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回 忽发病龄官昏厥 忆原文初探顽疾(1 / 1)22年从头再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龄官晕倒,贾兰连忙让人将她抱起放到卧室。

但见她满脸大汗,呼吸微弱,脑海中一下子闪过了后世一个说法,说龄官其实是曹公设计出来的,一个与林黛玉类似的角色。

她的相貌像林黛玉,她的遭遇、感情都像林黛玉,或许连结局都会像林黛玉。

只是因为曹公早逝,加上草稿遗失,导致这些说法最终只能停留在说法,无法证实。

但这却给贾兰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关于林黛玉的病!

后世关于林黛玉的病,也是众说纷纭,有说心脏病的,有说是肺结核的。然而由于曹公在书中给出的描述虽然足够多,但又缺乏了决定性的证据,导致这个问题一直辩论激烈。

但有一个说法给了贾兰很深刻的印象:心肺不分家,中医所说的心肺同源。

意思是心脏疾病和肺脏疾病最后表现都是一样的,很难区分。

考虑到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同样早逝的情况,林家可能先天心脏方面机能弱一些,但由于贾兰无法知道林如海的脉案,所以也无法断定黛玉就是先天性心脏病。

最重要的是,如今贾兰也见识过离恨天了,林黛玉身为绛珠仙草,她的病情自己真是摸不准。

那极类晴雯的大明星在她最早那部几美汇集的仙侠电视剧里还只是颗果实,但一身仙术使得星沉地动。

更别说那部电视剧原型游戏第七部里那战斗力逆天的男神,居然只是一颗苹果。

林黛玉这么菜,好意思吗?

可如今龄官这个发病的症状,明显像是心脏病发的样子。

“秦士,你赶快去城内药店,按这个方子买好药材煎好送来!”

“钟哥,你会骑马,麻烦你快马回神京的大药堂,请一位好大夫过来,有需要的药材就一并买来。”

贾兰有条不紊地写下两张签子分别交给两人并且吩咐道。

又让王伴儿守住门口,没有他的吩咐不可让任何人进来,待房里只剩他与龄官,贾兰再度仔细地检查了龄官一遍,见她脉搏似有若无,暗道不能再拖了!便按照后世的操作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大概持续做了一刻钟,贾兰头上开始隐隐冒汗,节奏甚至已经慢了下来之时,龄官的呼吸才逐渐恢复。

“呼~”贾兰长出了一口气,瘫坐在床的边沿。

也不知道是累,还是紧张,贾兰的手还在微微发抖。

为什么在标准的心肺复苏中,教官会让你先询问四周有没有会的人给你组队,就是因为这个非常的累人,一分钟就足以让你气喘吁吁动作变形,一般两分钟就得换人。

喊来板儿让帮自己拿杯水,贾兰一直在龄官身边密切监查着她的病况,直到确定她的呼吸恢复正常才微微放下心来。

不久秦士也带着煎好的要来到,桂枝甘草汤,具有补助心阳,生阳化气之功效。

在读书之余,贾兰也看了一些医书。

范文正公有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宋儒哪怕缺点多多,但在推动医学的发展上的确是功不可没的,韩愈在《师说》里还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但这种看法却在宋代被彻底扭转。

宋人认为“百工皆圣作,惟医有书传。”,还说“凡为医师,当先读书。凡欲读书,当先识字。字者,文之始也。不识字义,宁解文理?文理不通,动成窒碍。”

于是社会风气一变,连苏轼、沈括都有个人收集医学的著作。

所以在书院里看医书不会引起什么争议。

这桂枝甘草汤边是源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对心悸,发汗过多有作用。

待龄官服下一剂药后,气息更和畅了些,这时秦钟驾着马车带着一位大夫并北庄焦大派出的人一同来到。

大夫是神京有名的仁爱堂的大夫,仔细替龄官把过脉,又问了贾兰的应对,连连赞道:“不想案首小相公也颇通医理,这小姑娘的确是突发心疾,若非小相公应对得当,恐怕有未卜之祸。”

“劳烦先生且在我院里耽搁一两日,待这姑娘苏醒之后再开下药方,到时候再走不迟。”贾兰拱手,客气地说道。

“好说好说~”那大夫笑着回答。

第二天天刚亮,睡了一晚上的龄官感觉身上有个什么东西压着,又被那窗外的阳光微微刺了一下眼睛,“呜”了一声幽幽醒转,却见一个小女娃趴在自己身上,微微被吓了一跳。

“姑娘,你醒了?!”

那女娃似乎睡得很浅,感受到龄官的动静,她立马就醒了过来,抹了下眼睛。

两个人互相对视着。

“你是谁?”龄官问。

那女娃也不怕生,自我介绍道自己乃是北庄上农户之女,名叫招娣,被焦大爷挑中派来贾兰的院里做帮工,一同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娃儿名叫小芳,她负责守上半夜如今歇息去了。

另外还有一位粗使婆子,两位厨房的帮厨,和两名护院。

得知两个女娃儿是来配合自己的,龄官有些晃神,好久才想起自己昨天似乎是晕死过去,连忙问之后的发生的情况。

那女娃看上去有些土气,却也不乏伶俐,滔滔不绝地讲述贾兰如何如何精通医理,如何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吩咐,连京城的大夫也对贾兰赞不绝口。

龄官听得是贾兰救下自己,顿时脸红得可以滴下水来。

忽又反应过来,笑问:“招娣,你才小小年纪,对公子就如此钦佩?公子有这么好么?”

招娣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点头如捣蒜:“公子自然是好的,娘亲说公子是天下第一好的人,要不是公子,我们母女早就饿死荒野了!”

也不用龄官提醒,招娣便滔滔不绝地说道自己的经历。

她本是自关中而来逃荒的难民,本是想逃去江南富庶之地,可听说南下路上闹了匪患,有教匪四处捕捉逃荒的百姓落草,招娣一家吓得连夜北逃,行到河东路时已经是饿的饥肠辘辘,招娣的父亲为了给妻儿腾出口粮,树皮吃完了,自己吃观音土,最终腹胀而死。

招娣的母亲从红了眼的灾民手里把丈夫抢回火化了之后,带着招娣一边讨饭一边躲避官府,最后晕倒在神京郊外,被附近路过的焦大救了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