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陛下,报纸若是多写风花雪月,这不好吧?”
蜀王朱椿尴尬笑道。
“李三箭收回长安后,何等风光?可惜沉迷优伶……”
“唐玄宗前二十年励精图治,大唐荣耀无双。”
“他们皆是晚年沉迷美色享乐……报纸不该宣传这些啊!”
蜀王朱椿语气诚恳,楚王朱桢也觉得有道理。
哪有在报纸上宣传风花雪月的呀。
“怕什么,朕就是要宠信优伶,提前几十年把李三箭和唐玄宗晚年做的事做了,这样朕到了晚年就不是昏君了!”
朱允炆撇嘴说道,他摆出经典葛优躺,望着天空道:“这水浒传戾气太重,要多一些风花雪月之事来中和,老百姓沉迷风花雪月,总比一言不合落草为寇好哇。”
“朕可不想国中到处都是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拔刀相向,血溅五尺。”
蜀王朱椿和楚王朱桢身体一震,这才反应过来。
是啊……
原来是这一出。
朱允炆又翻看了一下大明报第一期定刊,里面还刊登了大明如今的最新税法,此外就是西北战事辛苦,边关戍边的将士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大运河已经开始修通,沿河两岸商业发达,老百姓靠着内河经济越过日子越好,为国债券做宣传。
广告版块儿,如今招商还不多,主要的广告还是大明货殖府,御膳坊,东厂的日用品广告。
“不错不错,让施耐庵好好做,这报纸内容,已经传遍全国了吧?”
蜀王朱椿忙道:“陛下,已经六百里加急,传遍各地,保证能在同一日一起做出来。”
楚王朱桢趁机道:“陛下,我按照您的吩咐,在湖广行省各处寻找石油,虽说没找到石油,但是找到不少沥青,还有硫磺,几处煤矿,荆楚还新发现了一处铜矿……”
“小王有些微末请求……”
石油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西汉人叫火油,沈括首先命名叫石油,沈括还在延安亲自发掘过石油,用石油做墨水,当灯油,他用石油做的墨水苏轼用后赞不绝口。
朱允炆瞥了朱桢一眼:“楚王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这楚王朱桢,居然携铜矿邀功,不过如今铜矿的确是大明的命根子,楚王这是攥住朱允炆的蛋了。
楚王朱桢嘿嘿一笑,摸了摸脑袋,笑道:“陛下见笑了,我此来是为我那个不成器的世子求个跟班之职,陛下您远征安南身边不能缺了人手,我这世子虽说身胖,但是自幼习武,您放在身边做个端茶送水的小厮也可。”
这一次远征安南,朱允炆对皇族释放的信号很明显,那就是要用皇族掌军了。
朱元璋的大明律,规定了皇族不准做官,不准科举,不准掌军,把他们当猪养,在前世朱瞻基的时候,就已经有被贬为庶民的皇族讨口要饭,捡起老朱家老本行了。
现如今朱明皇族血脉不多,嫡出只有一百多人,算上庶出子女,满打满算不超过五百人。
皇族掌军,高阶的军官只有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自然是早占早升官儿。
最重要的是,朱允炆亲口承诺,以后皇族可以海外实封。
这让皇族们,尤其是初代藩王们個个都很激动,谁不想在海外藩国当皇帝啊,楚王朱桢和燕王朱棣年岁差的不多,眼见着燕王一家这么得宠,很是眼红。
趁着来述职,他顺便邀功,给自己儿子谋个出路。
朱允炆倒是记得楚王朱桢那个世子,有些胖,身板儿肥肥胖胖白白净净的,不像是个能吃苦的,这一次去安南可不是好差事,一个疟疾就能要了不少人的命。
“你这细狗行不行啊,朕记得他白白胖胖的,平日里养尊处优,行军打仗可不是易事,别怪朕丑话没说在前头,那安南之地疟疾横行,瘟疫众多,中招后非死即伤,不死也得掉半条命!”
朱允炆可不是危言耸听,这年代一个小感冒就能发展成瘟疫。
疟疾在这个时代的致死率更是高的离谱。
因为安南那地方热带雨林气候,动不动就下雨,烧热水很困难,很多风寒感冒寒症热症的也无法通过喝热水来缓解。
为了安全起见,朱允炆自己这一支中路军六千人,足足带了一千五百名医匠,五百名医女,怕的就是南方的瘟疫和疟疾。
楚王朱桢连忙道:“陛下,臣回长沙后,痛定思痛,让世子认真锻炼,还将他送入了皇家学院,每日跟随大军操练,如今几个月过去,他已经瘦了许多,身体也更结实了。”
“若是他折在安南,小王我也是不悔不怨。”
“行吧,那就让他在我身边做个锦衣卫先。”
朱允炆也爽快,如今皇家学院的大明皇族子弟渐渐都开始上道儿,学会了遵守纪律,接下来就是在这帮皇族子弟里进行第二轮筛选,看看哪些皇族子能堪大用。
说实话,这段时间朱允炆重用的几个人里,朱高煦意料之中,朱高燧普通之姿,朱赞仪有些妇人之仁,但是也逐步适应了锦衣卫指挥这个角色。
反倒是朱允熥,朱允炆有些小意外。
印象中,朱允熥并不怎么受到朱元璋待见,受到的教育也很一般,这其实跟朱允熥母亲常氏早夭有关,吕氏是个十分有心机,又有手腕的女人,否则也不会在常氏死后第二年就被朱元璋扶为太子继妃。
朱允熥虽然外边看起来比较木讷,实则秀外慧中,是个挺有想法的年轻人。
他得知自己将会被封为琼王后,便每日跟着天字营的将士刻苦操练,还请教了许多南方官员琼州气候,又求周王朱橚给他一批医学生,积极为琼州就藩做准备。
朱允炆眼神闪烁,
“朕明日沐浴更衣,拜谒洪武皇帝,后日就要出发了,你们还有何事可以细细说来。”
朱允炆说道。
楚王朱桢忙拱手禀报起在长沙开炉造钱之事,湖北素来有铜矿,自春秋战国时楚国便铸造青铜器,如今货殖府遍地开花,大明的普通老百姓对于钱的需求量更大,纸币发行快但是面额太大,所以需要大量的铜钱。
内阁中,夏原吉和杨士奇拿出一个方案,请朝廷准许在长沙,成都,西安,北平,以及云南昆明开炉铸造铜钱,而楚王朱桢既负责西南几省的货殖府,也负责此地的铸钱。
“陛下,湖广货殖府今年仅三个月,便收回金银铜钱折合铜钱七十五万贯,在长沙新铸的铜钱也有三十万贯,已经一并送来了南京。”
“不过,还有一事,民间已经出现了私铸的铜钱和纸币……”
铸造假币屡禁不绝,洪武皇帝在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大规模仿造假币的事,朱允炆听的眉头紧皱,现如今倒是可以让铸币局铸造类似袁大头一样的银钱,可是没有那么多银子啊,铜钱仿造很难杜绝,而且铸造铜钱的工艺又不难。
那么只能在小额度的纸币上下下功夫了。
“试试做一些面额小不容易伪造,有防伪标识的小面额纸币?比如和一文铜钱通用的一文钱纸币……”
朱允炆将目光投向了楚王朱桢,朱桢和蜀王朱椿是两个风格,朱椿爱财但是取之有道,朱桢是有些钻钱眼里了,不过他脑子很活络,想法也多,在湖广行省搞得不错,把湖北湖南的货殖府供销社开遍了城镇。
于是,朱允炆将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楚王朱桢。
“楚王啊,这纸币和铜钱如何防伪,尤其是纸币防伪,你可以好好琢磨琢磨,若是想到了良策便奏给朕,若成了,别说保你世子一场富贵,你想去海外实封做个逍遥王,朕也是愿意的。”
楚王朱桢大喜。
不过,朱允炆还有句话没说,等着吧,朕要不了多久就要实施推恩令了,这些地方藩王的权势的确有些过大了,楚王朱桢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朕虽然不怕,但保不准后边出乱子。
你帮朕解决纸币防伪,朕送你推恩令海外实封,这桩买卖不亏。