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8章 另外的一种赚钱方式(1 / 1)天喵教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叔啊,诸臣都反对你担任大将军王,说你可能会谋反!”

“朕当场大怒,呵斥他们,义正言辞的告诉他们,燕王绝不是会谋权篡位的人,他的品德之高尚,你们拍马不及!”

“朕处理国事实在艰难,大臣都欺负我年轻,母后又身陨,我日夜哭泣,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茶饭不思,日渐憔悴……”

摸了摸给自己送茶点的俏丽宫娥小手,朱允炆又继续给朱棣写信。

“哦对了,朕决定开海贸,让皇族入股,给诸多皇族找个营生,另外就是皇家学院……”

“咱准备让皇族掌军,以后都去边关卫所从小兵做起,不坠我朱氏武风,此为天家守国门也,四叔你觉得咋样?”

“若是他们立下战功,朕会给他们实封,朕听闻倭国有良田万顷,南边的安南也是盛产稻谷,这些地方可以作为将来诸藩王宗室分封的地方。”

“哦对了四叔,朕决定编撰一本全天下最全的书,叫永乐大典,四叔你觉得如何?是不是很霸气!?”

朱允炆美滋滋地写着信,心里升腾起

做燕王朱棣的事,让燕王无事可做。

“朕免除了很多赋税,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政策四叔觉得如何?哎,也不知道百年之后,史书如何评价我,四叔你觉得永乐大帝这个封号怎么样……”

封号大帝,我就是永乐天子!

靠北啦,这书名一听就会火,要是发去某点肯定万订!

朱允炆连以后宣传自己的噱头都想好了,不得不说,用四叔的年号是真滴爽啊。

“四叔你放心,我会补偿你的,以后你要是想当皇帝了给咱说一声,我绝对举双脚禅位!”

朱允炆在心中说道。

当皇帝这种事情,过把瘾就行了,你还真想干成千古一帝啊?

写完信,奉命前去调集孝陵卫的蒋献也回来了。

蒋献拱手道:“陛下,孝陵卫一千精兵全都入宫,那些人也处理好了。”

“嗯……”

朱允炆点点头。

就在前面不久,南京紫禁城居然发生了一场小骚乱,简单点来说,吕太后带入宫中的家臣老奴,不信她暴病身亡,带着人起了动乱,甚至还领着十几个小太监持刀冲击宫闱,杀了几个宫女和太监。

另有宫女参与,给他们通风报信。

告诉他们朱允炆下朝必经之路,意图偷袭。

这就有意思了……

按照这帮太监所说,他们是听说太后暴毙,担心皇帝有危险,因此准备在此地接上天子,逃出宫去,还说他们是吕太后安排的,一旦藩王或者诸臣掀起叛乱,务必保护天子安全。

“这帮人真是吕太后安排保护朕的?”

朱允炆问道。

蒋献犹豫了一下,不知道是否该说实话,他抿着嘴道:“陛下,应当是真的,陛下登基之前,朝中虽说期盼已久,却并非没有人反对……”

朱允炆皱了皱眉。

吕太后肯定是在意自己儿子的,但对她而言,天子只是工具,看这帮太监行事,更像是要劫持天子。

“宫里不安全。”

朱允炆撇嘴摇头,四叔啊,你快来吧,这宫里有人想害朕啊。

朕的征北大将军何在?

如果朱允炆没记错,前世看的明朝那些事儿里,详细介绍了明朝皇帝的各种落水姿势,留下大明天子易溶于水的传说……

如嘉靖皇帝,因为他和文官的大礼议之争,还有各种权力布局拉扯,险些被宫女勒死,后来寝宫又莫名其妙的失火,他的皇后夏皇后说天子属火德,不能救,要不是嘉靖有个从小长到大的锦衣卫指挥陆炳冒死相救,他早嗝屁了。

嘉靖获救后没多久,他的皇后夏皇后就英年暴毙。

而在嘉靖之前的皇帝,如落水风寒被活活治死的正德皇帝,本来小风寒,御医越治越重,正德想换个御医,他老师杨延和说他肾虚不准换。

而嘉靖上朝之后,果断将御医全部撤换,给正德治疗的赐死。

到了大明中后期,朱常洛是被怂恿吃了超量的红丸害死,朱由校小风寒被治死,还险些落水,事后那些御医都被文臣们保了下来。

反倒是朝廷上那些道貌岸然的大臣,个个活到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也不少见。

感情我大明御医,什么都能治,就风寒治不好呗。

“这帮人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是谋逆行径,没有朕的旨意竟敢谋反,你看着办吧,无论男女一并赐死,去给吕太后殉葬。”

“陛下,这批宫女中,有几个姿色极为不俗……”

蒋献犹豫了一下说道。

朱允炆哦了一声,瞥了他一眼:“小伙子可以的,你是懂朕的。”

“不过她们既然来路不明,还是算了。”

“哦对了,你小子以后少盯着美色,朕担心你走上犯罪的道路。”

朱允炆嘴上说着,却对蒋献报以鼓励的眼神,还拍了拍他的肩膀,阔以的小伙子,有朕年轻时的风范,如此会揣摩上意,孺子可教,值得培养,前途无量。

蒋献一张脸涨红成了猪肝色,他忙点点头道:“是陛下,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对了,满朝文武,有哪位大臣家里有待字闺中的小美人,哦不是,小闺女,你去帮朕打听打听,皇后撞了脑袋,心中苦闷,朕想找些年轻貌美,身材窈窕,最好懂点文字的女伴进宫陪伴皇后,这事儿你可要用心去办,把皇后伺候好了,朕重重有赏!”

蒋献善于揣摩上意,他在洪武皇帝时期就是出了名的人精,此刻哪还不明白,忙将脑袋点成小鸡啄米:“陛下,臣知道该怎么做了,陛下放心,臣一定会让皇后满意的。”

“去吧去吧!”

朱允炆摆摆手示意蒋献先下去做事,将衣袖拉了拉,朱允炆唤来肩舆准备去公堂,大明的紫禁城文渊阁文华殿这些地方就在皇城里,文渊阁在午门旁边,就是内阁阁臣,六部尚书,督察院御史这类重臣时常上奏的地方。

如今成立内阁,文渊阁就更重要了,文书房,阁臣,都要在这里建立办公机构。

这些事情自然有齐泰和黄子澄等人去处理,本身也并无太大改动,朱允炆还得和内阁诸臣开个小朝会,通通气,尤其是关于之前那几个重要国策之事。

这时,内侍王中也跑了过来。

他面白无须,脸上都是汗水,急忙说道:“陛下,齐泰和黄子澄到了后宫,言明要求见太后。”

朱允炆奇道:“你没告诉他们,太后已经驾崩了?”

王中点点头:“奴说了,可是齐大人不依不饶,非得见一见太后的灵柩,说见不到太后灵柩就是假消息,太后并没有身陨。”

朱允炆咧了咧嘴。

踏马的,老子是当皇帝,又不是当缩头乌龟,给你脸不要脸,这就别怪我了。

“你亲自去传朕的口谕,让齐大人回公堂好生做事,如果不想回,就不用回了。”

“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朱允炆瞥了王中一眼。

王中连忙点头。

“对了王中,朕提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以后你帮朕读读奏折,朕没记错的话你是懂文字的吧?”

朱允炆看向王中,这个王中跟了他很多年了,大小懂文字,识字,这跟朱允炆前身很喜欢文学有关,简直就是为现在的朱允炆配置的。

王中都愣住了。

他连忙跪地谢恩,随后眼中闪烁着泪水,嘴里呢喃道:“可是陛下,太监读奏折,这,洪武帝在时,可从不许……”

王中打小进宫,如今年不过三旬,也十分年轻。

而且他阉割的早,在宫里许多年,身边都是权势滔天之辈,心里自然有些往上爬的龌龊,如今骤然得到朱允炆的信任,让他当秉笔太监,等于是大明二十四司太监机构里最大的头,他哪能不激动,一时间说话都不利索了。

“皇爷爷是皇爷爷,朕是朕,再说朕又并非让你从政,朕是让你读书!”

“皇爷爷在世的时候就很尊重读书人,他要是知道朕教你读书啊,非得从紫金山蹦出来夸朕一番!”

……

交代安排完毕,朱允炆这才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他感觉肚子饿了,但如今距离吃午膳还有一段时间,而且皇帝不能随便用膳,有固定的时间和搭配,御膳房的太监也要按照规定时间传膳。

好在,可以吃点点心水果。

“你们几个,之后每天不管早朝晚朝,都给朕准备点小吃茶点,再搞个竹筒或者葫芦,里面放入枸杞,红枣,黄芪片这些补身子的物品,用温水泡着,让朕随时能喝。”

朱允炆对身边另外几个小太监安排道。

几个小太监忙点头。

不过他们都是一脸懵,还有些毛手毛脚。

这些小太监也大多是新人,都很年轻,做事情不如王中那些老内侍来的干练,朱允炆也不敢用比较老的太监,因为担心被渗透。

洪武朝的时候,朱元璋就几次清理后宫,因为大明的后宫太监宫女都比较乱,有很多是缴获的张士诚,陈友谅的妃嫔,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家臣。

还有一些是北元,蒙古王公贵族,大元皇帝元顺帝的宠妃等,都被朱元璋收入囊中。

这手法娴熟,也就比魏武帝少了一座铜雀台。

这也导致大明之前的太监宫女,既有前朝或者其他的割据势力俘虏,也有自己培养的,乱七八糟,很多都不值得信任。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就进行过一次后宫大清洗,趁势搞下去几个侯爵。

这回朱元璋驾崩,刚好朱允炆也能对后宫清理一发。

皇爷爷朱元璋驾崩前,就定下将好几个妃嫔,如齐王生母,湘王生母等带去殉葬的圣旨,另外就是殉葬了一大批太监宫女,算是给朱允炆扑了路。

如今看来,力度得更大点。

朱允炆决心将还活着的老妃嫔,全部赶去皇城旁边的香山寺居住,皇城只留自己的妃嫔,然后以前的老太监老宫女,能放出宫的都放出去,自己用新的。

他坐在肩舆上,由几个小太监抬着往午门文渊阁走去。

到了文渊阁,刚下来屁股还没做热,就见一个身材修长健硕,长须美髯,眉目俊秀好仪容文官,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边,对着朱允炆行礼。

“臣翰林院编修方孝孺,拜见陛下。”

随着他拜见,另外一个文臣也发现了朱允炆。

“臣翰林院编撰杨士奇,拜见陛下。”

朱允炆正在肩舆上摸着肚子,寻思在文渊阁让太监们煮点茶汤,这时听到他们二人的声音,不由看向二人。

不仅方孝孺好仪容,那杨士奇也是长得一战国字脸,大耳朵,耳垂极厚,面目端正,比较年轻的他只留着两缕山羊胡,显得有些青涩,不过眼眸极为清亮。

“哦,是你们二位啊,快快请起。”

朱允炆瞥了眼方孝孺,又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是来编撰《明太祖实录》的,方孝孺也有此职责,他们两个人也算是六部侍郎的预备役,以为能够参与编撰太祖实录者无一不是文华过人,才思敏捷之辈,不仅要字写得好,还能编会造,这里边儿方孝孺是前太子朱标宋濂的弟子。

他虽然没有中过举,但是学问很深。

宋濂编撰元史,曾经叫他入京帮忙,而且方孝孺的父亲也是大明官员。

至于杨士奇,朱允炆忽然想起来了,这人不是前世那个时空,四叔朱棣篡位之后任用的名臣之一嘛,他和另外两个姓杨的大臣,合称“三杨”。

再加上个夏原吉。

基本上是四叔朱棣最为倚重的内阁班底了。

“不过他现在还这么年轻,得历练历练,也不知道懂不懂搞钱,马德现在皇室内库是真滴穷,国库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不削藩搞钱,就得想其他办法。”

朱允炆心里嘀咕。

“你们两个,可有什么办法帮朝廷增加赋税,为朕的内库赚些银钱?”

朱允炆一开口就是老昏君了,直说了,朕的内库缺钱。

方孝孺呆了一呆。

他虽说是南人,但是父亲在济宁府为官多年,他自幼在山东长大,较为耿直,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搭茬说话,毕竟皇帝一般不会直接说,给朕内库赚些银钱这种事。

但是若轮到不要脸,老朱家有传统。

洪武四年,因为朝廷没有钱,洪武皇帝朱元璋一方面滥发宝钞,一方面改洪武大钱为小钱,就是将铜钱改铸,而且他还命令地方官府,从各地百姓那里征集铜料。

对,朝廷需要钱,征集老百姓家里自己的铜料……

后来还有不少,这种事情一直到大明收复了云南,使滇黔铜矿入手才解决。

方孝孺心中感叹,果然不亏是洪武皇帝之孙,这语气……颇有太祖风采。

而杨士奇就不一样了,他连忙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兴商业,桑蚕布铁,茶瓷漆药,此几样买卖自古能获大利,南京城中有许多朝廷的作坊,陛下何不将这些作坊里的一些物品放开,许民间也可购买,为陛下赚取银钱呢?”

朱允炆眼睛一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