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你们比我们先出门许久,为何才到?”“你是怎么知道的?”曹操一边担心,一边问道。
“我们先到淇园内游玩了一番,才过来拜会,故此来迟。”“你这是要去哪?”韩涛解释道。
几个人走到小院门口停了下来,两个小童迎面走来。
袁术上前一步,似乎是作为大家的领袖出现,对小童说:“我乃汝南袁氏嫡子袁术,连同曹孟德、韩子真等人一同拜会两位许先生,请代为通禀!”
两名小童回应着:“原来是汝南袁公子,失敬了。先生素有清规,月旦评之前,不见来客。”
袁术有点失望,随后赶忙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就不打扰二位先生清修,但我等备下了几分薄礼,还请转交二位先生!”
“公子见谅,先生亦有清规,几位若有诗词字画作品待点评,可留下。但先生从不收受访者礼物,以免落人口实,使世人误会点评结果!”“好吧,我就不客气了!”小童当即向袁术表示不同意。
韩涛听小童反应后暗暗称赞。
这位许氏兄弟之所以能为世人所敬仰,月旦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素人平步青云之本,与他们这纯洁的德操,确实有很大的关系。
袁术两度拒绝,只能悻悻地回应:“既如此,那就有劳将我们的几篇拙作转呈两位许先生,请他们点评一番吧。”
袁术和曹操虔诚地把所做诗词呈献给小童。
韩涛、韩冲还把自己备的诗词一起交给小童。
小童在给几个人一一注册清楚之后,回答说:“几个公子请回来,过两天请驾到淇园等两位先生公开评论就可以了。”
袁术和韩涛躬身行礼,便走了。
“见不到两位先生,礼物也不收,我们的心思看来是白费了。”“那你怎么不告诉他呢?”袁术的反应略显失望。
他心中本想先送个厚礼,与许氏兄弟一套,让他们给自己点赞,今天来看,这是不可行的。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两位先生不收礼,也不肯相见。我们就回去静待两日,等待月旦评的开始就是了。”曹操安慰着袁术。
“唉,也只好如此了。”袁术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带着曹操和韩涛一行走了.
返回管驿后,因赶路一天,再外出玩耍,大家十分劳累,互相问候后,便各回各的屋子。
韩涛回了病房,他开始默默揣摩当天的体验。
能与曹操、袁术相遇、相识,无疑是一个意外惊喜。
如今曹操也显示出了更多的亲密关系,对于日后步入仕途也大有裨益。
毕竟他本人出身寒门,想要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够逐渐成长起来。
当然,无论何时,也不会有一个永恒的朋友。
特别是借着穆彤诬陷自己,更让韩涛完全看到了所谓盟友。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可以信任你。
目前,他只需要力争两天后月旦评出,获得了上佳评价,由此获得了家族甚至天下名仕们的认可与拥护.
两天,转眼就过去了,直到月旦评才正式打响。
今天淇园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其中既有来此领评的各方面名仕、来此观赏繁华的黔首、更有捕捉商机游移吆喝的商贩。
在淇园附近淇河之处,搭一高台,上有“月旦评”三字。
待评说士子们早已列队于台下恭候了,韩枫,曹操和袁术也列队。
巳时快到了,二位中年学士慢慢地登上高台上,是月旦评主持者——汝南著名仕宦许劭、许靖之弟。
见两人赶到,舞台下顿时鸦雀无声,就连商贩都不再吆喝。
许氏兄弟走到高台中央,稳稳地坐了下来,然后几个小童把事先交上来待评诗词字画全部抬到眼前逐一放置。
“因汝南战乱,我兄弟二人暂避朝歌,今日月旦评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们先点评之前提交的诗词字画。”
“第二部分,是我们当场出题,请各位当场应试。”
“无论之前是否提交了诗词字画者,都可作答,最后我们会依据成绩,评出等级!”
许劭在台下给大家再解释月旦评规矩。
“好,月旦评现在开始!”许劭引荐结束,大声宣布月旦评正式启动。
兄弟二人开始对此前所收诗词字画进行评论,其评论准确到位、剖析入理。
不管最后评定的等级如何,登台受评的人,无不心服口服,心满意足地离开。
“下一首,曹操曹孟德所作诗词《度关山》。”许劭公布姓名后,接过眼前诗词。
曹操闻召其名,连忙疾步走出列阵,来到高台,仔细听评论。
韩涛和其他人也提到了精神,希望看许劭对曹操究竟是怎么评价的。
许劭翻开诗词开始大声朗诵:“天地之间,人之为贵。立君牧民是其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韩涛听到曹操诗词,也暗暗称赞,这个曹孟德,确实有大的才能,度山《度山行》虽然不如后人所传《短歌行》,但流传度更高,却又把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许劭念完诗词之后,开始点评:“诗的开头直接提出“天地之间,人贵为天”,凸显了诗人以人为本的思想。”
“接下来的内容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君主贤明,制定法规,全国统一,以奢侈为大恶,以俭朴为美德。”
“退昏庸,举明智,官吏尽职,百姓安定,人口繁息,设立刑狱,执法正当。”
“人与人之间,退让不争,上下相同,彼此亲爱。”
“全诗抒发了诗人以“让”和“兼爱”所依据的大同思想立意甚佳。此作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