游玩一番。因为他听牙人说过,这个酒楼有一种酒非常有名,名字叫做【玉壶春酒】。
作为一个半吊子的古玩商,玉壶春瓶的大名也是有所耳闻的。
黄震心中有着强烈的预感,这玉壶春酒和玉壶春瓶之间,定然有着某种联系。
拐进潘楼街,走了没多久,就看到牙人所说的那家客栈。
黄震抬头望去,店门口的牌匾上写着【久住】二字。
确认没错之后,他便抬腿走了进去。
随后他在小二的招待下,参观了一下房间。确认还算干净整洁之后,便付了三天的房钱。
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会,他就出了门,去向了那处有名的潘楼,以验证自己心中的猜想。
也不用问人路,黄震沿着潘楼街,一直往十字街方向走,路口那座最大的四层楼建筑就是潘楼。
潘楼的门口放着红色的木架,红色绿色交织的门帘挂在门围上。店门口还挂着几个贴金的红色栀子灯。
此时正是用餐的高峰,潘楼里宾客满座,人声鼎沸。
黄震刚一进入店内,店小二便迎了上来,“客官几位?”
“就我一人。”
小二接着问道;“可饮否?”
“小酌便可。”
然后,小二便引着黄震坐入楼下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