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军终于抵达晋阳城。
城外,张宁、蔡琰带着陈昌,贾诩携百官相迎,城中和晋阳周围的百姓们也都自发前来迎接。
这一路上,陈烨和麾下将士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其实看到这样的场面,能够提升华国将士们精忠报国的思想,对陈烨的忠诚!
看到陈烨被百姓如此爱戴,说明陈烨是一名爱民如子的圣明君王,他们可以为这么一名君王效力,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荣幸。
当然了,百姓们围上来给他们送吃的穿的那时,才是更让他们坚定要守护这个国家的根本!
“恭迎大王!”
“恭迎大王!”
张宁站在最前面,带着所有前来迎接凯旋王师的所有人向陈烨行礼。
陈烨露出和煦笑容,微微抬了抬手:“平身。”
“谢大王!”
众人平身后,陈烨这才从赤兔马上下来,走向张宁和蔡琰,然后看向蔡琰抱着的陈昌。
蔡琰连忙对陈昌道:“昌儿,你不是一直想见你父王吗,快叫父王。”
陈昌毕竟一年多没有见陈烨了,现在见到表现得有些怯,不过他天天在王宫里都能够看到陈烨画像,所以是知道眼前这位英武不凡的男子就是自己父亲的。
在蔡琰的引导下,陈昌糯糯的喊了一声:“父王。”
现在的陈昌已经三岁了,已经能够说话。
听到陈昌喊自己,陈烨心情大好!
“哈哈哈!我的好昌儿!来父王抱抱!”
陈烨大笑着,伸手去抱陈昌。
陈昌立刻伸出手,扑进了陈烨的怀里。
“想不想父王啊?”
陈昌点了点头:“想。”
“接下来父王多陪陪你,给你做很多很多好玩的玩具!”
听到玩具二字,陈昌高兴笑了笑。
毕竟才是三岁大的孩子,正是懵懵懂懂,对什么都感兴趣的时候。
说着,陈烨便抱着陈昌来到贾诩等百官面前。
然后看向群臣,正色的大声道:“这一年多来,辛苦诸位爱卿了!”
贾诩连忙抱拳道:“为大王效忠,为百姓谋福,这是我等应尽的职责。”
陈烨看向贾诩身后的官员们,个個精气神都非常好。
陈烨的记忆力很好,他发现前来迎接他的这些官员中,多出了很多的生面孔。
贾诩察觉到了陈烨目光中的意思,于是解释道:“这些官员很多都是这一年来通过的科举选拔出来,大部分都是太学出来的学生,现在都在晋阳各个部门中任职和学习,很多可以直接调任到地方治理一方。”
贾诩表达的意思很清楚,这些都是为陈烨选拔出来,可以任命到新地盘上去做官的官员。
这些年,贾诩一直都将培养人才作为华国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他也一直在着重地去做这件事情。
就是为了此刻陈烨能够直接任用这批人才,可以尽快的将新占领的地盘给整合,巩固华国的统治。
一直以来,华国最缺的就是能够任用到地方上的基层官员。
而有了太学,有了蔡邕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再加上又有陈烨的招贤令,吸引来了大量寒门和少量能够接受华国各种政策的士族人才。
经过这两三年太学的培养下,已经有不少人能够入仕了。
华国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贾诩当然不会放着这批人才不用,便在陈烨回来之前将人才给选拔出来。
不得不说,有一名能够提前为自己将一切都想好的能臣,让自己少操心,这种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陈烨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我华国的年轻俊才越来越多,咱们华国才能越来越昌盛啊!”
“好了,也都别在城门口站着了,先入城再说吧!”
“遵旨。”
这么多大军自然不可能全都带入城内,兵马便交给赵云,典韦等将领带到晋阳城外的军营驻扎下来。
陈烨则只带着周仓、张睿麾下的黄巾力士入城。
华国大军舟车劳顿,陈烨就算拥有超强的修为,在外征战一年多,刚刚回来亦是有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
所以回来的第一天,陈烨并没有再去国事院处理政务。
而是好好地在王宫与张宁、蔡琰还有貂蝉好好温存了一番。
因为他经常在外征战,还没有带家眷,所以这么多年了,一直就只有陈昌这么一个儿子。
陈烨身为君王,得多多开枝散叶才行。
当然了,其实陈烨并没有这么想,这种事情他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但张宁可不这么觉得。
张角膝下无子,只有张宁这么一个女儿,而陈烨也是底层出身,孤苦伶仃,一步步往上爬才被张角收为弟子,家中父母早就已经去世了。
所以张宁一直都希望这个家里能够多一些人。
尤其是之前陈昌还没有出生,王宫里也还没有纳蔡琰和貂蝉的时候,张宁一个人那叫一个孤独啊!
所以张宁是真切希望陈烨可以多生一些子女,让这个王宫热闹起来,让陈烨的血脉多一些,这样还能维护王室的稳定。
对于张宁的这种希望,陈烨当然不会让她失望。
当天晚上,陈烨就让自己的三位美妻帮他释放了一下这一年多来积攒的压力。
虽说精神上感觉到疲惫,但身体可并没有。
释放了一晚上的压力,虽然没有睡着多久,但翌日一早,陈烨便神清气爽地从被窝里爬了出来。
而服侍他的是貂蝉。
貂蝉天生媚骨,能够无师自通,而且恢复得也要比另外两人快,所以早上服侍陈烨的重担就交给她了。
虽然是早上起床,但陈烨一直到了中午这才离开寝宫。
衣服是陈烨自己穿的,因为本来要来服侍她的貂蝉又累得回被窝休息去了。
陈烨出了王宫,直接去了国事院。
贾诩知道陈烨一定会来国事院,所以他已经提前通知过百官,让他们不能请假,全部当值,内阁的成员也全都在内阁候命。
中午,所有官员都吃饭返回继续办公的时候,陈烨来到内阁。
贾诩携内阁官员相迎:“拜见大王。”
陈烨抬了抬手:“诸位爱卿平身。”
然后便直接走到主位上坐了下来,说道:“孤出征的这段时间,可有什么需要孤定夺的?”
贾诩上前道:“启禀大王,匈奴那边要求增加与我们贸易的商品和扩大互市的城池。”
陈烨想了想道:“此事可以应允,不过互市的城池得设在匈奴境内,且必须由华国的兵马去镇守,城池内和周边可以允许匈奴的百姓与汉人的百姓杂居。另外,告诉匈奴单于,华国愿意为匈奴的百姓多建城池,不过条件是他们要允许汉人的百姓也能居住在城池里,还要允许我们在城里开办学舍。当然,匈奴的孩童也可以来学舍和汉人的孩童一起学习,在学舍里的待遇和汉人的一样。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给他们很多便利,但前提是匈奴得忠心我华国!”
贾诩笑道:“大王放心,匈奴这些年通过互市得到了不少好处,他们现在对我们的态度非常好,比当年对大汉还要忠诚,尤其是匈奴的普通百姓,现在他们可以用和原来同样的牛羊从我们这里换取更多的粮食,很多匈奴百姓都已经不愿意跟随他们的部落首领到处烧杀抢掠了。不过大王上面所提的政策想要实施下去恐怕不容易,因为匈奴的王室也并非全都是泛泛之辈,我们此举很明显是要同化他们,恐怕这些匈奴首领不会愿意的。”
陈烨冷哼道:“这恐怕由不得他们!如今我们对匈奴的掌控越来越强,匈奴的百姓也越来越依赖我们,且我华国得胜归来,威震天下!现在对他们施压,他们不敢不从!而且孤又并非只从他们那里索取,没有回报,就将孤的话传达给他们,如果他们不愿意,那就让匈奴的王室亲自来晋阳找我商议!”
“遵旨。”
贾诩随即应下。
让匈奴王室来晋阳!?
哪怕是会有来无回咯!
对于北方的异族,陈烨采取的方法就是同化!
让他们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感,让他们知道,他们虽然是匈奴人,更是华国的一份子,他们在华国的待遇和地位和汉人一模一样,并不会因为他们是匈奴人,种族不一样就会被区别对待。
有文化上的认同感,那想要将匈奴纳入华国这个大家庭就容易太多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陈烨会要在匈奴的地盘上开学舍的原因。
他要将绝大部分匈奴人培养成金日磾那样的人。
贾诩接着道:“匈奴那边倒是没多大问题,主要是鲜卑和乌桓那边,因为刘虞被我军和公孙瓒斩杀,又加上袁绍的笼络,鲜卑和乌桓这一年来频繁进犯我华国边疆,尽管有褚燕将军在北方阻挡,但招架不住他们骑兵众多,被他们劫掠的百姓还是不在少数,尤其是北上经商的商人。之前我国在雁门设置的同乌桓,鲜卑互市的集市也因为他们的劫掠而关闭。”
闻言,陈烨微微皱眉。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陈烨并没有立刻给出解决方案,因为他还没想好,不过他知道贾诩他们应该是有了应对之策,随即问道:“诸位爱卿有什么应对之策?”
这一次,贾诩并没有说话。
一名站在阁内最后面的年轻人开口道:“臣以为,可以先出兵镇压,挑一个硬骨头,将其捏碎,敲山震虎,其他异族部落就会老实了。鲜卑自从檀石槐死后,便分成了几个派系,我们可以拉拢,扶持个别首领,去对付另外不愿意与我们交好的首领部落,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不用浪费太多兵马,还可以消耗他们的实力。对乌桓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虽然是阳谋,但总有人会愿意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培养一些匈奴的商人,去鲜卑或者乌桓的地盘通商,让他们看看投靠我们的匈奴日子过得多好,在行商的过程中,还可以在他们的百姓中宣传我们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百姓。”
陈烨听到这策论,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循着声音望去,发现说出这策论的乃是一名年轻人。
之前陈烨并没有在内阁见过此人,于是问道:“你是何人?”
年轻人不卑不亢的站出来,向陈烨行了一礼回道:“臣张政拜见大王!”
张政?
陈烨在脑海中搜索着这个名字,但并没有找到三国中有叫这一个名字比较出名的人才。
陈烨随即问道:“你现在身居何职?”
张政回答:“臣现任兵部郎中。”
按理来说,张政是没资格出现在内阁的。
贾诩看出了陈烨的疑惑,随即解释道:“大王,张政原是颍川人,波才将军麾下道使,后来追随您一路征战,到了并州之后进入太学学习,如今学业有成,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张政是上次科举的头名,所以臣便擅作主张带来面见大王,且大王所问的这个问题的对策,也是张政自己想出来的,臣便带他来亲自向大王献策。”
“哦?!”
听到贾诩的介绍,陈烨不由得又多打量了张政几眼。
他没想到眼前这不卑不亢的张政居然是头名!
要知道,太学之中还是有不少投降了华国的士族子弟在里面的,能够跟这些人同台竞争还能争得头名,这可不容易!
陈烨内心不由感慨,果然平民中也有顶尖人才的!
他们只不过是因为时代限制了他们,而并非他们生来就平凡!
当然了,张政之所以能够在太学学习了这么短的时间就有如此成绩,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他是道使。
作为一名道使,首先他本来就是识字的。
有了识字这个基础,又跟着陈烨一路从颍川杀到并州,这一路的见识,已经让他有了足够的见识。
再加上他自己的天赋,在进入太学学习之后,便将书本上的知识和他自己以前的实践结合起来,瞬间便让张政升华了!
这也正是他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陈烨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张政道:“你的对策不错,那便采用你的计策去对付鲜卑和乌桓吧!你虽取得头名,但不能骄傲,日后多跟贾中书还有国事院的诸位大人多学习。”
张政连忙行礼:“大王的教诲,臣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