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耿炳文大多都在长兴镇守地方,北国之地他多年未去了。
这一去,还能不能再回江南?
耿炳文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个时候的耿炳文,已经六十五岁,耿炳文可不觉得自己是廉颇、黄忠之流的老而弥坚。
耿炳文还记得,自己上一次跨过大江,还是跟着大将军蓝玉一起北伐蒙古的时候。
“要是大将军还在,以他的威望和能力,朱棣安敢起兵?”
就在不知不觉间,耿炳文突然就想起了蓝玉。
当初蓝玉北伐的时候,耿炳文就在蓝玉手下充当先锋大将。
捕鱼海一战,耿炳文更是视为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之一。
而且,耿炳文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想法,在脑海里面挥之不去。
蓝玉死得冤枉,他作为朱元璋一手提拔的,又和前太子朱标结为姻亲,蓝玉怎么可能谋反?
而且这个念头,不止是耿炳文,就连很多武将都是同样的看法!
而且要是真的说起来,大将军蓝玉被杀,与当今天子的朱允炆也脱不了干系。
大将军蓝玉虽然和前太子子朱标是姻亲,但是朱允炆并不是朱标嫡子,自然也就和蓝玉不存在外甥和舅舅的关系。
朱元璋之所以故意炮制蓝玉谋反大案,前后牵连数万之众,就是担心朱允炆压制不住军中骄兵悍将。
杀蓝玉,就是为了给朱允炆继位做准备。
不对!
这个时候我只能专心于军务,其他的事情,不要想,也不能想!
被江畔凉风拂面后的耿炳文,突然吓出一身冷汗。
蓝玉的冤屈不远,耿炳文不希望自己走蓝玉的后路。
……
“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
领兵北伐的朱高煦,这个时候正和丘福闲话。
说到北平起兵,朱高煦不由得摇了摇头。
朱棣靖难之役的发生,实在是有诸多不得已之处。
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本是定国安邦的长久之计,但错就错在逼之甚急、一味求快。
前有罢黜五王惹人警惕,后又有包围燕王府的剑拔弩张。
可以说,朱棣的谋反完全是建文帝一手促成的,完全是因为朱允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结果。
“按照建文帝的部署,北平城内的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都是就近监视燕王殿下的棋子。”
“他们手里的军队,无非是北平城的卫戍部队。”
“真正的朝廷主力,是都督宋忠手里的开平野战军。”
“宋忠手下的将士,大多数屯驻在开平,兵力有上万之多。这其中,仅军马就有八千余。”
“开平城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距北平城不过只有约两三百里。”
“若是骑兵全力冲刺之下,按急行军一日百里计算,宋忠最快三天就可以从开平赶至北平城下。”
“如今我军起兵已经两天有余,然而开平方面一直没有动静传来,这个都督宋忠,不过如此!”
丘福是个勇将不假,可他也不是全然没有脑子。
作为从军多年的宿将,丘福对于军事还是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其实不然!”
“你只是算了从开平南下的时间,却是少算了我们起兵的消息传到开平的时间。”
知道历史上丘福是支持自己当太子,所以朱高煦这次特别让丘福跟着自己一起出兵。
而且朱高煦还希望和丘福一起成长,免得丘福日后在北伐蒙古中的丧师辱国。
丘福不能死,至少在夺嫡落幕前不能死,这就是朱高煦打定的主意。
“前日我们突然起兵,杀了张昺和谢贵一个措手不及,消息从北平传到开平,至少也要两三天。”
“如此一来,则现在宋忠才知道北平起兵一事。”
“所以,现在开平没有动作,也就无可厚非。”
“按照我的估计,这个时候的宋忠恐怕才在开始动员其麾下将士。”
朱高煦这是把自己能想到的细节,都对着丘福毫无保留的讲了出来。
……
北平城中,朱棣也是日夜不眠。
因为担心宋忠来袭,朱棣和一众亲信正马不停蹄的忙碌着。
“宋忠若是全力南下,则留给我军的时间不足十天!”
朱棣忍不住一声叹息,他知道时间何其宝贵。
“如果用十天时间征兵对战,我军肯定是必死之局。”
“一来时间太短,不可能招募到足够的兵丁。”
“二来新招募的士兵未经训练,不可能与宋忠麾下的野战军对垒。”
姚广孝对于朱棣的担忧,深有同感。
“孤以为,眼下的策略是先延揽旧部,然后再从民间征召青壮。”
然后朱棣就迅速走到书桌之前,写下了好几封书信。
“张玉,你派人马上拿着孤的亲笔书信,让人送到附近卫所将领手中!”
朱棣之所以每一等书信都亲自下笔,就是为了体现他的招揽诚意。
“末将领命!”
张玉只是一个躬身后就奔了出去,他也知道时不我待。
……
如此过了一日,朱棣这面就收到了回应。
先是通州卫指挥房胜等,率众以城来归。
然后是马宣在蓟州打算攻打北平,朱棣又派出大将朱能等率兵征讨,生擒了马宣。
接着又是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郑亨,各自以城归顺朱棣。
从七月初四到七月初八,短短四天时间,朱棣就从北平一座孤城,迅速扩张至遵化一线。
而通州、蓟州、遵化的位置,恰好又成了一个三角形,两地距北平的直线距离也是三百里,可以相互驰援。
更为可喜的是,通州、遵化、密云都是全军来投。
按照明朝卫所制度,一卫分为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有兵力一千人,一卫即五千多人。
光是通州、遵化、密云三卫投奔朱棣的总兵力,就有一万多人。
再加上蓟州投降的军队,朱棣轻轻松松就又扩军两万。
就算朱高煦的北伐出现了失误,朱棣也仍然对宋忠有着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
作为朱高煦大军的斥候统领,杨旭一点也不敢怠慢。
当朱高煦还没有从北平出征的时候,杨旭就已经带着人前往居庸关等地刺探消息。
当朱高煦带着人马走了快一天后,杨旭也带回了居庸关的最新消息。
“殿下,末将已经打探清楚了。”
“我军起兵之后,俞瑱成功控制了居庸关。”
“居庸关的位置在北平西北两百里,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若是居庸关有百人守之,则万夫不可窥视。”
杨旭带回来的消息,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在俞瑱占据居庸关后,宋忠就可以和他两面夹击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