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人指点你的?”
当然,宁文辉自然不会觉得,从未读过书的宁芃芃会说的出这般大道理的话,定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宁芃芃略显腼腆的回道:“回伯父的话,是春风楼的苏掌柜跟我说的。”
“怪不得!”
宁文辉摸着胡子,眯着眼点头。
“那你准备买多少亩祭田?”
宁芃芃想了想,如今自己手里有一千多两银子,只是,家里人并不知道。
村里人也知道宁家挣了钱,可到底挣了多少,也是没有数的。
所以,她伸出三根手指,对着族长说道。
“大伯,我也是宁家守家女,以后也会埋进宁家的祖坟。
所以,我准备除了留下一些盖房子的钱,给族里买三十亩的祭田。
这祭田皆由族里穷苦人家租赁耕种,扣去税之后,只需给族里四成的租子。
到时,这四成租子便用来支付聘请先生的费用。”
如今一亩良地差不多十两银子,三十亩的话,那便是三百两。
而一亩良地的产出,虽然耕种落后,可年成好的话,也有二百多斤的粮食。
四成那就是四十斤粮食的样子,三十亩那便是一千二百斤粮食。
一斤谷子现在是六文钱,一千二百斤那边是七千二百文钱,也就是七两二钱。
如今在镇上做教书先生,一年也不过五两银子左右。
所以,这钱不算很多,但是也不算少了。
“至于建学堂,族里出地,而我家正好在建房子,顺手的便把这学堂也一起建起来便是。
我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只要是宁家的孩子,都能上学,无论男女。”
宁安宗和宁安昌两人互看了一眼,暗暗算了算银子,倒吸一口凉气。
乖乖,买地和盖房子,起码得要三四百两银子吧?
要说拿出宁家的全部身家,他们可是不信的。
那也就是说,就靠宁芃芃这段时间做的生意和卖方子的钱,定是四百来往上了!
他们心中盘算啪啪响,眼中也满是火热。
“宁氏,你能为族里做到这地步,我们都得记在心中。
只要是我宁家的子孙,自然都可去学堂识字认字。
建学堂的地不用担心,就把祠堂旁边的那一块空地拿去建。
你已经花了这么多银子买了祭田,建学堂,你便出些材料钱,其他的,自然是族里的人一起帮忙盖上去就是。”
对于宁芃芃只提出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宁文辉觉得,应该跟她守家招婿有关。
想到自己那重孙和重孙女,若不是自己孙子留下重孙,恐怕他也会跟宁文沛一样,替重孙女招婿的。
以及推人,宁文辉直接拍板,吩咐宁有智记得喊上族人去把祠堂旁边的地基先给打起来,宁有智连忙应了下去。
族长都直接拍板了,就算两位族老心中有不同的意见,也不好再反对,只能也点头同意了下来。
不过,一下子找人买三十亩地也得去中人那边询问。
等买了地后,再去找愿意来大槐树村里常住的先生。
商量好这一切,宁芃芃才回家。
“娘,你疯啦?”
宁老三得知亲娘掏了三百两给族里买祭田,顿时跳起来,脱口而出。
汪氏却是一愣之后,听到自家男人这般说婆婆,顿时用力一巴掌拍在宁老三的后背上。
“你说什么屁话呢?娘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你能不能先听娘说完,再说话?”
宁老三被自家媳妇打的龇牙咧嘴,可心却更痛。
那是三百两啊,他得卖多少糕点,才能攒起这么多银子啊?
对了,卖糕点不可能有这么多银子的啊!
这卖糕点分的银子,都是当着自己和老四的面,娘哪来这么多银子的?
“这银子是上次的挂霜花生和轧浆车的方子,我都卖给了苏掌柜。
你们几個兄弟,我是不奢求着你们能有多出息!
只希望永鹏永康还有绵儿红儿他们几个,能够光耀门楣。”
听到娘居然把自己儿子女儿们也打算在内,宁老三顿时一愣后,沉默了下来。
虽然挣钱很重要,可想要儿子出息的心思,身为父母的人,心里想的都差不多。
就像娘说的那样,自己就算能挣钱,又能挣几个钱?
若是挣多了钱,惹了别人的眼,就像娘这般,遭受无妄之灾时,没有苏掌柜的话,宁家又有谁能救他们呢?
宁老三沉默了,再加上如今已经成了婆婆吹的汪氏,根本不会跳出来说什么。
至于宁老二,自然是更加不会反对宁芃芃的话。
宁老四还没成亲,没有人给他吹枕头风,自然也一样没意见。
在宁老四看来,都已经分家了,娘挣的钱,那边是娘的,她想怎么花,便怎么花,别人也管不着!
宁有喜?
宁有喜没有说话的权利,要不是因为她多事去找刘大丫,也不会惹来这滔天的祸事。
在大牢里的这几日,宁有喜深刻的反省了自己。
一回来,便老实的待在自己的屋子里捡豆子,除非吃饭,都不出来了!
宁绵儿也跟着姑姑一起捡豆子,虽然糕点说不做,可这豆子还是要捡的。
就算不拿去卖,自己吃也可以。
几个小的还不知道,他们的亲奶奶,准备给他们一个难忘的童年。
第二天一早,原本因为宁家人被抓到县衙大牢停下来盖房子的工程,又重新动了起来。
原本大槐树村里的那些村民们,还嘀嘀咕咕的说宁家出事的缘由。
结果,还没等到中午,里正便丢下一个震惊全村人的消息。
宁老太居然出三百两给族里买祭田,还准备在大槐树村免费盖学堂,请先生来,免费教族里的孩子识字念书。
他们印象中,那个抠门小气,又自私自利的宁老太,居然会这么做?
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信。
只是,里正都亲口承认,并喊了宁家族里的人去宁家祠堂旁画地打建学堂的地基了,这就不由整个大槐树村的村民们不信了!
众人纷纷奔走相告,时不时还停下来相互讨论一番。
有那精明的,很快就反应过来,跑去询问里正,若不是宁家族人,是否也可以一起上学?
得知非宁家族人,只需把该交的束脩给先生,先生同意,他们就不会反对时,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